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624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属于带式输送机防跑偏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皮带跑偏,可靠性强,灵敏度高的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包括: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和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上皮带上,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下皮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防止皮带跑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属于带式输送机防跑偏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有资源的不断开发,带式输送机成为煤矿企业的必须设备,但是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受安装条件及制造等原因的限制,皮带非常容易出现跑偏故障,皮带跑偏给皮带带来巨大磨损,输送机设备抖动,无法运行,甚至损坏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皮带跑偏,可靠性强,灵敏度高的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包括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和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上皮带上,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下皮带上。所述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的结构为底座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杆,所述两个支杆分别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第一支架上,底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安装有一个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上安装有第二辊子,所述立柱中间位置上下各回转支承一个托辊架,所述两个托辊架上各安装有一个第一辊子,所述两个托辊架的下方各设置有一个第一短杆,所述两个托棍架一侧各安装固定一个卡板,所述卡板的一端与中间支架相重叠;所述皮带输送机两侧第一支架上各设置有一个第一活动弯杆,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均为L形且其拐角处与相应的第一支架铰接,且两个第一活动弯杆与相应的第一支架之间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复位弹簧,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的一端均设置有“U”型卡口,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的“U”型卡口分别卡在第一短杆上,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的另一端各安装有一个滚轮架,所述两个滚轮架上各安装有一个滚轮,且两个滚轮的轴均垂直于皮带的表面设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T”字形卡槽,所述支杆一端为弯钩状,支杆另一端为“T”字形结构,所述支杆弯钩状一端搭接在第一支架上,支杆“T”字形结构的一端安装在底座的“T”字形卡槽内。所述第一滚轮架的上端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有短板。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的结构为皮带输送机两侧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下平辊,所述下平辊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上,下平辊的另一端设置有轴承滚动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下平辊的转轴安装有轴承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二短杆,所述皮带输送机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铰接有第二活动弯杆和第三活动弯杆,所述第二活动弯杆的一端和第三活动弯杆的一端各安装有一个滑轮组,所述两各滑轮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活动弯杆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三活动弯杆和第二支架之间各安装有一个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三活动弯杆的另一端设置有“U”型卡口,所述第三活动弯杆的“U”型卡口卡在第二短杆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大部分机型;跑偏时,滑轮与皮带接触运转,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底座和支杆的安装状态参考图。图4为图I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I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中I为底座,2为立柱,3为支杆,4为托辊架,5为第一支架,6为第一复位弹簧,7为第一活动弯杆,8为滚轮架,9为滚轮,10为第一棍子,11为卡板,12为第二棍子,13为中间支架,14为支撑板、15为第一短杆,16为短板,17为第二支架,18为第二复位弹簧,19为第二活动弯杆,20为滑轮组,21为第三活动弯杆,22为第二短杆,23为轴承,24连杆,25为下平辊,26为皮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7所示,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包括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和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上皮带上,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下皮带上。所述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的结构为底座I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支杆3,所述两个支杆3分别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第一支架5上,底座I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端安装有一个中间支架13,所述中间支架13上安装有第二辊子12,所述立柱2中间位置上下各回转支承一个托辊架4,所述两个托辊架4上各安装有一个第一辊子10,所述两个托辊架4的下方各设置有一个第一短杆15,所述两个托辊架4 一侧各安装固定一个卡板11,所述卡板11的一端与中间支架13相重叠;所述皮带输送机两侧第一支架5上各设置有一个第一活动弯杆7,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7均为L形且其拐角处与相应的第一支架5铰接,且两个第一活动弯杆7与相应的第一支架5之间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复位弹簧6,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7的一端均设置有“U”型卡口,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7的“U”型卡口分别卡在第一短杆15上,所述两个第一活动弯杆7的另一端各安装有一个滚轮架8,所述两个滚轮架8上各安装有一个滚轮9,且两个滚轮9的轴均垂直于皮带26的表面设置。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多个“T”字形卡槽,所述支杆3 —端为弯钩状,支杆3另一端为“T”字形结构,所述支杆3弯钩状一端搭接在第一支架5上,支杆3 “T”字形结构的一端安装在底座I的“T”字形卡槽内。所述第一滚轮架8的上端支撑板14的一端铰接有短板16。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的结构为皮带输送机两侧的第二支架17上设置有下平辊25,所述下平辊25 —端固定在第二支架17上,下平辊25的另一端设置有轴承23滚动安装在第二支架17上,所述下平辊25的转轴安装有轴承23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二短杆22,所述皮带输送机两侧的第二支架17上各铰接有第二活动弯杆19和第三活动弯杆21,所述第二活动弯杆19的一端和第三活动弯杆21的一端各安装有一个滑轮组20,所述两各滑轮组20之间通过连杆24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活动弯杆19和第二支架17之间、第三活动弯杆21和第二支架17之间各安装有一个第二复位弹簧18,所述第三活动弯杆21的另一端设置有“U”型卡口,所述第三活动弯杆21的“U”型卡口卡在第二短杆22上。本技术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 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上皮带上,工作时,皮带26在两个第一辊子10和第二辊子12上高速运转,当皮带26发生跑偏时,皮带26就会向皮带输送机的一侧偏移,皮带26撞击皮带26偏移一侧的滚轮9,给皮带26偏移一侧的滚轮9 一个作用力,使滚轮9向与皮带26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滚轮9带动相应的第一活动弯杆7转动,第一活动弯杆7的“U”型卡口推动相应的第一短杆15,使相应的托辊架4绕立柱2向皮带26运动方向转动,托辊架4上的卡板11带动中间支架13转动,使皮带26偏移一侧的第一辊子10和第二辊子12的旋转方向与皮带26的运行方向形成一定夹角,从而增大皮带26偏移一侧的第一辊子10、第二辊子12和皮带26之间的摩擦力,给皮带26 —个向回拽的分力,使皮带26回到正常位置运行,以达到纠正跑偏的作用;本技术中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下皮带上,工作时,皮带26在下平辊25上高速运转,当皮带26向第三活动弯杆21 —侧偏移时,皮带26撞击第三活动弯杆21上的滑轮组20,给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包括: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和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上皮带上,下皮带跑偏自动归位装置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下皮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