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7434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上模机构,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上模机构包括铆接冲头(8);下模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与所述铆接冲头配合的铆接凹模(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铆接装置不用铆钉进行铆接,节省了物料,也无需进行多道工序,这样,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铆接装置操作简单,铆接效率高,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冲压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铆接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I、利用铆钉对工件进行铆接。将两个已冲好孔的工件层叠在一起,然后将铆钉放入两个工件已冲好的孔中,再利用模具挤压铆钉变形达到铆接的目的。2、利用翻边孔扩孔后进行铆接。将一个已冲好孔的工件①和一个已翻孔后的工件②叠加,使工件①的孔能套在工件②的翻边孔上,再利用模具对工件②的翻边孔进行扩孔,使两个工件铆接在一起。 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第一种方法不仅需要增加放铆钉的工序,效率较低,而且需要使用铆钉,增加了成本;第二种方法则需要将两个工件分别经过多个冲压工序后完成工件上的孔和翻边孔的制作,然后才能进行铆接,这样,工序多,成本高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铆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机构,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上模机构包括铆接冲头;下模机构,设置在上模机构的下方,下模机构包括与铆接冲头配合的铆接凹模。进一步地,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座,铆接冲头固定设置在上模座上;上脱板,通过第一弹簧与上模座连接,铆接冲头穿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机构,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上模机构包括铆接冲头(8);下模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与所述铆接冲头配合的铆接凹模(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机构,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上模机构包括铆接冲头(8); 下模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与所述铆接冲头配合的铆接凹模(9)。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包括 上模座(I),所述铆接冲头(8)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I)上; 上脱板(3),通过第一弹簧(16a)与所述上模座⑴连接,所述铆接冲头⑶穿设在所述上脱板(3)的第一通孔内,所述铆接冲头(8)具有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位置和回收至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机构包括 下模座出),所述铆接凹模(9)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座(6)上; 下脱板(4),通过第二弹簧(16b)与所述下模座(6)连接,并且,所述铆接凹模(9)穿设在所述下脱板(4)的第二通孔中,所述铆接凹模(9)具有上端与所述下脱板(4)的上表面平齐的第三位置和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向下回收的第四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6a)的弹簧カ大于所述第二弹簧(16b)的弹簧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I)上设有朝向所述下模座(6)延伸的第一行程限位柱(10),所述下模座(6)上设有朝向所述上模座(I)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行程限位柱(10)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行程限位柱(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脱板(3)远离所述上模座(I)时,所述第一行程限位柱(10)的下表面和所述上脱板(3)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二行程限位柱(11)的上表面在所述下脱板(4)相对所述下模座(6)运动的过程中低于所述下脱板(4)的上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I)上设有朝向所述下模座(6)延伸的导柱(12),所述下模座(6)上设有与所述导柱(12)配合的导套(13)。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利宏陈明星熊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