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1315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在工件表面依次进行的激光熔覆工序和镀铬工序,在激光熔覆工序和镀铬工序之间衔接有前处理工序,该前处理工序的步骤为:超声波除油、水洗、阴极电化学除油、一次热水洗、酸浸、水洗、阴极活化、二次热水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激光熔覆工艺和电镀工艺相结合,既显著提高了工件表面处理层的耐蚀性,又显著提高了表面处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由于直接熔覆在工件表面的不锈钢层将基体与外部的腐蚀介质隔离,起到了很好的防腐效果;在激光熔覆层上镀铬,不仅满足了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而且可以通过调整镀铬层的种类进一步提高工件的耐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支架部分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立柱、千斤顶是液压支架的重要部件,是实现液压支架各项功能的关键依托。由于井下环境条件恶劣(表现为酸碱性环境,同时含有cr、so42—等离子以及so2、h2s等腐蚀性气体),为了降低因腐蚀、磨损、外物撞击等引起的立柱、千斤顶失效,延长立柱、千斤顶的使用寿命,对立柱中缸、活柱以及千斤顶的活塞杆进行表面防护处理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是电镀铜锡合金+硬铬或电镀乳白铬+硬铬,镀层总厚度O. 05-0. 09mm不等,由于这些镀层均为阴极性镀层,只有将腐蚀介质与基体完全隔离才能避免基体腐蚀,同时鉴于 镀层本身的缺陷(孔隙、裂纹)以及镀层厚度的限制,立柱、千斤顶在井下的使用寿命通常只有两年左右,如果环境极度恶劣时寿命则更短。如果使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熔覆一层不锈钢,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中缸、活柱及活塞杆的防腐问题,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寿命,但不锈钢层的硬度较低(约HV150-400),耐磨性差,容易在外物撞击下产生划痕、磕碰,严重影响了液压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处理工艺,经处理过的零部件既能满足耐蚀性又明显提高了硬度和耐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在工件表面依次进行的激光熔覆工序和镀铬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熔覆工序和镀铬工序之间衔接有前处理工序,所述前处理工序的步骤为超声波除油_· 水洗一阴极电化学除油—ψ> 一次热水洗一 酸浸_-* 水洗一#·阴极活化_-§ 二次热水洗。所述酸浸步骤是将工件浸入浓度10-30%的HCl溶液中,室温下处理30-60S ;所述阴极活化步骤是将工件放入浓度5-50%的H2SO4溶液中,室温通电I. 0-2. 5A/dm2,处理l-5min ;所述二次热水洗是将工件放入60-65°C,pH2. 5-3. 5的酸性水中清洗。所述激光熔覆层的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所述镀铬工序处理时为小电流阶梯供电,第一次供电时控制电压在3V左右,保持5min,随后分3次提升电流至正常镀铬电流,每次保持3min。由于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大量的Cr、Ni、Mo等合金元素,即使表面氧化膜去除也可迅速生成,导致镀层结合力差。利用六价铬镀铬工艺的特征,小电流电镀时,阴极表面只析氢,而不发生铬的沉积。产生的氢原子有很强的还原作用,可以把氧化膜还原为金属而保证镀层的结合力。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激光熔覆工艺和电镀工艺相结合,既显著提高了工件表面处理层的耐蚀性,又显著提高了表面处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激光熔覆层的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可以根据腐蚀环境的不同,调整工件激光熔覆层的厚度,一般要求工件经精加工后单边激光熔覆层的厚度在O. 6±0. 4mm以上;镀铬层一般为硬铬层、乳白铬层或乳白铬+硬铬层。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1、直接熔覆在工件表面的不锈钢层将基体与外部的腐蚀介质隔离,由于激光熔覆不锈钢层的结构致密,耐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性能优异,起到了很好的防腐效果; 2、在激光熔覆层上镀铬,不仅满足了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而且可以通过调整镀铬层的种类进一步提高工件的耐蚀性能。附图说明 图I是液压支架活柱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部放大图。图3是液压支架活塞杆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I部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I CASS 450h试验结果图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活柱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激光熔覆工序、前处理工序和镀铬工序; 一、激光熔覆工序 按常规机加工方法对活柱I进行调质、焊接、粗车、半精车、精车后,使活柱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3. 2,预留激光熔覆层和镀铬层余量; 按常规方法在活柱I表面激光熔覆不锈钢层2,不锈钢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熔覆层的厚度要保证活柱I在精加工后单边厚度I. Omm ; 对活柱I的激光熔覆层2进行精车,将活柱右端的倒角活柱中部的砂轮越程槽车出,精磨、抛光。二、前处理工序 将上述经激光熔覆处理后的活柱I依次按下述步骤进行处理①超声波除油,去除活柱I表面的油污;②水洗,用水清除活柱I表面附着物及溶液;③阴极电化学除油,将工件处于阴极,利用阴极析氢产生起泡的冲击作用去除工件表面油污热水洗,温度60-65°C,去除工件表面的泡沫及溶液;⑤酸浸,将活柱I放入浓度15%的HCl溶液中,室温处理60s,清除活柱I表面的氧化膜;⑥水洗,清除活柱I表面的酸液;⑦阴极活化,将活柱I浸入20%的H2SO4溶液中,室温,通电I. 5A/dm2,5min,利用阴极析氢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膜热水洗,用PH 2. 5的酸性水,60-65°C,清洗氧化膜,同时由于是酸性环境可降低氧化膜再生的机率,热水洗后尽快入槽电镀。三、镀铬工序 在经前处理工序处理后的活柱I上进行镀铬,镀铬层3为乳白铬+硬铬;其中乳白铬厚度为O. 04-0. 06mm,硬铬厚度为O. 03mm ; 镀铬后对活柱进行抛光,完成活柱表面的处理。为保证镀铬效果,镀铬时采用小电流阶梯供电第一次供电时控制电压在3V左右,保持5min,随后分3次提升电流至正常镀铬电流,每次保持3min。电流提升至正常值后,按正常工艺镀铬。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后的活柱,按照ASTM B368铜加速乙酸盐雾(CASS)试验条件450h不发生任何腐蚀。附图5是按照激光熔覆和激光熔覆+镀铬工件CASS试验450h的结果图片,左边二个为纯激光熔覆工件,右边两个为激光熔覆+镀铬工件。可以看出纯激光熔覆工件有红绣产生,意味着才产生腐蚀,而激光熔覆+镀铬工件没有任何红绣产生。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活塞杆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激光熔覆工序、前处理工序和镀铬工序; 一、激光熔覆工序 按常规机加工方法对活塞杆4进行调质、粗车、半精车、精车后,使活塞杆4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6. 4,预留激光熔覆层和镀铬层余量; 按常规方法在活塞杆4表面激光熔覆不锈钢层5,不锈钢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熔覆层5的厚度要保证活柱在精加工后单边厚度O. 2mm ; 对活塞杆4的激光熔覆层5进行精车,将活塞杆4镀铬区两端平齐、倒角车出,精磨、抛光。二、前处理工序 将上述经激光熔覆处理后的活塞杆4依次按下述步骤进行处理①超声波除油,去除活塞杆4表面的油污水洗,用水清除活塞杆4表面附着物及溶液;③阴极电化学除油,将工件处于阴极,利用阴极析氢产生起泡的冲击作用去除工件表面油污;④热水洗,温度60-65°C,去除工件表面的泡沫及溶液;⑤酸浸,将活塞杆4放入浓度20%的HCl溶液中,室温处理60s,清除活塞杆4表面的氧化膜;⑥水洗,清除活塞杆4表面的酸液;⑦阴极活化,将活塞杆4浸入15%的H2SO4溶液中,室温,通电2A/dm2,3min,利用阴极析氢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膜热水洗,用PH 3的酸性水,60-65°C,清洗氧化膜,同时由于是酸性环境可降低氧化膜再生的机率,热水洗后尽快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在工件表面依次进行的激光熔覆工序和镀铬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熔覆工序和镀铬工序之间衔接有前处理工序,所述前处理工序的步骤为超声波除油 水洗_脅阴极电化学除油一次热水洗一! 酸浸_-| 水洗―-阴极活化_.次热水洗。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煤矿井下用液压支架中缸、活柱及活塞杆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浸步骤为将工件浸入浓度10-30%的HCl溶液中,室温下处理30-60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有进周志刚程相榜李福永张自强史玉春汤利利孙满春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