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7395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4:22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它包括喷头、水管件及水泵,其特征喷头置于由框架及网板构成的喷头座内,框架的前、后框边的底面呈斜面形状,框架前、后框边两端均各连接有相配的左、右框边,网板固定在框架内的框边下端端部处,喷头分布在框架内网板上,喷头下端进水口处各通过连接管与分水管三通上端口连通,分水管三通之间由分水管连通,分水管末端的分水管三通另一端各与分水管三通闷头连接,分水管进水口各与总水管上串装着总水管三通的出水口连通,总水管上末端总水管三通另一端与总水管闷头连接,总水管进水口处串接控制阀,控制阀进水管口与水泵出水口管连通,喷头座的框架内的网板上各铺设沸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宜循环水体处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J-U装直。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河道、池塘、湿地等水系的水体中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与死亡腐烂过程中引起的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另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提高,对景观水体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广场、公园与展览厅等公共聚集场合被广泛营造,然而,景观水体大多数为闭合水系,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及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繁殖的影响,造成对景观水体的破坏,污染问题也即产生,并且,目前部分景观水体池底多以光滑美丽的石材,铺设成各种图案造型,长期使用池底易生长苔藓类植物,影响美观,并且,现在景观水体中的喷泉形式一般不具有生态功能,且使景观水体的使用周期大大缩短,进行清理、换水的方法,不但会造成大量的用水,消耗水资源,而且,还增加了景观水体的管理维护成本。由此,处理河道、池塘、湿地等水系及景观水体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在现今资源有限的社会条件下,如何治理环境污染让水体更为美观化、低碳化、无污染及可持续化,同时降低各项处理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它不但能有效地实现通过沸石喷泉系统净化处理景观水体,而且,既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优越的生态功能,又可让景观水体资源循环再利用,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处理成本低。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它包括喷头、水管件及水泵,所述的喷头置于喷头座内,所述的喷头座由框架及网板所构成,所述的框架的前、后框边的底面呈斜面形状,且左端高,右端低,所述的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相配的左、右框边,所述的网板固定在框架内的框边的下端端部处,所述的喷头分布在所述的框架内的网板上,且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的喷头下端的进水口处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分水管三通的上端口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三通之间分别由分水管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上末端的分水管三通的另一端分别与分水管三通闷头连接,所述的分水管的进水口分别与总水管上串装着的总水管三通的出水口形成连通,所述的总水管上末端的总水管三通的另一端与总水管闷头连接,所述的总水管的进水口处且串接有一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的进水管口处与水泵的出水口管处形成连通,所述的喷头座的框架内的网板上分别铺设有沸石层。所述的喷头座为列排列组合。所述的喷头座为行排列组合。所述的喷头座为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主要包括喷泉系统及盛装有沸石层的且由框架及网板所构成的喷头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有如下优点I、本技术在喷头座内铺设有沸石层,且沸石是水体净化中常用的一种介质,天然沸石具有独特的吸附、筛分、交换阴阳离子以及催化性能,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N、P,降低污水中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吸附重金属、净化弱放射性的工业污水,微生物附着在沸石表面可形成生物膜,发挥高效的微生物净水效果,沸石再生后仍具有去除氨、氮的能力,沸石除净水功能外,还具有独特的外部特征,可根据人们审美观的意向,设计成供人们欣赏的景观。2、本技术在喷头座内铺设的沸石层中安设喷头,在沸石层处设置喷头,利用喷头将水喷入空气中,当水体被喷射到空气中,以曝气的原理使水体溶解氧增加,溶氧丰富的水流回落到沸石表面时,由于沸石的表面积大,有效促进了水体流经沸石时生物膜的形成与更新,最大限度的发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大大增加了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同时可充 分发挥沸石的吸附作用,进一步高效吸收水中污染物,削减水体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3、沸石层的造型与喷泉景观的结合不仅可满足人们独特的审美意象,充分起到观赏效果,又可营造出立体的动态水景,营造环境的欢乐氛围,并提供人们安全的亲水环境。喷泉可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营造不同景观效果和动态意象,提升水景活力,使水景多样化。4、本装置使用范围广泛,可设置在河道、池塘、湿地等水系岸边,选取水系的一段,在水系坡岸处设置水泵,利用水泵抽提水体形成小型喷泉景观,同时通过沸石喷泉系统净化后的水沿坡岸自动流入水系,坡岸坡度设在2%-5%之间,以便喷泉水体通过喷头座的框架内的网板最终回流到水系中,为保证景观可达性,可修筑小路供游人经过,也可在周围设置休憩场所,供人们进行亲水活动,也可设置在公共聚居场所,循环净化多种小型景观水体,让景观水体资源循环再利用。简而言之,基于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本技术且注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人类精神生活需求三者的协调关系,利用沸石的生态净化、成本低廉、可再生性等优质特性,结合常见的水景形式喷泉,在水域景观中起到改善水质、增加景观多样性、活跃景观氛围、调节水域环境湿度等功能,创造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水景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与高效水体净化循环的一体化系统。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的喷头座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的管路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的喷头座为列排列组合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的喷头座为行排列组合另一种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该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包含有喷头I、喷头座2、水管件及水泵11。所述的喷头座2由框架3及网板4所构成,所述的框架3的前、后框边的底面呈斜面形状,且左端高,右端低,所述的框架3的前、后框边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相配的左、右框边,所述的框架3内的框边的下端端部处固定的一网板4。所述的喷头座2为呈正方形或长 方形,所述的喷头座2可为列排列组合,所述的喷头座2也可为行排列组合。所述的喷头I分布在所述的框架3内的网板4上,且个数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采用三个喷头1,所述的喷头I下端的进水口处分别通过连接管14与分水管三通5的上端口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三通5之间分别由分水管6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6上末端的分水管三通的另一端分别与分水管三通闷头7连接,所述的分水管6的进水口分别与总水管8上串装着的总水管三通9的出水口形成连通,所述的总水管8上末端的总水管三通的另一端与总水管闷头10连接,所述的总水管8的进水口处且串接有一控制阀12,所述的控制阀12的进水管口处与水泵11的出水口管处形成连通,所述的喷头座2的框架3内的网板4上分别铺设有沸石层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它包括喷头(1)、水管件及水泵(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1)置于喷头座(2)内,所述的喷头座(2)由框架(3)及网板(4)所构成,所述的框架(3)的前、后框边的底面呈斜面形状,且左端高,右端低,所述的框架(3)的前、后框边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相配的左、右框边,所述的网板(4)固定在框架(3)内的框边的下端端部处,所述的喷头(1)分布在所述的框架(3)内的网板(4)上,且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的喷头(1)下端的进水口处分别通过连接管(14)与分水管三通(5)的上端口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三通(5)之间分别由分水管(6)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6)上末端的分水管三通的另一端分别与分水管三通闷头(7)连接,所述的分水管(6)的进水口分别与总水管(8)上串装着的总水管三通(9)的出水口形成连通,所述的总水管(8)上末端的总水管三通的另一端与总水管闷头(10)连接,所述的总水管(8)的进水口处且串接有一控制阀(12),所述的控制阀(12)的进水管口处与水泵(11)的出水口管处形成连通,?所述的喷头座(2)的框架(3)内的网板(4)上分别铺设有沸石层(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净化与观赏作用的喷泉装置,它包括喷头(I)、水管件及水泵(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I)置于喷头座(2)内,所述的喷头座(2)由框架(3)及网板(4)所构成,所述的框架(3)的前、后框边的底面呈斜面形状,且左端高,右端低,所述的框架(3)的前、后框边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相配的左、右框边,所述的网板(4)固定在框架(3)内的框边的下端端部处,所述的喷头(I)分布在所述的框架(3)内的网板(4)上,且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的喷头(I)下端的进水口处分别通过连接管(14)与分水管三通(5)的上端口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三通(5)之间分别由分水管(6)形成连通,所述的分水管(6)上末端的分水管三通的另一端分别与分水管三通闷头(7)连接,所述的分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饮江刘晓培董悦文晓峰陈冲李岩段婷金晶易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