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32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包括炉体基础;所述炉体基础端部通过沉台安装有浇筑块构件,浇筑块构件由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以左右对称拼接并通过拉紧机构固定组成,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的拼接处有耐火纤维;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底部沿炉体基础轴向开有多个散热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安装方便,实施成本低,可有效防止炉端部墙体发生移位、变形和裂缝,减少因“导电墙”各石墨制品之间因接触不好导致的发热量大、电耗高,保证石墨电极的寿命及性能,减少因炉头炉尾墙体变形和裂缝而引起漏料串料现象的发生,增强炉头炉尾底部的通风效果,确保“导电墙”及其它砌体之间接触紧密,墙体整体性好,无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属于石墨化炉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特种炭素制品、小规格石墨电极、电极接头以及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化工序普遍通过艾奇逊式石墨化炉来实现。艾奇逊石墨化炉的炉端(炉头和炉尾)是由石墨质炭质的“导电墙”和耐火材料的墙体组成。制品置于石墨化炉炉芯内,电流通过炉头炉尾的“导电墙”、炉芯以及外围的正负极母线形成回路,制品在石墨化炉通电过程中达到高温而被石墨化。传统的炉头(炉尾)墙体由若干小尺寸耐火砖砌筑而成,生产时由于填料的侧压力、高温膨胀等因素会出现移位、变形和裂缝的情况,导致填料出现漏料串料现象;同时,“导电墙”是由若干石墨块和若干高功率石墨电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拼接而成,炉头(炉尾)墙体的移位和裂缝会影响拉杆弹簧的效果,从而导致“导电墙”拼接缝处接触不好进而导致接触电阻过大,发热量过大,不仅造成热量损失过高,吨产品单位电耗过高,还会出现石墨电极温度过高易被氧化,影响石墨电极的性能及寿命,更会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该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可有效防止炉端部墙体发生移位、变形和裂缝,减少因“导电墙”各石墨制品之间因接触不好导致的发热量大、电耗高,保证石墨电极的寿命及性能,减少因炉头炉尾墙体变形和裂缝而引起漏料串料现象的发生,增强炉头炉尾底部的通风效果。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包括炉体基础;所述炉体基础端部通过沉台安装有浇筑块构件,浇筑块构件由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以左右对称拼接并通过拉紧机构固定组成,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的拼接处有耐火纤维;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底部沿炉体基础轴向开有多个散热通孔。

4、所述浇筑块构件上沿炉体基础中轴方向穿过安装有导电墙。

5、所述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底部垂直于炉体基础轴向开有底通孔,底通孔低于散热通孔。

6、所述散热通孔沿垂直于底通孔延伸方向均布。

7、所述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顶面开有垂直于炉体基础轴向的顶通孔。

8、所述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侧端有榫卯结构用于对接炉体基础两侧的炉体侧墙。

9、所述拉紧机构以垂直于炉体基础轴向的左右方向贯穿浇筑块构件安装。

10、所述左浇筑块和右浇筑块左右对称。

11、所述顶通孔为开放凹孔。

12、所述耐火纤维为硅酸铝耐火纤维。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施工安装方便,实施成本低,可有效防止炉端部墙体发生移位、变形和裂缝,减少因“导电墙”各石墨制品之间因接触不好导致的发热量大、电耗高,保证石墨电极的寿命及性能,减少因炉头炉尾墙体变形和裂缝而引起漏料串料现象的发生,增强炉头炉尾底部的通风效果,确保“导电墙”及其它砌体之间接触紧密,墙体整体性好,无维护费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包括炉体基础(1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基础(11)端部通过沉台安装有浇筑块构件(2),浇筑块构件(2)由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以左右对称拼接并通过拉紧机构(13)固定组成,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的拼接处有耐火纤维(23);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底部沿炉体基础(11)轴向开有多个散热通孔(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块构件(2)上沿炉体基础(11)中轴方向穿过安装有导电墙(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底部垂直于炉体基础(11)轴向开有底通孔(26),底通孔(26)低于散热通孔(2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孔(24)沿垂直于底通孔(26)延伸方向均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顶面开有垂直于炉体基础(11)轴向的顶通孔(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侧端有榫卯结构(27)用于对接炉体基础(11)两侧的炉体侧墙(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13)以垂直于炉体基础(11)轴向的左右方向贯穿浇筑块构件(2)安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左右对称。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通孔(25)为开放凹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纤维(23)为硅酸铝耐火纤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包括炉体基础(1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基础(11)端部通过沉台安装有浇筑块构件(2),浇筑块构件(2)由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以左右对称拼接并通过拉紧机构(13)固定组成,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的拼接处有耐火纤维(23);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底部沿炉体基础(11)轴向开有多个散热通孔(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块构件(2)上沿炉体基础(11)中轴方向穿过安装有导电墙(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浇筑块(21)和右浇筑块(22)底部垂直于炉体基础(11)轴向开有底通孔(26),底通孔(26)低于散热通孔(2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化炉的炉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孔(24)沿垂直于底通孔(26)延伸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白胜伍孙继云魏智宇杨德光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