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差速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电伺服系统的双输入行星轮系差速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行星轮系差速器主要是行星轮共轴的WGW型差速器,行星轮共轴的WGW型差速器由于行星轮轴共轴,行星轮轴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受力差,由运动学分析可知,只允许两个太阳轮大小不等,这时WGW型差速器机构一路减速比为正、另一路减速比为负,且减速比为小数,这不利于机电伺服系统优化减速比,因此不适用于机电伺服系统。车用直齿圆柱行星轮差速器(属于WWW型差速器)(1)应用于汽车,行星架既是输入轴,也是壳体,因此壳体是旋转的,而机电伺服系统中减速器壳体不能旋转,因此不能应用于机电伺服系统;(2)行星轮轴两侧没有轴向定位,而机电伺服系统会有轴向力,需要轴向定位,因此不能应用于机电伺服系统;(3)其中,行星轮与行星轴一体设计,支持方式是两侧光轴与行星架上的铜套直接配合,没有经过滚针轴承,摩擦严重,效率损大;(4)应用于汽车上,输入输出轴的方向成T字形布局,行星架输入,两太阳轮输出,会使得机电作动器占据空间大,航天机电伺服系统考虑到体积和外形要求,大多采用输入输出平行布置的方式;(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输入行星轮系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差速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实心太阳轮(1)、空心太阳轮(2)、第一输入轴(16)、第一外齿轮(9)、第二行星架(30)、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轴(5)、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第二输入轴(17)、第二外齿轮(15)、第一行星架(3)、多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轴(45)、多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多个滚针轴承和多个支撑轴承;实心太阳轮(1)中部外套有空心太阳轮(2)、且两者之间设有滚针轴承,实心太阳轮(1)的一端外套有与其齿轮啮合、且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实心太阳轮(1)的该端端部插在第二行星架(30)内、且两者之间设有支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输入行星轮系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差速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实心太阳轮(1)、空心太阳轮(2)、第一输入轴(16)、第一外齿轮(9)、第二行星架(30)、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轴(5)、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第二输入轴(17)、第二外齿轮(15)、第一行星架(3)、多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轴(45)、多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多个滚针轴承和多个支撑轴承;实心太阳轮(1)中部外套有空心太阳轮(2)、且两者之间设有滚针轴承,实心太阳轮(1)的一端外套有与其齿轮啮合、且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实心太阳轮(1)的该端端部插在第二行星架(30)内、且两者之间设有支撑轴承,第二行星架(30)通过支撑轴承安装在壳体内;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各自套装在一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轴(5)的外部,且每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轴(5)的一端均固定装在第二行星架(30)内;实心太阳轮(1)的另一端外套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外齿轮(9),第一外齿轮(9)外套有与其齿轮啮合的第一输入轴(16);空心太阳轮(2)的一端端部套有其齿轮啮合、且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空心太阳轮(2)邻近空心太阳轮行星轮处的外部套有第一行星架(3),且空心太阳轮(2)与第一行星架(3)之间设有支撑轴承;多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各自套装在一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轴(45)的外部,且每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轴(45)的一端均固定装在第一行星架(3)内;空心太阳轮(2)的另一端外套有与连接的第二外齿轮(15),第二外齿轮(15)外套有与其齿轮啮合的第二输入轴(17);每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轴(45)另一端均固定装在第二行星架(30)内,每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轴(5)的另一端均固定装在第一行星架(3)内;多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和多个实心太阳轮行星轮间隔布置,且相邻两个空心太阳轮行星轮、实心太阳轮行星轮之间相互啮合;实心太阳轮(1)、空心太阳轮(2)、第一输入轴(16)、第二输入轴(17)、
\t第二外齿轮(15)均通过支撑轴承安装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入行星轮系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平,徐强,王水铭,赵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