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421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具有在长边方向上较长且在短边方向上较短的细长的空气吹出口(10),并在空气吹出口(10)的内侧沿长边方向配置有前侧可动通风窗(3)。前侧可动通风窗(3)由在中央处具有环状叶片部(12)的一片纵向叶片(11)构成。环状叶片部(12)形成为在主视观察时,在送风方向上开口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部(15),在环状叶片部(12)的两侧部具有平坦的平板部(13a、13b)。在环状叶片部(12)的两端处,隔着上叶片部(16)设置有上轴部(17),并且隔着下叶片部(18)设置有下轴部(19)。上轴部(17)与下轴部(1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固定壁的轴承部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汽车等的空调的空气吹出口处使用的空气吹出调整用的通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细长形状的空气吹出口且在空气吹出口的内侧沿长边方向设有可动通风窗(louver)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空气吹出调整用的通风装置,将如下所述的通风装置作为汽车等的空调装置的吹出口设于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等,该通风装置在形成通风路径的仪表前盖(bezel)或固定件(retainer)内,前后配置横向可动通风窗与纵向可动通风窗,在从设于仪表前盖的空气吹出口吹出空气时,通过改变横向可动通风窗、纵向可动通风窗的各叶片(fin)的角度来调整空气的吹出方向。近年来,汽车室内的仪表板附近的设计以整体上简洁且没有不协调感的印象为理念,另外,具有为了配置大型化的显示器等而将用于空调用通风装置的空间缩小并在设计上将通风装置的吹出口形状设计为不引人注目的较细狭缝形的倾向。这种狭缝式的通风装置的空气吹出口必然具有在长边方向上较长且在短边方向上较短的细长的形状,在该空气吹出口的前侧可动通风窗处,通常沿长边方向设有一片 两片左右的叶片(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I等)。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331417号公报由于具有该细长的空气吹出口的通风装置的空气吹出口为在长边方向上较长且在短边方向上较短的细长形状,因而,与通常的通风装置的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叶片相比,其叶片的数量必然变少,在长边方向上较长的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叶片的片数为一片 两片左右。但是,对于这种具有细长的空气吹出口的通风装置,当沿长边方向设置的叶片的片数较少、例如为一片两片左右时,存在即使向沿空气吹出口的短边方向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改变叶片的朝向,也难以向该方向充分地改变风的朝向而导致风的指向性变差这样的问题。S卩,在设有长边方向上较长且在短边方向上较短的细长形状的空气吹出口的通风装置中,当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叶片的片数较少、为一片两片左右时,在短边方向上较短的通风路径内,气流在上下方向上变狭窄,该气流进一步因叶片所产生的空气阻力而聚拢。因此,具有某一程度的送风压力的气流在穿过通风路径时,在短边方向上聚拢,沿直线方向加速吹出,即使将一片两片左右这样较少的叶片改变为朝向上方或朝向下方,朝向上方或朝向下方的风的转向情况也处于容易受到从叶片的间隙进行送风的直线方向的气流的较强影响的状态。因此,存在有风难以转向至叶片所朝向的方向,在改变了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叶片的朝向时容易使风的指向性变差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细长的空气吹出口且在空气吹出口的长边方向上设有一片叶片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可确保风的良好的指向性并以较少的零件数量就能够简单制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具有在长边方向上较长且在短边方向上较短的细长的空气吹出口,并在空气吹出口的内侧沿该长边方向配置有前侧可动通风窗,该通风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前侧可动通风窗由在中央处具有环状叶片部的一片叶片构成,该环状叶片部形成为在主视观察时,在送风方向上开 口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部,在该环状叶片部的两侧部具有平坦的平板部,在该环状叶片部的两端处,隔着叶片部突出设置有轴部,该两端的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固定壁的轴承部支承。采用该技术方案的通风装置,由于设有由轴支承于细长的空气吹出口的内侧的一片叶片构成的前侧可动通风窗,因此,即使在改变前侧可动通风窗的角度而调整了风的吹出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细长的空气吹出口变狭窄,抑制送风时的压力损失的增大、风量的降低。另外,由于在由一片叶片构成的前侧可动通风窗的中央处设有环状叶片部,在环状叶片部的两侧设有平坦的平板部,因此,能够在改变了前侧可动通风窗的环状叶片部的角度时,根据两侧的平板部的角度可靠地改变风的方向,从而确保送风的良好的指向性。另夕卜,由于仅由一片叶片构成前侧可动通风窗,因此,能够将通风装置的零件数量设为最少,也可以削减制造时的组装工时。另外,虽然仅有一片叶片,但是该叶片设有环状叶片部,因此,借助环状叶片部而难以从空气吹出口的正面看到通风装置的内部机构,能够防止从正面看到内部机构所带来的外观变差。在此,优选的是,在上述通风装置中,在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后侧配置有后侧可动通风窗,该后侧可动通风窗具有与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叶片正交的叶片,在主视观察时,前侧可动通风窗的中央的环状叶片部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且环状叶片部的两端部的沿长边方向中心轴线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朝向风的吹出方向前部扩大的形状。采用该技术方案,在对后侧可动通风窗的叶片进行了角度调节时,前侧可动通风窗的环状叶片部处不容易对风造成干涉,能够抑制送风时的压力损失、风量的降低。另外,优选的是,在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后侧配置有后侧可动通风窗,操作捏手以在上述环状叶片部的前表面暴露出而能够在该环状叶片部的长边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插入到该环状叶片部的开口部内,在该操作捏手的后部设有与后侧可动通风窗相协动的协动装置,利用该操作捏手来调整前侧可动通风窗和后侧可动通风窗的角度。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在环状叶片部的开口部内对在空气吹出口的前表面暴露出的操作捏手进行操作,从而向上下左右改变吹出的风的朝向。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由于将环状叶片部设于叶片的中央,环状叶片部形成为在主视观察时,在送风方向上开口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部,在环状叶片部的两侧部具有平坦的平板部,因此,流过通风路径的气流在从空气吹出口吹出时,该气流流过前侧可动通风窗的环状叶片部内及该平板部的周围,沿前侧可动通风窗的叶片的转向方向良好地转向而进行送风,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改变了叶片的朝向时的风的指向性。另外,在制造时,由于仅需将一片叶片安装于前侧可动通风窗即可,因此,能够将通风装置的零件数量设为最少并降低安装工时。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该通风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该通风装置的右侧视图。图4是该通风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该通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a)是前侧可动通风窗的主视图,图6的(b)是该前侧可动通风窗的立体图(b)。 图7是图I的VII-VII剖视图。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向下方改变了后侧可动通风窗的横向叶片的朝向的状态的VII-VII剖视图。图10是前侧可动通风窗的朝向朝向了右方向时的VIII-VIII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通风装置是通过在与固定件2的前部相连结的仪表前盖I的正面上设置空气吹出口 10来构成的。具有一片纵向叶片11的前侧可动通风窗3以能够朝向长边(纵)方向左右转动的方式配置于空气吹出口 10的内侧,并列设置与该纵向叶片11正交的多片(例如为6片)横向叶片21而成的后侧可动通风窗4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配置于前侧可动通风窗3之后(里面)。形成通风装置的正面部的仪表前盖I开口形成有纵向细长的长方形的空气吹出口 10,如图I、图2所示,空气吹出口 10形成为在长边方向(纵向)上较长且在短边方向(横向)上较短的纵长的长方形。在仪表前盖I的内侧(背面侧)设有用于与固定件2连结的长方形的嵌合部,在该嵌合部的两侧的四个部位处向背面侧突出设置有卡定部la。使用该卡定部Ia将管道状的固定件2卡定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正晃牧村英和室桥贵光
申请(专利权)人:丰和化成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