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马达以及使用该电动马达的马达驱动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002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5:39
一种电动马达,包括: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上的转子;以及具有多个槽的定子,不同相的线圈缠绕在所述多个槽中。线圈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对端线。至少在最接近转子定位的线圈中,端线中定位成比另一个端线离转子更远的一个端线用作引线,该引线电连接于驱动电路以激励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包括缠绕有三相线圈的定子的电动马达,以及使用该电动马达的马达驱动压缩机。
技术介绍
已知ー种用于在车辆的空调中使用的马达驱动压缩机,在该马达驱动压缩机中,电动马达容纳在压缩机外壳中,该电动马达由三相AC(交流)电驱动以驱动压缩机构。电动马达包括定子,该定子上缠绕有三相线圈;转子,该转子具有永磁体;以及与转子一起旋转的旋转轴。缠绕在定子上的三相线圈中的每ー个具有ー对端线。在六个端线中,不同相的三个端线系在一起作为中性点并固定于定子的周缘,并且另外三个端线用作引线。在线圈端部形成之后,从定子引出引线。然而,在引出引线时,引线的一部分可能进入用于转 子的空间。在将转子和定子组装在一起时,这种引线可能与转子发生干渉,由此导致引线破损。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 2010-59809公开了ー种马达驱动压缩机,在该马达驱动压缩机中,容纳在外壳中的三相同步电动马达由从逆变器供给的三相交流电驱动,以驱动压缩机构。该电动马达包括连接于压缩机构的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上的转子;以及固定在外壳中的定子。逆变器外壳安装于外壳的端壁以在其中形成设置逆变器的逆变器空间。从定子上的各个三相线圈引出的引线通过马达线束连接于密封端子,该密封端子又连接于逆变器。上面引用的文献No. 2010-59809还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引线连接于集线盒,该集线盒预先安装在外壳中的定子的周缘上以便于引线与密封端子之间的连接。在文献No. 2010-59809中公开的电动马达中,从各个三相线圈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会进入转子空间。这种引线在将转子和定子组装在一起时会与转子发生干渉,这会导致引线的漆包层被刮擦并因此降低引线的绝缘性能,由此导致引线破损。特别地,在集线盒安装在定子的周缘上的上述结构中,各个线圈的引线需要弯曲以连接于集线盒。引线的这种弯曲不仅在集线盒安装在定子周缘上之后将引线连接于集线盒的情况下需要,而且在将预先连接于引线的集线盒安装在定子周缘上的情况下也需要。这样弯曲的引线的邻近线圈的部分会进入用于转子的空间,并且还会在组装转子和定子时与转子发生干渉,由此导致引线破损。在三相线圈中,线圈端部最接近转子定位的那个线圈的引线中尤其会发生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g在防止缠绕在电动马达的定子上的线圈的引线进入用于电动马达的转子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电动马达包括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上的转子;以及具有多个槽的定子,不同相的线圈缠绕在所述多个槽中。每个线圈具有至少ー对端线。至少在最接近转子定位的线圈中,端线中定位成比另ー个端线离转子更远的一个端线用作引线,该引线用于电连接于驱动电路以激励线圈。根据结合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I是涡旋件式马达驱动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该涡旋件式马达驱动压缩机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马达;图2是示意图,其示出了图I的电动马达的定子的端部并且还示出了缠绕在定子上的三相线圈的线圈端部; 图3是说明缠绕线圈的过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是说明将缠绕的线圈形成为星形的过程的示意图;图5是插入在定子的槽中的A相线圈的示意性前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參照图I至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涡旋件式马达驱动压缩机。參照图1,该马达驱动压缩机包括前外壳I和后外壳2,前外壳I和后外壳2通过螺栓3彼此固定,由此形成气密密封的压缩机外売。前外壳I和后外壳2都由诸如铝或者铝合金之类的金属制成并分别形成有出口 5和入口 4,出口 5和入口 4连接于外部制冷剂回路(未示出)。在前外壳I和后外壳2的内部空间2A中容纳有涡旋件压缩机构6和用于驱动压缩机构6的电动马达7。电动马达7具有旋转轴8,旋转轴8通过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后外壳2中;固定在旋转轴8上的转子9 ;以及定子10,定子10围绕转子9固定在后外壳2的内壁上。转子9包括由多个层压磁性钢板构成的转子芯11,以及多个永磁体12。定子10具有缠绕在其上的三相线圈13。压缩机构6主要由定涡旋件14和动涡旋件15构成,定涡旋件14固定在前外壳I和后外壳2的内壁上,动涡旋件15相对于定涡旋件14以面对关系布置,由此在定涡旋件14与动涡旋件15之间形成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16,压缩室16的容积是可变的。动涡旋件15通过轴承和偏心衬套17连接于旋转轴8的偏心销18,并随着旋转轴8的旋转而绕定涡旋件14进行绕动以改变压缩室16的容积。在后外壳2的端壁2B上固定地安装有逆变器外壳20以在其中形成逆变器空间19。在逆变器空间19中,用于驱动电动马达7的逆变器21和通过连接件23电连接于逆变器21的密封端子22安装在后外壳2的端壁2B上。在后外壳2的内部空间2A中,具有导电端子销22A的密封端子22电连接于集线盒24,集线盒24安装在定子10的外表面IOA上并电连接于从定子10上的各个线圈13引出的引线25。预先连接于引线25的集线盒24安装在定子10的外表面IOA上,这使得仅仅通过将密封端子22A安装到端壁2B上就能够将密封端子22的导电端子销22A经由集线盒24自动地连接到引线25。因而,该实施方式中集线盒预先安装于定子10的结构有助于组装马达驱动压缩机。在这种马达驱动压缩机中,当三相交流电从逆变器21通过密封端子22和引线25供给到电动马达7的线圈13时,转子9与旋转轴8 —起旋转,由此驱动压缩机构6。图2是示意图,其示出了当转子9具有六个极而定子10具有十八个槽26时三相电动马达7的定子10的端部,并且图2还示出了以波绕法缠绕在定子10上的三相线圈13的适当形成的线圈端部。如附图中示出的那样,分别与三相交流电的U相、V相和W相对应的A相、B相和C相线圈13缠绕在定子10的与其相关的槽26中。当形成线圈端部吋,沿转子9的径向方向观察,A相线圈13的线圈端部定位在离转子9最远的位置处,而C相线圈13的线圈端部定位在离转子9最近的位置处。B相线圈13的线圈端部定位在A相线圈13和C相线圈13的线圈端部之间。缠绕线圈13中的每ー个具有相对于线圈13的厚度方向或者在定子10的径向方向上观察时处于不同位置的始端和終端。换句话说,A相线圈13、B相线圈13和C相线圈13中的每ー个具有一对端线,所述ー对端线中的ー个定位成比端线中的另ー个离转子9更近。在从各个A相线圈13、B相线圈13和C相线圈13引出的端线中,离转子9较近的端线 AUBl和Cl用作用于中性点27的端线,并且这三个线系在一起且保持于定子10的外表面IOA0另ー方面,离转子9较远的端线A2、B2和C2用作引线25,引线25电连接到诸如逆变器21和密封端子22之类的驱动电路部件,并且这些引线25的端部连接于安装在定子10的外表面IOA上的集线盒24。A相线圈13、B相线圈13和C相线圈13中的每ー个使用图3和图4中示出的过程来缠绕,然后以波绕法缠绕在定子10的与其相关的槽26中,如图5所示。下面将描述缠绕A相线圈13的过程。图3示出了用于将漆包线13A缠绕成线圈13的装置。该缠绕装置包括沿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的圆形卷轴体28 ;固定于卷轴体28的底部的基部34 ;以及三个卷轴框架29,卷轴框架29能够在基部34上沿卷轴体28的径向方向移动。在漆包线1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马达(7),包括:旋转轴(8);固定在所述旋转轴(8)上的转子(9);以及具有多个槽(26)的定子(10),不同相的线圈(13)缠绕在所述多个槽(26)中,每个所述线圈(13)具有至少一对端线,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最接近所述转子(9)定位的所述线圈(13)中,所述端线中定位成比另一个端线离所述转子(9)更远的一个端线用作引线(25),所述引线(25)用于电连接于驱动电路(21)以激励所述线圈(1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作博史奥山进一堀场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