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桅杆和加压卷扬,所述加压卷扬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焊接在所述桅杆上,所述加压卷扬的卷筒安装在侧板之间,所述卷筒下方具有弧形加强板,所述弧形加强板具有绳孔,从所述加压卷扬引出的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绳孔位于所述桅杆内部。所述加压卷扬的拉绳可以通过所述弧形加强板的绳孔与滑轮相连,由所述加压卷扬引出的所述卷扬拉绳刚好位于所述桅杆内部,不会附着在所述桅杆的表面,进而不会影响所述桅杆表面其他部件的布置。所述拉绳由所述桅杆引出时均由滑轮支撑,也不会附着在所述桅杆的表面,进而也不会影响所述桅杆表面其他部件的布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旋挖钻机。
技术介绍
旋挖钻机是一种大直径深孔成孔设备,钻杆的起吊和下落主要通过连接在主卷扬卷筒与钻杆之间的牵引钢丝绳来实现,而对动力头进行加压或提升则主要有两种加压方式一种是油缸加压、另一种是卷扬加压。采用油缸加压的旋挖钻机,由于加压油缸的行程一般比较短,所以对动力头仅能在加压油缸的行程范围内运动,并且加压力也较小。采用卷扬加压的旋挖钻机,即能实现较 大的加压力,也可有效解决因液压油缸卸荷引起的意外事故,使施工作业更加安全、可靠。请参考图I至图3,图I为一种典型的旋挖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上升牵引拉绳的原理图,图3为图I所示的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下降牵引拉绳的原理图。采用卷扬加压的旋挖钻机包括旋挖钻机主机、通过连接杆与旋挖钻机主机结合的桅杆19'。桅杆19'顶端的滑轮组一端与主卷扬相结合、另一端穿绕滑轮组与钻杆20'相彡口口 在桅杆19'的中上部设置有加压卷扬18',由加压卷扬卷筒一侧引出的加压钢丝绳依次通过设置在桅杆上部的上桅杆滑轮Γ、上桅杆滑轮2'、动力头上滑轮3'与设置在所述桅杆19'上部的绳子楔套相结合;由加压卷扬卷筒另一侧引出的提升钢丝绳依次通过设置在所述桅杆19'上部的上桅杆滑轮4',设置在桅杆下部的下桅杆滑轮5'、动力头下滑轮6'、下桅杆滑轮7'、下桅杆滑轮8'、绳子楔套9'与设置在桅杆19'下部的张紧油缸相结合。所述加压卷扬的加压钢丝绳一般布置在所述桅杆19'外部,这样不但增加了所述桅杆19'的外部空间,同时也影响所述桅杆19'外其他部件的布置和安装。因此,如何解决所述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影响桅杆表面其他部件的布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继续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挖钻机,该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不影响桅杆表面其他部件的布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桅杆和加压卷扬,所述加压卷扬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焊接在所述桅杆上,所述加压卷扬的卷筒安装在侧板之间,所述卷筒下方具有弧形加强板,所述弧形加强板具有绳孔,从所述加压卷扬引出的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绳孔位于所述桅杆内部。优选地,所述弧形加强板与所述桅杆之间具有水平加强板。优选地,所述水平加强板两侧具有第一竖直加强板。优选地,所述水平加强板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竖直加强板垂直的第二竖直加强板。优选地,所述旋挖钻机的动力头位于所述桅杆下端,所述动力头具有第一动力头滑轮和第二动力头滑轮;所述桅杆上部具有第一上滑轮,下部具有下滑轮;所述加压卷扬具有收放相反的第一卷扬拉绳和第二卷扬拉绳,所述第一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第一上滑轮和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与拉绳油缸相连;所述第二卷扬拉绳通过所述下滑轮和所述第二动力头滑轮与压绳器相连。优选地,所述旋挖钻机还包括第二上滑轮和侧滑轮,所述第一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第一上滑轮、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所述第二上滑轮和所述侧滑轮与所述拉绳油缸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滑轮和所述第二上滑轮的轴线共线,所述轴线的位置低于所述拉绳油缸高于所述侧滑轮。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和所述第二动力头滑轮的轴线共线,所述轴线高于所述下滑轮。优选地,所述下滑轮和所述压绳器同高。本技术提供的旋挖钻机,包括桅杆和加压卷扬,所述加压卷扬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焊接在所述桅杆上,所述加压卷扬的卷筒安装在侧板之间,所述卷筒下方具有弧形加强板,所述弧形加强板具有绳孔,从所述加压卷扬引出的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绳孔位于所述桅杆内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焊接在所述桅杆上,所述卷筒由通轴安装在侧板之间。所述卷筒下方设置有弧形加强板,所述加压卷扬的拉绳可以通过所述弧形加强板的绳孔与滑轮相连,由所述加压卷扬引出的所述卷扬拉绳刚好位于所述桅杆内部,不会附着在所述桅杆的表面,进而不会影响所述桅杆表面其他部件的布置。一种方式中,所述弧形加强板与所述桅杆之间具有水平加强板,所述水平加强板两侧具有第一竖直加强板,所述水平加强板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竖直加强板垂直的第二竖直加强板。为了加强所述弧形加强板,在所述弧形加强板与所述桅杆之间设置三个相互垂直的加强板。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旋挖钻机的动力头位于所述桅杆下端,所述动力头具有第一动力头滑轮和第二动力头滑轮;所述桅杆上部具有第一上滑轮,下部具有下滑轮;所述加压卷扬具有收放相反的第一卷扬拉绳和第二卷扬拉绳,所述第一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第一上滑轮和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与拉绳油缸相连;所述第二卷扬拉绳通过所述下滑轮和所述第二动力头滑轮与压绳器相连。所述加压卷扬通过所述第一卷扬拉绳和所述第二卷扬拉绳牵引所述动力头进行上下移动,从所述加压卷扬引出的拉绳均位于所述桅杆内,所述拉绳由所述桅杆引出时均由滑轮支撑,不会附着在所述桅杆的表面,进而不会影响所述桅杆表面其他部件的布置。所述第一卷扬拉绳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上滑轮和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与拉绳油缸相连,构成了所述动力头向上运动的拉紧机构;所述第二卷扬拉绳依次通过所述下滑轮和所述第二动力头滑轮与压绳器相连,构成了所述动力头向下运动的拉紧机构。一种方式中,所述旋挖钻机还包括第二上滑轮和侧滑轮,所述第一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第一上滑轮、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所述第二上滑轮和所述侧滑轮与所述拉绳油缸相连。所述动力 头向上运动的拉紧机构,还可以为所述第一卷扬拉绳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上滑轮、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所述第二上滑轮和所述侧滑轮与所述拉绳油缸相连。另一种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滑轮和所述第二上滑轮的轴线共线,所述轴线的位置低于所述拉绳油缸高于所述侧滑轮。所述第一动力头滑轮和所述第二动力头滑轮的轴线共线,所述轴线高于所述下滑轮。所述下滑轮和所述压绳器同高。所述桅杆上端的两个上滑轮可以并列安装,并与所述拉绳油缸和所述侧滑轮构成向上拉紧机构的滑轮组。所述动力头的两个滑轮也可以并列安装,所述下滑轮与所述压绳器同位于所述桅杆的下端,共同构成向下拉紧机构的滑轮组。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典型的旋挖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上升牵引拉绳的原理图;图3为图I所示的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下降牵引拉绳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旋挖钻机加压卷扬的卷筒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卷筒的安装方式的加强形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旋挖钻机加压卷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旋挖钻机的侧视图;图8为图6所示的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的原理图;图9为图6所示的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旋挖钻机,该旋挖钻机的加压卷扬不影响桅杆表面其他部件的布置。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旋挖钻机加压卷扬的卷筒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卷筒的安装方式的加强形式示意图。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桅杆14和加压卷扬,所述加压卷扬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焊接在所述桅杆14上,所述加压卷扬的卷筒安装在侧板之间,所述卷筒下方具有弧形加强板15,所述弧形加强板15具有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挖钻机,包括桅杆(14)和加压卷扬,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卷扬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焊接在所述桅杆(14)上,所述加压卷扬的卷筒安装在侧板之间,所述卷筒下方具有弧形加强板(15),所述弧形加强板(15)具有绳孔,从所述加压卷扬引出的卷扬拉绳通过所述绳孔位于所述桅杆(14)内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加强板(15)与所述桅杆(14)之间具有水平加强板(1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强板(17)两侧具有第一竖直加强板(16) 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强板(17)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竖直加强板(16)垂直的第二竖直加强板(18)。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挖钻机的动力头位于所述桅杆(14)下端,所述动力头具有第一动力头滑轮(8)和第二动力头滑轮(9);所述桅杆(14)上部具有第一上滑轮(4),下部具有下滑轮(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王燕,陶明超,张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