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381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在低级泵盖上设置有偏心叶轮和止回阀杆座,所述止回阀杆座上设置有止回阀杆,止回阀杆的一端与止回阀杆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止回阀头,低级泵盖上设置有进油嘴压板,进油嘴压板上设置有进油嘴孔,止回阀头位于进油嘴孔处,止回阀头通过偏心叶轮的转动与进油嘴孔交替地接触闭合和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使进油嘴通过自吸的方式进油,保持泵腔的润滑,防止止回阀杆与叶轮接触处磨损,防止真空泵出现干磨、发热卡死和咬死的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真空泵领域,具体是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
技术介绍
真空泵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止回阀杆与叶轮接触,导致塑料或胶木止回阀杆容易磨损,磨成月牙状后,进油嘴进不了油,真空泵就会出现干磨、发热卡死和咬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低级泵盖上设置有偏心叶轮和止回阀杆座,所述止回阀杆座上设置有止回阀杆,止回阀杆的一端与止回阀杆座连接,另一端设 置有止回阀头,低级泵盖上设置有进油嘴压板,进油嘴压板上设置有进油嘴孔,止回阀头位于进油嘴孔处,止回阀头通过偏心叶轮的转动与进油嘴孔交替地接触闭合和分离。所述的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杆上与偏心叶轮的接触处设置有金属片。所述的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头与进油嘴孔分离时的间隔距尚是0. 8—I. 2mmo本技术的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使进油嘴通过自吸的方式进油,保持泵腔的润滑,防止止回阀杆与叶轮接触处磨损,防止真空泵出现干磨、发热卡死和咬死的现象。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的止回阀杆示意图;图中,I一低级泵盖;2—止回阀杆座;3—偏心叶轮;4一进油嘴压板;5—进油嘴孔;6—止回阀头;7—止回阀杆;8—金属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在低级泵盖I上设置有偏心叶轮3和止回阀杆座2,止回阀杆座2上设置有止回阀杆7,止回阀杆7的一端与止回阀杆座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止回阀头6,低级泵盖I上设置有进油嘴压板4,进油嘴压板4上设置有进油嘴孔5,止回阀头6位于进油嘴孔5处,止回阀头6通过偏心叶轮3的转动与进油嘴孔5交替地接触闭合和分离。止回阀杆上与偏心叶轮的接触处设置有金属片8,金属片8可以由不锈钢片或者铁片等金属材料制成。工作时,真空泵在高速旋转中,泵腔内的低级转子带动偏心叶轮3,安装有止回阀头6的止回阀杆7在偏心叶轮3的作用下,每旋转一周,止回阀头6与进油嘴孔5的平面接触一下,闭合时,止回阀头6跟进油嘴孔5严密密封,开启时,止回阀头6跟进油嘴孔5分离,间隔距离为0. 8-1. 2毫米,进油嘴吸入少量真空泵油,保持泵腔润滑。由于止回阀杆是塑料或胶木制成的,与偏心叶轮接触处容易磨损,磨成月牙状后,进油嘴进不了油,真空泵就会出现干磨、卡死和咬死的现象。止回阀杆上与偏心叶轮的接触处设置有金属片后,止回阀杆不会磨损,可以保证进油嘴正常进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的自吸式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低级泵盖(I)上设置有偏心叶轮(3)和止回阀杆座(2 ),所述止回阀杆座(2 )上设置有止回阀杆(7 ),止回阀杆(7 )的一端与止回阀杆座(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止回阀头(6),低级泵盖(I)上设置有进油嘴压板(4),进油嘴压板(4)上设置有进油嘴孔(5),止回阀头(6)位于进油嘴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波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市谭氏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