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625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中的通孔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另一端为过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测量本体上的过端和止端检测通孔的内孔径是否出现偏差,操作便捷,省去了观测卡尺读书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对于批量检测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在铸造成型后需要进一步的抛光加工,将铸造成型后的毛边去除,为了使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符合规定的尺寸,需要进行测量,由于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中间有一个通孔,现有技术中这个通孔检测方式是采用工人用卡尺进行测量,允许的公差范围为±0. 5mm,此种方式检测速度慢,不利于流水线大规模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快速测量,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中的通孔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另一端为过端。优选地,所述止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所述过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优选地,所述止端的外径与通孔的内孔径相差0. Imm至1mm,所述过端的外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相差0. Imm至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测量本体上的过端和止端检测通孔的内孔径是否出现偏差,操作便捷,省去了观测卡尺读书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对于批量检测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1,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4中的通孔5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2,另一端为过端3。所述止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所述过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在本技术中,所述止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但不得超过1_,所述过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的内孔径也不得超过1_,即所述止端与通孔的内孔径允许的公差范围约为±0. 5mm,所述过端与通孔的内孔径允许的公差范围约为±0. 5mm。具体的检测步骤为测量时将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放置到工作台上,将本塞规放置到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上的通孔中,如果本塞规的过端放不进去通孔中,说明通孔的外径过大,为不合格产品;如果本塞规的过端能够放进通孔中且止端也能穿过通孔,同样为不合格产品,只有当本塞规的过端能够穿过通孔且过端卡止于止端说明此产品为合格产品。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测量本体上的过端和止端检测通孔的内孔径是否出现偏差,操作便捷,省去了观测卡尺读书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对于批量检测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中的通孔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另一端为过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中的通孔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另一端为过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端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力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