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德华专利>正文

一种遮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224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遮阳装置,包括横向设置于上方的长条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可水平滑动地挂接有若干吊挂件,每个吊挂件下方对应设置有一片矩形叶片,叶片上端中部靠绳子可转动地悬挂在对应的吊挂件上且保持未受外力的初始状态为侧立姿势,所述叶片分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每组叶片中相邻叶片的外侧均通过固定长度的线条实现连接,所述线条长度等于或小于叶片宽度,其中位于支撑件两端处的叶片分别相对于支撑件固定设置上;还包括叶片收展装置和叶片角度调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以根据太阳照射方向对百叶进行调整使其实现遮阳的同时实现通风效果的优点,同时本遮阳装置具备防电磁波辐射,隔热和屏蔽紫外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阳装置,尤其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在窗户上使用的遮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住宅中位于偏热地区的住宅,当住宅的窗户是东西朝向时,为了避免太阳照射,一般需要在窗户上安装遮阳装置。现有的遮阳装置,一般包括两种,一种为卷帘式结构,即采用卷帘机构将遮阳布卷起,平时不影响窗户的正常使用,在需要遮阳时才将遮阳布拉出放下进行遮阳。这种卷帘式结构,在遮阳时难以实现通风功能。另外还有一种百叶窗结构,在无需遮阳时可以将百叶调整为水平状态进行通风,在需要遮阳时可以将百叶调整为封闭状态进行遮阳。这种传统的 百叶窗结构,一般只能在两种状态进行转换,也无法实现遮阳的同时具备通风效果的功能。另外,现有的这些遮阳装置,仅仅采用遮挡的方式,故防紫外线辐射的功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以根据太阳照射方向对百叶进行调整使其实现遮阳的同时实现通风效果的遮阳装置,同时本遮阳装置具备良好的防电磁波辐射,隔热和屏蔽紫外线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于上方的长条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可水平滑动地挂接有若干吊挂件,每个吊挂件下方对应设置有一片矩形叶片,叶片上端中部靠绳子可转动地悬挂在对应的吊挂件上且保持未受外力的初始状态为侧立姿势(侧立姿势指叶片所在平面垂直于支撑件长度方向所在直线),所述叶片分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每组叶片中相邻叶片的外侧均通过固定长度的线条实现连接,所述线条长度等于或小于叶片宽度,其中位于支撑件两端处的叶片分别相对于支撑件固定设置上;还包括叶片收展装置和叶片角度调节装置。本遮阳装置使用时,可以安装在窗框上或者其他需要遮阳的地方使用。安装时所述长条形支撑件可以采用滑杆,所述吊挂件可以采用吊环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是长条形支撑件采用带有滑槽的结构形式,而吊挂件采用挂接在滑槽内进行滑动的结构形式。安装好后,当无需遮阳时,可以采用叶片收展机构将叶片收拢,使其不影响窗户正常的通风。当太阳照射需要遮阳时,采用叶片收展机构将叶片展开,进行遮阳。遮阳时,根据太阳照射角度大小,可以通过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对叶片旋转角度进行调节,使叶片即能够将太阳光挡住,有在叶片之间留有角度间隙而保证通风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特点。其中,作为优化,所述叶片为层状结构,包括具有防水效果的基层,依次设置在基层外的具有吸收电磁波功能的吸波层和能够屏蔽紫外线的隔热层。这样优化后,使叶片即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又具有良好的吸收电磁波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屏蔽紫外线和隔热效果。其中所述基层,可以采用防潮布,塑料片,彩钢片和有色金属薄皮等防水材料制得。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吸波层,可以采用含有吸波涂料的纤维布得到,所述隔热层采用含有碳黑材料的毛毡得到;这样优化后具有成本低廉,实施方便,便于各层之间相互连接等优点;同时,毛毡内含碳黑,一来可以屏蔽紫外光;二来毛毡具有一定厚度,可隔热。夏天抵御阳光热辐射,冬天抵御冷气入侵。具体实施时,吸波涂料可以采用派蒙吸波王产品,其含有铁氧化体,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隔热层也还可以采用含有石墨、碳黑或碳化硅微粉等吸波物质的隔热材料制得。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叶片收展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叶片收展功能的机构得到,比如在一些窗帘控制装置上使用的用于控制窗帘收展的机构等。但作为一种优选,叶片收展装置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所述叶片收展装置包括拉绳,分别固定于支撑件左端的第一滑轮机构和固定于支撑件右端的第二滑轮机构,以及具有在叶片收展到位时自动停止功能的叶片收展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滑轮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可转动地并列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设置有隔片,壳体上对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设置有进线口和出线口 ;所述叶片收展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拉绳整体呈环形,拉绳中间的一点固定在左侧的叶片组的最右端的叶片对应的吊挂件上,然后该点处拉绳的一端沿该点向左延伸并绕过第一滑轮机构后向右延伸并固定在右侧的叶片组的最左端的叶片对应的吊挂件上,后继续向右延伸并进入第二滑轮机构,该点处拉绳的另一端沿该点向右延伸并进入第二滑轮机构,拉绳的两端分别进入第二滑轮机构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对应的进线口,然后分别绕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后从对应的出线口伸出,并连接入叶片收展控制机构后异向缠绕在电机的转轴上(异向缠绕是指一个沿正时针,一个是逆时针);所述叶片收展控制机构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切换电机正转或反转的主开关,还包括两个分别用于控制电机正转时停止和反转时停止的副开关,以及两个触头体,所述两个触头体分别对应两个副开关设置且固定在电机的转轴附近的两条拉绳上,并使得电机转动带动叶片展开完毕或收拢完毕时两个触头体能够分别触发两个副开关动作。采用上述叶片收展装置后,使用时,直接通过叶片收展控制机构的电机的主开关控制电机正反转切换,进而通过拉绳控制叶片的展开与收拢。同时,当叶片展开或者收拢到位后,拉绳上的触头体触发两个副开关动作使电机停止转动。这样就采用简单的结构使其具备了自动控制的功能。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机采用两个控制回路,一个控制回路控制电机正转,另一个控制回路控制电机反转,所述主开关采用切换开关的方式对两个控制回路之间的通断进行切换。所述两个副开关为行程开关,分别以常开状态连接到电机的两个控制回路中。该叶片收展装置中,所述第二滑轮机构的结构也为申请人自主设计,其结构简单可靠,用于供两段拉绳变向使用,由于此处位置两段拉绳各自前行的方向相反,故设计了两个滚轮分别供两段拉绳变向,可以避免两段拉绳发生干涉和缠绕,保证本叶片收展装置功能的正常实现。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叶片收展控制机构中,每个副开关对应均设置有一个带弹性的杠杆,杠杆的一端开孔并供拉绳穿过,触头体位于杠杆上方的拉绳上,杠杆另一端与副开关对应设置,当电机转动带动叶片展开完毕或收拢完毕时两个触头体能够各自下压对应杠杆的一端,使得杠杆另一端上翘进而触发对应的副开关动作,当触头头上升离开时,对应的杠杆弹性复位进而使副开关复位。这样,可以保证开关动作的灵敏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作为叶片角度调节装置的一种优化结构形式所述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一个固定杆、一个转动杆和一个对转动杆的转动进行调节的转动调节机构,所述固定杆相邻设置在叶片的一侧,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叶片的另一侦牝转动杆的两端连接有一个折向段,折向段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具有转动杆的转轴,所述转动杆的旋转半径大于转动杆转轴到固定杆所在竖直面之间的距离。这样优化后,采用本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只需转动转动杆进行调节,当转动杆完全离开叶片所在位置时,此时叶片处于未受外力的初始状态,叶片呈侧立姿势,此时叶片完全打开,透风面积最大。当太阳开始照射时,可以采用叶片角度调节装置调节叶片角度,调节时旋转转动杆,使转动杆往叶片所在位置转动,当转动杆与叶片相接时,叶片被限制在转动 杆与固定杆之间,这样,进一步调节转动杆位置,改变转动杆与固定杆之间间隙的大小,就能够迫使叶片转动以适应该间隙,进而实现了对叶片角度的调整。其中,所述转动调节机构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一个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旋接在一个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于上方的长条形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可水平滑动地挂接有若干吊挂件,每个吊挂件下方对应设置有一片矩形叶片,叶片上端中部靠绳子可转动地悬挂在对应的吊挂件上且保持未受外力的初始状态为侧立姿势,所述叶片分为左右対称的两组,每组叶片中相邻叶片的外侧均通过固定长度的线条实现连接,所述线条长度等于或小于叶片宽度,其中位于支撑件两端处的叶片分别相对于支撑件固定设置上;还包括叶片收展装置和叶片角度调节装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层状结构,包括具有防水效果的基层,依次设置在基层外的具有吸收电磁波功能的吸波层和能够屏蔽紫外线的隔热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吸波层采用含有吸波涂料的纤维布得到,所述隔热层采用含有碳黑材料的毛毡得到。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收展装置包括拉绳,分别固定于支撑件左端的第一滑轮机构和固定于支撑件右端的第二滑轮机构,以及具有在叶片收展到位时自动停止功能的叶片收展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滑轮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转 轴,转轴上可转动地并列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设置有隔片,壳体上对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设置有进线口和出线ロ ;所述叶片收展控制机构包括ー个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拉绳整体呈环形,拉绳中间的一点固定在左侧的叶片组的最右端的叶片对应的吊挂件上,然后该点处拉绳的一端沿该点向左延伸并绕过第一滑轮机构后向右延伸并固定在右侧的叶片组的最左端的叶片对应的吊挂件上,后继续向右延伸并进入第二滑轮机构,该点处拉绳的另一端沿该点向右延伸并进入第二滑轮机构,拉绳的两端分别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德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