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液检测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653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3:20
提供一种缩短发色时间,防止发色不均的漏液检测线(P2),是将被绝缘编织物覆盖的2根导体(11)和线状发色体(13)捻合且有外部编织物(14)。发色体(13)是将液溶性着色剂向非吸液性线编织物(13b’)着色,将其外周用非吸液性线编织物(13c)覆盖。发色体(13)由非吸液性体线编织物(13b’)形成,因此为线内不含浸着色剂,线外周面被着色剂覆盖的状态,即着色,尤其是向编织物(13b’)着色,因此着色剂浸渍于编织物的各纤维间,着色剂含量多,发色速度快,发色程度鲜明。漏液直接染入着色剂着色层,着色剂溶出顺利,缩短从产生漏液到达着色层到其发色到达外部编织物被看到为止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建筑物内部的漏水,药液等的储藏、搬运时的漏液的漏液检测线
技术介绍
对于计算机室、各种资料等的保管室等而言,若在建筑物内部的壁面、地面、各种设备表面、配管结合部等上附着水或者发生漏水,则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地面等被腐蚀、各种设备进行误操作、资料等发生变质的情况。另外,在储藏或输送水、硫酸、盐酸等的药品类或者原油、石油、汽油等的油类这样的各种液体时,其液体的泄漏会成为经济损失或者事故的原因。因此,在建筑物内部的壁面等处设置漏液检测线来作为检测所述漏水或漏液(下文中两者均称为“漏液”)的装置,从而进行所述漏液的检测。 作为所述漏液检测线,例如有图4所示那样的漏液检测线P’,所述漏液检测线P’中,由绝缘编织物(编組)2分别覆盖成对的导体(电极)1、1,沿着该覆盖电极I设置发色线(发色体)3并在其外周面进一步以外部编织物4进行覆盖(参照专利文献I技术登录权利要求第2页左栏(第3栏)第22行 同页右栏(第4栏)42行,图I)。该漏液检测线P’,在发生漏液时,上述两编织物2、4捕捉该漏液,由于该漏液而使导体1、1短路,根据因短路产生的电信号检测出漏液。此时,由于两个编织物2、4能够靠地捕捉漏液,因此其检测精度高。另外,发色线3的着色剂被漏液所溶融而渗出到外部编织物4,因此,通过确认该着色(发色)的外部编织物4,从而能够确认漏液位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昭59-1555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漏液检测线P’的发色线(发色体)3是使着色剂含浸于属于吸液性(吸湿性)线的棉线(参照专利文献I第2页右栏(第4栏)第30 32行),从产生漏液而液体到达发色线3到其着色剂到达外部编织物4而被看到为止,例如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参照下表2)。现在需要缩短该目视时间。另外,还存在泄漏的液体渗出的地方有时出现颜色不均、或者发色浓度不充分的问题。而且,棉线是吸湿性的,因此,有可能吸收大气中的湿气,在检测出泄漏之前降低电极1、1间的电阻,使泄漏检测精度(特性)降低。另外,发色线3仅沿着导体(电极)1设置(参照专利文献I图I),因此,存在所渗出的颜色沿泄漏检测线P’的剖面圆周方向产生不均的问题。应予说明,专利文献I第2页左栏(第3栏)第39 42行记载了作为上述发色体3能将着色剂凝固形成为线状而使用,或者将着色剂固结于纸、绳、纸带等的线材而使用的情形,但前者的将着色剂凝固形成的线状发色体3,其制造困难且柔软性欠佳而无法沿着导体I设置等的问题而无法加以实用。另外,后者的将着色剂固结于线材的发色体3,因其固结的内容不明确,所以也同样无法加以实用。在这种实际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将提高发色性(缩短发色时间)作为第一课题,将消除发色不均作为第二课题。为了实现上述第I课题,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发色体3是将液溶性着色剂向非吸液性线着色而制成的。上述现有的发色线3是将着色剂含浸于棉线的所谓的“染色”的发色线,“染色”是使用固定剂使着色剂固定于纤维,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是非吸液性线,所以无法向该线含浸着色剂,而是在线的外周面使着色剂覆盖的状态,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着色”是指这种状态。由于该进行发色的着色剂是对线的着色,因此,因漏液而使该漏液直接染入着色剂的着色层,着色剂的溶出也顺利,缩短从液体到达发色线(着色层)到该着色剂达到外部编织物被看到为止的时间。在此,“非吸液性线”是指根据JIS K7209所规定的6. 2A法测得的吸水率为2%以下的线,作为其材料,例如可举出聚酯(吸水率为0.4%)、聚乙烯(吸水率0. 02%)等,但只要能发挥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就可以为任意的材料。另外,“液溶性着色剂”是指以一定量的配比混合固定剂和着色剂的物质,考虑到发色程度、着色程度等,可根据实验等适当地确定其配合比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可采用如下的构成并列排列用绝缘编织物覆盖的2根导体,沿着该导体设置线状发色体,将其在整个长度上用外部编织物覆盖,其中,前述发色体是将液溶性着色剂向非吸液性线的外周面着色而得的。在该构成中,上述发色体的非吸液性线可以为编织结构(编組構造),或者捻合结构。如果是编织结构,则编织结构具有保液性,因此,着色剂浸溃在编织物的各纤维线间,因此,发色体的着色剂含量变多,发色速度变快,并且发色程度也变鲜明。对编织结构、捻合结构的着色可以是在将纤维线浸于着色层进行着色后使该着色线制成编织物等,或者制成编织物后将该编织物等浸于着色层进行着色。另外,如果将上述发色体制成被非吸液性线的编织物所覆盖,则因编织结构具有保液性所以漏液能够容易地通过,并且,不阻碍漏液溶解着色剂且使导体(电极)与吸湿性的着色剂间的距离保持(变长)为覆盖编织物的厚度部分,由此,使吸湿的着色剂的湿气不易到达电极,从而抑制电极间电阻的降低。进而,如果在整个长度上扭捻上述导体与上述发色体,则发色体将存在于泄漏检测线的剖面圆周方向的整个上,因而使渗出的颜色产生不均的可能性减少。即,能够实现上述第2课题。作为上述导体,只要是以往所使用的导体,则可以为任意的导体,例如,可以是镀锡等的捻线、单线、扁平线,其材质也并不限于金属,只要具有导电性,可以为非金属,但是如果重视弯曲性,则优选为捻线。成对的导体的并列间隔,可考虑检测精度,利用实验等适当地决定。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发色体为将液溶性着色剂向非吸液性线的外周面着色的发色体,因此,可缩短从发生漏液而漏液到达发色线(着色层)到该着色剂到达外部编织物而被看到为止的时间。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3为实施方式与以往例子的漏液发色状态图。图4为以往的一例的剖面图。符号说明PU P2、P’、漏液检测线a、着色剂 I、11、导体2、12、绝缘编织物3、13、线状发色体13a、聚酯线(非吸液线)13b、着色剂着色捻线13b’、着色剂着色编织物13c、发色体覆盖编织物4、14、外部编织物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图2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2,如下表I所不,该实施方式1、2的漏液检测线PU P2是分别用由外径0. 3mm的单纤维的白色聚乙烯线形成的编织物12覆盖由镀锡软铜捻线(线材直径0. 18mmX13根=0. 33m2)形成的成对的导体11、11,扭捻该覆盖导体11、11与线状发色体13,将其外周用外径0. Imm的复合纤维白色聚乙烯线的外部编织物14覆盖而得的(最大外径3. 6mm)。此时,发色体13是对外径0. Imm的复合纤维白色聚酯线13a的捻线13b (直径1mm、实施方式I),对筒状编织物13b’(直径1mm、实施方式2)着色红色着色剂a,在实施例2中,将其外周面进一步用外径0. 3mm的单纤维白色聚乙烯线的编织物13c覆盖。编织物13b’并不限于筒状,只要可发挥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则例如可形成为线13a为实心状的形状等的所有的形态。如下地将着色剂向捻线13b和筒状编织物13b’进行着色通过使着色剂((株)冈本染料店、名称直接染料、型号K. Light Scarlet F2G)与固定剂(北广化学(株)、名称印染用海藻酸钠、型号LAMALGIN U-MV)按照前者为I 5重量%、后者为I 5重量%的配合比例溶解在水中,使捻线13b或者编织物13b’浸于(通过)该溶解液,在其外周面整个长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液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是并列排列有用绝缘编织物(12)覆盖的2根导体(11、11),沿着该导体(11)设置有线状发色体(13),将它们在整个长度上用外部编织物(14)覆盖的漏液检测线(P),其中,所述发色体(13)是将液溶性着色剂(a)向非吸液性线的外周面进行着色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31 JP 2011-0783451.一种漏液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是并列排列有用绝缘编织物(12)覆盖的2根导体(11、11),沿着该导体(11)设置有线状发色体(13),将它们在整个长度上用外部编织物(14)覆盖的漏液检测线(P),其中,所述发色体(13)是将液溶性着色剂(a)向非吸液性线的外周面进行着色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漏液检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色体(13)的非吸液性线为编织结构(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洋岩本崇
申请(专利权)人:大自达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