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上盖下托式三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86154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盖下托式三轴系复合纱及其纺纱方法。该复合纱是由上、下两层长丝夹持保护短纤须条的三轴系复合纺纱,所形成的长丝裹缠芯层短纤维须条的复合纱。该纺纱方法是在普通细纱机上先安装一上盖式展纱器、一下托式展纱器和一集束器;然后将两长丝束分别经上、下展纱辊后分展成两层长丝层,与经过集束器的短纤维须条成三轴系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且两层长丝层分别以上盖和下托的方式夹持短纤维须条;当三者出前罗拉钳口时,在加捻的作用下,形成短纤维须条被两长丝层裹缠的复合纱。该方法适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盖下托式三轴系复合纱、该复合纱的纺纱方法及该纺纱方法的应用,属于环锭纺纱领域中以上盖和下托保护式的复合纺纱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的落棉、落毛等偏短、偏弱类纤维增加;回用纺织品所得纤维在长度和强度上同原纤维相比,都有一定差距;新的一些超短、脆弱纤维,如木棉、羽绒等,开始被关注和利用。而这些偏短、偏弱类的纤维纺出的纱线强力低,且毛羽多。这样就导致这一类偏短、偏弱的纤维不能被充分利用。 但长丝包覆短纤的复合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提高短纤维的利用率。单一种类的纤维和单一结构的纱线难以克服纤维自身的不足,由不同原料组成的复合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不同纤维原料的优良特征,而且最大限度地弥补不同纤维的不足,且复合纱线的结构还能够赋予其更多的优良品质,复合纱可以兼有长丝和短纤纱两方面的优点。有关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专利报道,如薛元的专利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合纱线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CN1372027A),通过在细纱机上加装长丝张力控制装置和导轮的简单改造纺制出包覆率较高的短纤维包覆长丝的包芯复合纱线,使复合包芯纱线具有短纤维纱线的外观风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盖下托式三轴系复合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芯层的短纤维须条,长丝裹缠短纤维须条,形成由位于上层及下层的长丝夹持保护位于芯层的短纤维须条的三轴系复合结构。2.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盖下托式三轴系复合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为 步骤I、上盖长丝束(15)经定位导纱钩(11)后,从上分劈点(12)进入上展纱辊(16),在上展纱辊(16)的作用下,上盖长丝束(15)逐渐展开平铺在前上罗拉(5)上的上长丝束展开区(13)上,而后进入前罗拉钳口(7)形成上盖长丝层(14),此为第一轴;同时,下托长丝束(25)经引入导纱钩(21)后从下展纱辊(26)的下分劈点(22)进入下展纱辊(26),在下展纱辊(26)的作用下,下托长丝束(25)逐渐展开平铺在前下罗拉(6)上的下长丝束展开区(13)上,而后进入前罗拉钳口(7)形成下托长丝层(24),此为第二轴;又由经皮圈罗拉牵伸拉细的短纤维须条(3)通过集束器(4)进入前罗拉钳口(7),此为第三轴,形成三轴系喂入; 步骤2、当上盖长丝层(14)、下托长丝层(24)和短纤维须条(3)从前罗拉钳口(7)输出时,上盖长丝层(14)从上盖住短纤维须条(3),下托长丝层(24)在下托住短纤维须条(3),形成夹持保护的三明治结构的三层纤维,在加捻作用下,三层纤维发生转移,形成短纤维须条(3)被两长丝层裹缠的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纱(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须条(3)是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喂入,再经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伟东邓成亮王东杜赵群于昊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