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温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高精度有阀微泵,属于微泵
技术介绍
高精度微泵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与检测、生物工程、临床医学、集成电路芯片、微型零部件以及微型化生产系统等领域。该领域对微泵的性能要求是响应速度快、单向截止性能好、密封性好、输出压力大。因此如何提高微泵的响应速度、输出压力、控制精度等已成为微泵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的高精度微泵的种类多,主要的微泵有磁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高精度微泵和压电陶瓷驱动的高精度微泵、多级悬臂式高效微泵等。磁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高精度微泵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超磁致伸缩转换器的驱动电流大小来改变超磁致伸缩棒驱动磁场的强弱,从而控制超磁致伸缩转换器的输出位移,引起泵腔体积周期性变化,实现泵送功能。但该泵存在励磁机构形成的磁场不稳定、励磁机构体积大,不适用于微型领域等缺点。压电陶瓷驱动的高精度微泵的原理是基于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其逆压电效应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但是压电陶瓷的输出应力小、输出位移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需借助位移放大机构放大输出位移,导致微泵结构复杂。多级悬臂式高效微泵存在功重比低、密封性差等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温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高精度有阀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包括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Ⅱ、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Ⅰ、冷却陶瓷管、上端盖、泵体外壳、活塞Ⅰ端盖、滑动轴承、卡簧、连接法兰、外驱动接头、活塞Ⅱ、单向阀、泵腔体、活塞Ⅰ、通电端子A、B、C、D;所述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Ⅰ贯穿在冷却陶瓷管上,左端与上端盖接触,右端与活塞Ⅰ端盖接触,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Ⅱ贯穿在冷却陶瓷管上,左端与活塞Ⅰ端盖接触,右端与卡簧接触;所述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Ⅰ和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Ⅱ原始长度一致;所述冷却陶瓷管固定在上端盖的中孔中,在高精度微泵工作时,在冷却陶瓷管中通入冷却水用于冷却受热的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温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高精度有阀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包括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Ⅱ、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Ⅰ、冷却陶瓷管、上端盖、泵体外壳、活塞Ⅰ端盖、滑动轴承、卡簧、连接法兰、外驱动接头、活塞Ⅱ、单向阀、泵腔体、活塞Ⅰ、通电端子A、B、C、D;所述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Ⅰ贯穿在冷却陶瓷管上,左端与上端盖接触,右端与活塞Ⅰ端盖接触,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Ⅱ贯穿在冷却陶瓷管上,左端与活塞Ⅰ端盖接触,右端与卡簧接触;所述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Ⅰ和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Ⅱ原始长度一致;所述冷却陶瓷管固定在上端盖的中孔中,在高精度微泵工作时,在冷却陶瓷管中通入冷却水用于冷却受热的温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所述上端盖中心和冷却陶瓷管中心线、活塞Ⅰ中心线、外驱动接头中心线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冷却陶瓷管的两端装上导水管便于冷却水在冷却陶瓷管内循环;所述上端盖固定在泵体外壳的一端;所述活塞Ⅰ装在滑动轴承上,滑动轴承固定在泵体外壳上;所述上端盖有三个通孔,四个螺纹孔,中心的通孔用于固定冷却陶瓷管,其他两个通孔便于导线的接入并连接到通电端子A、B、C、D,四个螺纹孔用于上端盖和泵体外壳的固定;所述泵体外壳是整个泵体支架,分别与上端盖和连接法兰通过螺钉配合,泵体外壳与滑动轴承的配合为过渡配合,并在泵体外壳钻有螺纹孔用螺钉加以定位;所述连接法兰通过螺钉与泵体外壳连接,同时与泵腔体通过螺钉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和泵送功能;所述活塞Ⅰ与滑动轴承为间隙配合,可在滑动轴承内滑动,活塞Ⅰ和活塞Ⅰ端盖通过螺钉配合;所述外驱动接头通过螺钉与活塞Ⅱ固定,用于动力输出,外驱动接头外螺纹与活塞Ⅰ内螺纹进行固定;所述泵腔体与连接法兰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同时泵腔体和活塞Ⅱ形成密封的泵腔,当活塞Ⅰ在温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刚,邹鹏君,徐兵,胡敏,闫肖肖,徐斌,邓小珍,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