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针选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159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选择针织机的底针(2)的设备(10),包括多个适于被例如压电薄板等的致动装置启动的选择末端(20),使得在非操作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它们处在底针跟部(4)的动作范围内。在此干涉位置中,跟部(4)将末端(20)推靠在用作支撑件的抵接装置(22)上,因而通过机器本身的运动而被迫沿末端的轮廓件移行,从而被升高或被压缩。因此,选择末端(20)所执行的运动得以最小化,升高或降低底针(2)的机械运动功由针保持架设备本身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一种针织机的底针选择设备
技术介绍
在这些机器的范围之内,需要在平针织物上制作越来越复杂的设计,因此需要编织大量的不同颜色纱线。如已知,在针织机中,纱线由多个布置在圆筒(在圆形机的情况下)或针床(在直线式机器的情况下)的相关凹槽中的针处理。为了获得特定的处理,如以多种颜色来设、计,或者为了获得特定的编织品的效果,工作中所涉及的针通过相应的底针,也叫作控制杆(Jacks ),以机械方式选择,所述底针设置有齿,也被称为跟部。被适当选择的底针允许相关的针向上移行于机器中完全确定的位置,在该处其将钩住来自于线轴并通过线引导器放置到位的纱线。之后,针通过合适的凸轮而降低从而所钩住的线与另一根线缝合。进而,每个底针被选择设备选择,该设备包括多个在高度上重叠的选择末端,其通过受控的致动装置而作用在各自的底针跟部上,例如,通过计算机控制,在计算机中存储了要进行的设计或工艺。正如将会在下文中更全面解释的那样,当前在用的所有选择设备都呈现出技术局限性。主要的局限性是致动速度,其由选择末端进入并选择对应于所期望颜色或线缝合之底针所需的时间来确定,以及由当不需要进行底针选择时退出所需的时间来确定。此时间可根据所用的不同电气方案而在5/6ms到10/15ms的范围内变化。如已知,有两种工作方法来实现针的选择通过上升来选择和通过挤压来选择。在借助于上升的选择中,底针在圆筒或针床运动过程中物理地上升,在其一个竖直凹槽中,底针通过特殊的选择末端也被称为选择杆而被插入和引导,所述选择末端特别地成形为具有倾斜平面,底针跟部在该倾斜平面上上升,从而对应的针可以钩住线,其向上移动。在借助于挤压的选择中,底针被挤压到凹槽中,其中底针通过特殊的杆或选择末端而被安置。没有被挤压因而没有被选择的针通过特殊的固定凸轮而向上移动,从而它们能够钩住线。为允许选择末端在每个底针之间即在底针突出的跟部之间刺入及退出,底针的所有未与各自选择末端对齐的跟部从底针移出,从而不与选择单元的顶部或底部末端干涉。选择设备的选择末端的数量基于针织机的速度、放置在圆筒或针床上的针的数量(细度)、以及允许选择末端在两个相邻底针的跟部之间刺入或退出所需的激发时间来选择。为了更好地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选择设备的创新特性以及认识其有利之处,现在概略说明目前使用的选择设备的主要方案,例如在圆形机中的情况。第一种类型的选择设备是机械设备的类型。它们包括滚子或滚筒,其与机器圆筒同步旋转,且销根据要实现的图案或工艺而放置于其中。销,如果存在的话,挤压相关底针跟部,其执行缝合选择循环;如果没有设置,则底针执行正常缝合循环。第二种类型是电磁设备的类型。其在借助于挤压的工作循环——其中电磁体上升并使将要与底针跟部干涉的相应的选择末端降低,从而将其推入到凹槽中一和在借助于上升的工作循环——其中电磁体将非常倾斜的末端向前移动与底针必需运行的上升行程相等的距离,通常为5-6mm——中均使用。在此第二种情况中,末端更重,因此运动循环更慢并且需要更强力的电磁体。为保 持机器的相同工作速度,增加了末端的数量,从而具有更多时间进入和选择底针并在非工作的条件下退出。电磁体的激发时间在10到30ms的范围内变动,从而施加机械运动所需的相当大的力度。第三种类型是压电选择设备的类型。其仅用于借助于挤压的工作循环中,从而使将会与底针跟部干涉的末端上升或下降。这些致动器设置有压电薄板,例如陶瓷薄板,根据它们受到的电极化,它们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以机械方式移动选择末端,选择末端枢接在销上,该销经受底针的机械冲击。这些设备的选择末端更轻,从而能够被压电陶瓷薄板移动。压电陶瓷的激发时间达到比电磁方案短5倍。例如,开/关循环持续约6ms。压电陶瓷的致动速度允许使用更少数量的末端,从而增加机器的工作速度,并减少圆筒的机械总体高度尺寸,减少机器的旋转质量。但是针织机需要精确的机械加工和更复杂的机械结构。选择设备的另一个类型是单磁设备类型。其为这样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对底针进行选择,其磁性地吸引其跟部。底针的所有跟部位于同一水平上,因此不需要跟部的阶梯状排除。现在需要总结上文提到的每一种类型的电气致动选择设备的主要局限性和不利之处。电磁致动器本质上迟缓,因此需要大量的选择末端以在针保持架圆筒的相同旋转速度下对底针进行选择。导引卷轴吸收高电流,从而消耗和生热高。电子导引卡由于它们根据吸收而需要强力的导引端子故而昂贵。此外,其必须适于产生超电压脉冲以加速并克服磁体锚定件的初始机械惯性。选择单元与其他方案相比,由于高机械应力以及磁体线圈引高热而劣化,而使得结构退化更高。在压电致动器中,压电薄板的因电激励变形而产生的行程被陶瓷本身的结构限制而且与标准电压成正比例。当前的压电设备的选择末端,相比于无电压时的中心0位,可以在正激发下运行+Imm的行程而在负激发下运行_1_的行程。由于致动器必须运行选择末端所需的所有机械行程,因此受到这种限制的行程限制了此方案只能用于借助于挤压的选择模式中。由于压电陶瓷只有几克的小的强度,因此选择末端必定非常轻而细。这确定了选择跟部的过早磨损。当前的直流电标准电压使用+/-50-100V的范围,因此压电陶瓷在其端子处使用100-200V的电压。较低的电压限制了选择末端行程的延伸,并还增加了切换所需时间,这能从3ms到5ms变化。较高的电压因绝缘与安全而需要适当的电缆和连接器。如果使用单磁设备,针织机必须进行非常精确及昂贵的机械加工。事实上,其必须具有最大的机械效率从而使所有生成的电磁场尽可能地集中在将被选择的底针的跟部上。机器速度主要由底针跟部的磁滞循环限制。 除了速度,这些机器的效率还受到底针的质量以及机器的精细度即长度单位的针的数量(它们越粗,则越难以将它们单独区分)的影响。此外,在各种极化循环之后,底针还可能会部分地保持极化,从而被磁化,因此更难被选择。因此,用于底针的材料必须具有导磁的特性,这使其除了比通用底针——由适当处理的钢制成以经受磨损和机械应力一更易磨损之外,也更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出一种底针选择设备,该底针选择设备应当使得能够至少部分地消除上文针对已知选择设备而提到的不利之处。此目标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选择针织机的底针的设备实现。所述设备包括多个选择末端,每个选择末端具有适于与对应的底针跟部相互作用以便对其进行选择的接触轮廓件;抵接装置,所述抵接装置与每个选择末端相关联;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适于使所述选择末端和所述抵接装置之间的至少一者在非操作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操作位置中所述选择末端和所述抵接装置之间的至少一者在机器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与所述底针跟部非干涉的非干涉位置,而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选择末端通过所述底针跟部受到按压而抵靠在所述抵接装置上,所述底针在所述选择末端与所述抵接装置之间的这种干涉之后被迫沿所述选择末端的接触轮廓件移行。其中,所述选择末端具有与所述底针跟部接触的接触轮廓件,从而适于引起所述底针向相应的座内摆动,所述选择末端在与所述底针的伸展轴线正交的平面中在缩回的非操作位置与前行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缩回的非操作位置中所述选择末端远离针保持架设备,而在所述前行的操作位置中所述接触轮廓件与所述针保持架设备基本相切,并且,所述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07.10.18 IT BS2007A0001591.一种用于选择针织机的底针的设备(10),包括 多个选择末端,每个选择末端具有适于与对应的底针跟部相互作用以便对其进行选择的接触轮廓件; 抵接装置,所述抵接装置与每个选择末端相关联; 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适于使所述选择末端和所述抵接装置之间的至少一者在非操作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操作位置中所述选择末端和所述抵接装置之间的至少一者在机器的操作循环期间处于与所述底针跟部非干涉的非干涉位置,而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选择末端通过所述底针跟部受到按压而抵靠在所述抵接装置上,所述底针在所述选择末端与所述抵接装置之间的这种干涉之后被迫沿所述选择末端的接触轮廓件移行, 其中,所述选择末端具有与所述底针跟部接触的接触轮廓件,从而适于引起所述底针向相应的座内摆动,所述选择末端在与所述底针的伸展轴线正交的平面中在缩回的非操作位置与前行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缩回的非操作位置中所述选择末端远离针保持架设备,而在所述前行的操作位置中所述接触轮廓件与所述针保持架设备基本相切,并且,所述抵接装置能够通过所述致动装置而在非启动位置与启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非启动位置中所述抵接装置不与所述选择末端干涉,而在所述启动位置中所述抵接装置与所述选择末端干涉从而迫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佛朗哥·卡利亚里
申请(专利权)人:SYS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