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159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具有至少一个针床(100),在其针道(10)内插入件(1)能够利用传动踵(13)纵向移动地得到支承,其中,在插入件(1)上构成至少一个抵靠面(14),该抵靠面在传动踵(13)沉入针床(100)内的情况下贴靠在锁定面(10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具有至少一个针床,在其针道内能够纵向移动地支承着插入件特别是织针,其中,插入件具有锁定面,该锁定面在未选取插入件的情况下不从针床顶面凸起。
技术介绍
通过提升插入件的传动踵,针踵可与针织系统的三角曲线(Schlosskurve)嵌接并与三角曲线的分布相应在针道内前后运动。根据传动踵在哪个时间点上从针床提升,它可由不同的三角曲线捕获,由此可与实现所谓的多路技术。如果插入件是织针,那么织针根据捕获传动踵的三角曲线形成线圈或针钩集圈。如果不提升针踵,那么它保持在未激活的沉入位置内。为使传动踵沉入针床,从而插入件不通过针织系统进行运动,例如公知所谓的压力三角。利用这种三角在确定的时间点上将织针的传动踵压入针床并从而脱离与三角的嵌合。对于提升三角而言则相反通过三角或其他插入件提升织针或其他插入件的传动踵。在三角通过(Schlossdurchgang)后,传动踵要么激活,要么通过弹簧力压回针床内。因为压力三角和提升三角结构上相对复杂,所以还提出了具有不同激活时间点的三角,其中将与织针形状配合连接的附加部件送入弹簧张紧的位置内并固定。在三角通过的确定的时间点上取消这种固定,由此织针的传动踵进行三角嵌接。此外公知具有弹簧杆的织针,传动踵设置在其末端上,其中,针杆的弹簧力将传动踵保持在沉入针床的位置上。但这些织针非常不稳定,从而在传动踵通过三角曲线加载的情况下织针会纵向弯曲。在所有解决方案中,除了插入件的可靠提升和下降外,重要的还有插入件在其传动踵不与三角曲线嵌接也就是它们处于其未激活位置内或传动踵提升的情况下,不实施针道纵向上不希望的运动,特别是牵弓I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其中在插入件的传动踵降到针床内的情况下,可靠阻止或至少可以限制插入件在其纵向上运动。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至少一个针床的针织机得以实现,在其针道内可以纵向移动地支承着插入件特别是织针,其中,插入件具有在插入件未选取的情况下不从针床顶面凸起的传动踵,其特征在于,在插入件上构成至少一个抵靠面,该抵靠面在插入件的传动踵沉入针床内的情况下贴靠在至少一个基本上横向于插入件的纵向定向的锁定面上。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成的针织机至少限制未选取的或处于选取过程中的插入件的纵向移动性,或也完全排除这种纵向移动性。如果插入件是织针,那么由此可以避免这些织针通过纱线在织针运动方向上作用的力不希望地被向前拉,尽管所述织针并未选取。因此可以避免与对面的织针冲突以及避免对处于针钩上的线圈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针织机此外这样构成,使抵靠面只有在传动踵完全从针床中提升的情况下才不再贴靠在锁定面上,那么也可以排除插入件在选取过程期间的纵向移动。这一点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即传动踵的提升通过第二插入件进行,该第二插入件在第一插入件的纵向上被推到其传动踵的下面。通过选取插入件的前进运动在所要选取的插入件的纵向上作用于该所要选取的插入件的力分量由此可以得到补偿。在此方面,插入件的这些抵靠面或抵靠面之一在选取过程期间无需始终贴靠在唯一的锁定面上,而是也可以例如首先贴靠在第一锁定面上并然后再贴靠在第二锁定面上。这些锁定面或锁定面之一例如可以作为针床的针底内的台阶构成。在传动踵下沉的情况下,插入件的至少一个抵靠面于是贴靠在该台阶上,直至传动踵被相应幅度地继续提升。所述至少一个锁定面当然例如也可以由横向于插入件纵向分布的丝线形成。丝线或横向导过整个针床的板条提供了对于每个针道来说结构简单和物美价廉地制造锁定面的可能性。锁定面当然也可以至少部分设置在三角(Schlossteil)上。在这种情况下,插入件的抵靠面最好处于插入件的传动踵上。 在具有用于形成锁定面的丝线时,插入件的抵靠面最好这样具有在截面中呈U形的分布,从而丝线可以插入抵靠面的臂之间。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插入件沿针道两个移动方向上的锁定。作为附加或选择,可以设置形成横向于插入件纵向定向的平面的抵靠面。抵靠面在此方面原则上可以设置在插入件的任意位置上,但最好设置在传动踵的区域内。这一点特别是适合传动踵设置在插入件后端上的情况。如果踵沉入针床内,那么抵靠面也沉入针床并可与那里所设置的锁定面共同作用。锁定面和/或抵靠面最好可以由耐磨材料制成或具有降低磨损的覆层或经过热处理。除了具有相应的覆层外,也可以考虑这些面通过单独的部件铠装。通过抵靠面和锁定面几何造型上的设计也可以减少磨损。这些面例如可以通过倒圆的棱边限制和/或本身拱起。在针织机的一种优选构成中,传动踵可以逆着作用于它的弹簧力提升。这意味着,传动踵在插入件的选取结束时自动返回其沉入针床的起始位置内。由此在针道纵向上观察可以产生狭窄的针床,因为仅需设置用于提升传动踵例如提升导针片形式的传动件。三角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相对简单构成。可以取消压力三角技术(Drtickerschlosstechnik)。可以实现类似优点的是,插入件可回转设置在针道内且传动踵可以通过插入件的回转运动提升。在这里插入件也可以这样构成,从而传动踵只要插入件未通过选取件加载就自动占据其沉入针床内的起始位置。为实现特别简单的三角结构,此外具有优点的是,插入件具有仅一个传动踵。于是针织系统内为该传动踵也仅须具有与针踵相应的三角曲线。织针既可以一体地也可以多部分地构成。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机的具有插入件的针床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a至c示出织针选取过程的不同阶段中针道连同织针和作为插入件的提升导针片的区域内针床的截面图2a至c示出织针选取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第二针床的与图I相应的截面图;图3a至c示出图2中的针床连同作为选择方案的织针的截面图;图4a至e示出织针选取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第三针床连同提升导针片和织针的截面图;图5a至c示出织针选取过程的不同阶段期间图I所示针床连同一种作为选择方案的织针的截面图; 图6a至d示出织针选取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第四针床连同提升导针片和织针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至c示出第一针床100的针道10的剖面图,该针道内插入织针1,其唯一的传动踵13设置在针杆11的柔软弯曲的臂12上。传动踵13就此而言处于臂12的后端上。图Ia示出织针I以及在织针I未选取情况下提升导针片2的起始位置。传动踵3不从针床的罩轨200凸起,该罩轨防止织针I从针道10脱落。提升导针片2也通过相应的轨210得以稳固。提升导针片具有踵22,该踵可与这里未示出的三角(Schlossteil)嵌接,由此提升导针片2可以纵向移动。在图Ia中,提升导针片2处于未激活位置中。织针I的传动踵13几乎完全沉入针床100内。传动踵13在其靠近针杆11的一侧具有抵靠面14,该抵靠面贴靠在针床100的锁定面101上。提升导针片2在其靠近织针I的末端上具有斜面21,该斜面通过导针片2在梳针间隙300方向上的移动可与织针I的传动踵13上的斜面15贴靠。如果提升导针片2现在如图Ib所示在箭头方向30上移动,那么织针I的斜面15在提升导针片2的斜面21上向上滑动,由此传动踵13在箭头方向40上提升。在图Ib所示的中间位置上,织针I的传动踵13在此方面继续保持与针床的锁定面101的接触,从而织针I同样不能在箭头方向30上被带动。图Ic示出提升导针片2处于其最前面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2.28 DE 102010056425.71.针织机,具有至少一个针床(100、100'),在其针道(10、10')内能够纵向移动地支承着插入件尤其织针(1、1'、1、1'),其中,插入件(1、1'、1、1')具有传动踵(13、13'、13、13'),该传动踵在插入件(I、I'、1、1')未选取的情况下不从针床(ioouoo')的顶面凸起,其特征在于,在插入件(i、r、1、1')上构成至少一个抵靠面(14、14'、14、18'、18),该抵靠面在插入件(i、r、1、r )的传动踵(13、13'、13、13')沉入针床(100、100')内的情况下贴靠在至少一个基本上横向于插入件(1、广、1')的纵向定向的锁定面(101、120、120'、130)上。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抵靠面(14、14'、14、18'、18)只有在传动踵(13、13'、13、13')完全从针床(100、100')中提升的情况下才不再贴靠在锁定面(101、120、130)上。3.按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锁定面(101、101')作为针床(101、101')的针底内的台阶构成。4.按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锁定面(120、120')由横向于插入件纵向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迪博尔德S·迈耶J·莫尔G·特里奇勒M·塞德拉格
申请(专利权)人:H斯托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