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667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7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包括机架、轮盘驱动总成、行星齿轮架总成、移植总成,轮盘驱动总成、行星齿轮架偏心布置在机架上,在轮盘驱动总成和行星齿轮架之间设置移植总成,在轮盘驱动总成的驱动下行星齿轮架同步转动,并带动移植总成始终保持垂直转动并适时打开栽植鸭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机构,利用凸轮驱动连杆开启机构直接开启栽植鸭嘴,传动比稳定、可靠,精确控制移栽过程,栽植株距准确,适于不同品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钵苗高速移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蔬菜钵苗移栽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适于不同品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钵苗高速栽植。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研制和正在使用的移栽机主要有钳夹式、导苗管式、吊篮式、链夹式和挠性圆盘移栽机等。以上各种移栽机一般工作效率为40株/分钟,存在使用辅助人数多,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较高等缺点,如钳夹式、链夹式移栽机在高速作业的情况下易出现漏苗、缺苗、伤苗等影响栽植质量的问题,且只适用于裸苗移栽,不适宜蔬菜钵苗移栽;导苗管式移栽机在高速作业的情况下对于株距调整不易,漏栽、重栽率较高;吊篮式移栽机结构复 杂、喂苗速度低,生产率和栽植质量受人工投苗速度和精度的影响严重,不适于高速作业;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在高速作业的情况下其圆盘的寿命较短,仅适用于小钵体、长茎杆的作物,通用性较差。以上这些问题制约了移栽机械在大面积移栽种植中的推广与应用,因此特别需要研制一种栽植质量优良、栽植频率高、通用性强、机具质量可靠、农机农艺结合更加合理的蔬菜钵苗移栽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蔬菜钵苗移栽机的栽植频率和栽植可靠性而提供的一种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栽植频率快,作业效率高,栽植质量优良,结构简单,使用性能稳定可靠,适于不同品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钵苗高速栽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包括机架、轮盘驱动总成、行星齿轮架总成、移植总成;轮盘驱动总成和行星齿轮架总成固定在机架上,轮盘驱动总成和行星齿轮架总成中间设有4组移植总成; 轮盘驱动总成包括链轮、链轮轴、第一支座、驱动轮盘、销轴;链轮轴通过第一支座安装在机架上,链轮轴一端与驱动轮盘固定连接,链轮轴另一端与链轮固定连接,驱动轮盘边缘均匀设置四根销轴; 行星齿轮架总成包括齿轮架、端盖、第二支座、中心轴、太阳齿轮、中间齿轮轴、中间齿轮、行星齿轮、行星轮轴;中心轴一端通过第二支座固定在机架上,中心轴和链轮轴的轴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内并保持一定偏心距,太阳齿轮固定在中心轴另一端;齿轮架与端盖均为“十字”形结构,齿轮架与端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齿轮架中心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中心轴上,四根行星轮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分别安装在齿轮架“十字”结构的四个端部,行星轮轴另一端穿过端盖,行星轮轴中部通过轴承座安装端盖上,行星齿轮固定在行星轮轴上;中间齿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安装在齿轮架、端盖“十字”结构的中心到端部之间,中间齿轮固定在中间齿轮轴上;太阳齿轮、中间齿轮、行星齿轮、齿轮架构成行星轮系; 移植总成包括支承架、左销轴、右销轴、左鸭嘴头、右鸭嘴头、左开启凸轮、右开启凸轮、弹簧、导苗筒、苗筒架、固定杆、滚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盘形凸轮;支承架的一端安装在行星轮轴上,支承架另一端安装在销轴上,苗筒架固定在支承架上,导苗筒安装在苗筒架上;左鸭嘴头和右鸭嘴头均为半锥体状结构,左鸭嘴头固连在左开启凸轮下部,右鸭嘴头固连在右开启凸轮下部,左开启 凸轮、右开启凸轮分别通过左销轴、右销轴与支承架铰链连接,左开启凸轮、右开启凸轮两侧下部设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左开启凸轮,弹簧另一端连接右开启凸轮,固定杆一端固定在右开启凸轮上,固定杆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链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连接在滚轮一侧,滚轮(29)另一侧连接在第二连杆一端,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支承架铰链连接,盘形凸轮固定支承架内侧的行星轮轴上,滚轮与盘形凸轮相接触。所述的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的齿数相等。本专利技术采用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机构,利用凸轮驱动连杆开启机构直接开启栽植鸭嘴,传动比稳定、可靠,精确控制移栽过程,栽植株距准确,不易伤苗,保证了栽植质量和成活率,解决了人工移栽过程中的株距不均,移栽效率低等缺点,适于不同品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钵苗高速移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的主视 图2是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的俯视 图3是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的后视 图4是图I的A-A左剖视 图5是图4的B-B右剖视 图6是图3的C-C左剖视 图7是图2的D-D前剖视 图8是图2的E-E后剖视 图中,机架I,第一支座2,链轮3,链轮轴4,驱动轮盘5,左鸭嘴头6,右鸭嘴头7,左开启凸轮8,右开启凸轮9,弹簧10,左销轴11,右销轴12,苗筒架13,固定杆14,导苗筒15,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支承架18,第二支座19,中心轴20,齿轮架21,太阳齿轮22,中间齿轮轴23,中间齿轮24,行星轮轴25,行星齿轮26,端盖27,销轴28,滚轮29,盘形凸轮30。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所示,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包括机架I、轮盘驱动总成、行星齿轮架总成、移植总成;轮盘驱动总成和行星齿轮架总成固定在机架I上,轮盘驱动总成和行星齿轮架总成中间设有4组移植总成; 轮盘驱动总成包括链轮3、链轮轴4、第一支座2、驱动轮盘5、销轴28 ;链轮轴4通过第一支座2安装在机架I上,链轮轴4 一端与驱动轮盘5固定连接,链轮轴4另一端与链轮3固定连接,驱动轮盘5边缘均匀设置四根销轴28 ; 行星齿轮架总成包括齿轮架21、端盖27、第二支座19、中心轴20、太阳齿轮22、中间齿轮轴23、中间齿轮24、行星齿轮26、行星轮轴25 ;中心轴20—端通过第二支座19固定在机架I上,中心轴20和链轮轴4的轴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内并保持一定偏心距,太阳齿轮22固定在中心轴20另一端;齿轮架21与端盖27均为“十字”形结构,齿轮架21与端盖2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齿轮架21中心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中心轴20上,四根行星轮轴25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分别安装在齿轮架21 “十字”结构的四个端部,行星轮轴25另一端穿过端盖27,行星轮轴25中部通过轴承座安装端盖27上,行星齿轮26固定在行星轮轴25上;中间齿轮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安装在齿轮架21、端盖27 “十字”结构的中心到端部之间,中间齿轮24固定在中间齿轮轴23上;太阳齿轮22、中间齿轮24、行星齿轮26、齿轮架21构成行星轮系; 移植总成包括支承架18、左销轴11、右销轴12、左鸭嘴头6、右鸭嘴头7、左开启凸轮8、右开启凸轮9、弹簧10、导苗筒15、苗筒架13、固定杆14、滚轮29、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盘形凸轮30 ;支承架18的一端安装在行星轮轴25上,支承架18另一端安装在销轴28上,苗筒架13固定在支承架18上,导苗筒15安装在苗筒架13上;左鸭嘴头6和右鸭嘴头7均为半锥体状结构,左鸭嘴头6固连在左开启凸轮8下部,右鸭嘴头7固连在右开启凸轮9下部,左开启凸轮8、右开启凸轮9分别通过左销轴11、右销轴12与支承架18铰链连接,左开启凸轮8、右开启凸轮9两侧下部设有弹簧10,弹簧10 —端连接左开启凸轮8,弹簧10另一端连接右开启凸轮9,固定杆14 一端固定在右开启凸轮9上,固定杆14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6 —端铰链连接,第一连杆16另一端连接在滚轮29 —侧,滚轮29另一侧连接在第二连杆17 —端,第二连杆17另一端与支承架18铰链连接,盘形凸轮30固定支承架18内侧的行星轮轴25上,滚轮29与盘形凸轮(30)相接触。所述的行星齿轮26与太阳齿轮22的齿数相等。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链轮3传递动力驱动链轮轴4匀速转动,链轮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轮盘驱动总成、行星齿轮架总成、移植总成;轮盘驱动总成和行星齿轮架总成固定在机架(1)上,轮盘驱动总成和行星齿轮架总成中间设有4组移植总成;轮盘驱动总成包括链轮(3)、链轮轴(4)、第一支座(2)、驱动轮盘(5)、销轴(28);链轮轴(4)通过第一支座(2)安装在机架(1)上,链轮轴(4)一端与驱动轮盘(5)固定连接,链轮轴(4)另一端与链轮(3)?固定连接,驱动轮盘(5)边缘均匀设置四根销轴(28);行星齿轮架总成包括齿轮架(21)、端盖(27)、第二支座(19)、中心轴(20)、太阳齿轮(22)、中间齿轮轴(23)、中间齿轮(24)、行星齿轮(26)、行星轮轴(25);中心轴(20)一端通过第二支座(19)固定在机架(1)上,中心轴(20)和链轮轴(4)的轴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内并保持一定偏心距,太阳齿轮(22)固定在中心轴(20)另一端;齿轮架(21)与端盖(27)均为“十字”形结构,齿轮架(21)与端盖(2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齿轮架(21)中心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中心轴(20)上,四根行星轮轴(25)?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分别安装在齿轮架(21)“十字”结构的四个端部,行星轮轴(25)另一端穿过端盖(27),行星轮轴(25)中部通过轴承座安装端盖(27)上,行星齿轮(26)固定在行星轮轴(25)上;中间齿轮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安装在齿轮架(21)?、端盖(27)?“十字”结构的中心到端部之间,中间齿轮(24)固定在中间齿轮轴(23)上;太阳齿轮(22)、中间齿轮(24)、行星齿轮(26)、齿轮架(21)构成行星轮系;?移植总成包括支承架(18)、左销轴(11)、右销轴(12)、左鸭嘴头(6)、右鸭嘴头(7)、左开启凸轮(8)、右开启凸轮(9)、弹簧(10)、导苗筒(15)、苗筒架(13)、固定杆(14)、滚轮(29)、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盘形凸轮(30);支承架(18)的一端安装在行星轮轴(25)上,支承架(18)另一端安装在销轴(28)上,苗筒架(13)固定在支承架(18)上,导苗筒(15)安装在苗筒架(13)上;左鸭嘴头(6)和右鸭嘴头(7)均为半锥体状结构,左鸭嘴头(6)固连在左开启凸轮(8)下部,右鸭嘴头(7)固连在右开启凸轮(9)下部,左开启凸轮(8)、右开启凸轮(9)分别通过左销轴(11)、右销轴(12)与支承架(18)铰链连接,左开启凸轮(8)、右开启凸轮(9)两侧下部设有弹簧(10),弹簧(10)一端连接左开启凸轮(8),弹簧(10)另一端连接右开启凸轮(9),固定杆(14)一端固定在右开启凸轮(9)上,固定杆(14)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6)一端铰链连接,第一连杆(16)另一端连接在滚轮(29)一侧,滚轮(29)另一侧连接在第二连杆(17)一端,第二连杆(17)另一端与支承架(18)铰链连接,盘形凸轮(30)固定支承架(18)内侧的行星轮轴(25)上,滚轮(29)与盘形凸轮(30)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维金伟丰王俊韦真博程绍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