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温调节阀,属于导热油系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油系统中用于调节油温的装置。所述的阀体(3)为三通式,设有冷却导热油入口(1)、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三个开口,阀体(3)内部设有冷却导热油通道和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相连通形成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之间通过阀芯(4)隔开和连通,阀芯(4)底部联接安装在加热后导热油通道内的热敏组件(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温调节阀,属于导热油系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油系统中用于调节油温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广泛的工业领域,油作为机械设备的冷却、润滑剂以及液压系统的液压介质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为了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延长油的使用寿命,各种各样控制油温的热交换器得以大量的应用,然而,这些热交换器大多是以水为冷却剂的热交换器,有些不进行温度和水量控制,存在浪费大量水资源的问题,而有些是靠间接温度控制元件,如温度传感器控制的电磁阀进行油温控制,虽然节约了资源,但当控制元件出现问题时,同样会引起水资源的浪费或因温度控制不当而增加了控制元件和控制环节,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和负担,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温控效果。而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油温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当加热温度过高,原油易结焦,对加热炉十分有害,同时也造成燃料的浪费;当加热温度过低,输油阻力大,易损坏输油设备,如果采用电器自动控制方式,因外界环境条件恶劣,安全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温调节方便快捷、节约燃料、可靠性强的油温调节阀。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油温调节阀,包括阀体和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为三通式,设有冷却导热油入口、加热后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三个开口,阀体内部设有冷却导热油通道和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加热后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相连通形成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之间通过阀芯隔开和连通,阀芯底部联接安装在加热后导热油通道内的热敏组件。阀的开启和关闭通过两部分组成的阀芯来实现,配合热敏组件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油温的准确调控,自动调节,方便快捷。所述的阀芯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内部均为中空设置,上半部分截面为梯形,顶部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冷却导热油通道内阀体的顶部,下半部分对应安装在冷却导热油通道的底部,并连通加热后导热油通道。通过内部中空设置的阀芯来联通两个输送通道,通过两个通道的相通和隔离来实现油温的快捷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一个三通式设置的阀体,在阀体内部形成冷却导热油通道和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个输送通道,两个通道通过两部分组成的阀芯来实现接通和关闭,调节方便、快捷;2、控温方便快捷、温控准确通过阀体下部联接的热敏组件进行感温,实时控制阀芯的开启和关闭,自动控制油温,温度控制准确、快捷,减少了设备的负担,延长了导热油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全开状态的主视图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与导热系统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1、冷却导热油入口 2、热敏组件3、阀体4、阀芯5、固定螺丝6、加热后导热油入口 7、导热油出口 8、油泵9、加热器10、用户11、油温调节阀。图I 3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I 3对本技术做进一 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I 3:油温调节阀,主要由冷却导热油入口 I、热敏组件2、阀体3、阀芯4、固定螺丝5、加热后导热油入口 6和导热油出口 7组成。阀体3为三通式,设有冷却导热油入口 I、加热后导热油入口 6和导热油出口 7三个开口,阀体3内部设有冷却导热油通道和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加热后导热油入口 6和导热油出口 7相连通形成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之间通过阀芯4隔开和连通。阀芯4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内部均为中空设置,上半部分截面为梯形,梯形顶部通过固定螺丝5固定安装在冷却导热油通道内阀体3的顶部,下半部分阀芯4对应安装在冷却导热油通道的底部,并连通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下半部分阀芯4底部联接热敏组件2,热敏组件2安装在加热后导热油通道内下部。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在工作时,连接在如图I所示的导热油系统中,来自油泵8的导热油在导热油加热器前被分成两条管路一条管路经加热器9加热后通过加热后导热油入口 6进入阀体3 ;另一管路直接通过冷却导热油入口 I进入油温调节阀11的阀体3。油温调节阀11根据其设定温度,适当增加或减少两部分阀芯4的开度,使冷却导热油入口 I和加热后导热油入口 6之间不同温度的导热油按不同的比例混合,以保持导热油出口 7的油温恒定不变,然后经导热油出口 7送往各生产工段,同时,通过安装在阀体3内的一个独立的热敏组件2的固化单元作为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在热敏组件2的控制下,阀芯4两部分处于全开的状态时,只有少量的加热导热油从导热油出口 7与常温的导热油混合送到生产工段。如图3所示,当阀芯4处于关闭状态时,冷却导热油入口 I与导热油出口 7之间的通道被断开,只有经过导热油加热器9加热后的导热油供给生产工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油温调节阀,包括阀体(3)和阀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3)为三通式,设有冷却导热油入口(I)、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三个开口,阀体(3)内部设有冷却导热油通道和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相连通形成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之间通过阀芯⑷隔开和连通,阀芯⑷底部联接安装在加热后导热油通道内的热敏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温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4)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内部均为中空设置,上半部分截面为梯形,顶部通过固定螺丝(5)安装在冷却导热油通道内阀体(3)的顶部,下半部分截面为矩形,对应安装在冷却导热油通道的底部,并连通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专利摘要油温调节阀,属于导热油系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油系统中用于调节油温的装置。所述的阀体(3)为三通式,设有冷却导热油入口(1)、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三个开口,阀体(3)内部设有冷却导热油通道和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相连通形成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之间通过阀芯(4)隔开和连通,阀芯(4)底部联接安装在加热后导热油通道内的热敏组件(2)。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强等优点。文档编号F16K31/64GK202469072SQ20122005651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继国, 孔德强 申请人:淄博市临淄齐泉工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温调节阀,包括阀体(3)和阀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3)为三通式,设有冷却导热油入口(1)、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三个开口,阀体(3)内部设有冷却导热油通道和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加热后导热油入口(6)和导热油出口(7)相连通形成加热后导热油通道,两条通道之间通过阀芯(4)隔开和连通,阀芯(4)底部联接安装在加热后导热油通道内的热敏组件(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强,刘继国,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临淄齐泉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