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654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继电器驱动装置。该装置通过闭合单元在继电器闭合瞬间提供一个大于额定电压的电源,使继电器的线圈快速加电,并且这个电源的电压随着继电器的线圈的加电逐步减小,因此该闭合单元可以在继电器的线圈导通后低保持电压驱动继电器的线圈;通过释放单元在继电器释放关断瞬间给继电器的线圈提供一个反向通路,使继电器的线圈的电能快速释放。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驱动装置实现继电器的线圈的加速加电和快速释放电能,并且在开通后通过采用低保持电压降低了线圈导通过程中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装置,尤其涉及ー种继电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继电器的励磁线圈在励磁及退磁的瞬间,需要一个瞬间的大电流来使得磁场建立或退出,也即使得继电器的触头闭合或者释放。使用常规的驱动电压容易导致驱动器触头的闭合或者释放缓慢,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电路的功能或电气产品的功能。在现有技术下,驱动电路利用两级抑制电路实现了不同时序下的电压抑制,通过时序控制可以实现第一次低电压的放电抑制,然后是第二次的高抑制电压,主要实现了对继电器的线圈剩余电能的快速释放,达到了快速释放的功能。但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无法同 时实现继电器的线圈的快速加电,该继电器的触头不能实现快速闭合,而且触头闭合后线圈导通的损耗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 ー种继电器驱动装置,以实现继电器线圈的加速加电和快速释放电能,并且在开通后通过采用低保持电压降低了线圈导通过程中的损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驱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晶体管(Q1)、闭合单元、释放单元;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栅极接驱动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漏极与所述闭合単元相连接;所述闭合単元,用于当所述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Ql)导通吋,为外部继电器的线圈提供驱动电压,从而使所述外部继电器的线圈加电;所述释放単元,用于当所述驱动信号为断开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Ql)从导通变为截止时,释放所述外部继电器的线圈中的电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继电器驱动装置,通过闭合単元在继电器闭合瞬间提供ー个大于额定电压的电源,使继电器的线圈快速加电,并且这个电源的电压随着继电器的线圈的加电逐步减小,因此该闭合単元可以在继电器的线圈导通后减小继电器的线圈的发热损耗;通过释放単元在继电器释放关断瞬间给继电器的线圈提供一个反向通路,使继电器的线圈的电能快速释放。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驱动装置实现了继电器的加速开通和快速释放,并且在开通后通过采用低保持电压降低了线圈导通过程中的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ー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驱动装置原理图;图2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驱动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具体的继电器驱动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具体的继电器驱动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具体的继电器驱动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具体的继电器驱动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ー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驱动装置原理图。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驱动装置中包括直流电源101、闭合单元102、释放单元103、继电器的线圈104。该装置还包括ー个第一晶体管(Ql),继电器驱动信号通过第一晶体管(Ql)的栅极输入闭合単元101。在继电器驱动信号为断开信号时,直流电源101与闭合单元102中的第ー电容(Cl)和ー个充电电阻(R4)构成ー个回路,由此第一电容(Cl)被充电;在继电器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时,闭合单兀102中的第一电容(Cl)与直流电源101形成串联关系并施加到继电器的线圈104上,作为继电器的驱动电压,由此便相当于给继电器的线圈104施加了ー个大于额定驱动电压的电源,实现了继电器的快速闭合。随着驱动电流的释放,第一电容(Cl)的电压逐步减小至零,从而实现了降压驱动继电器的线圈104,降低了继电器的线圈104的发热损耗。在继电器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时,释放单兀103中的第二电容(C2)被施加了直流电源,这使得在需要关断继电器的线圈104吋,释放单元103中的第二电容(C2)与继电器的线圈104形成续流回路,或释放单元103中的负电源与继电器的线圈104形成续流回路,即相当于给继电器的线圈104提供了一个反向通路或反向电压来加速释放其中的电能,由此实现了继电器的快速断开。上面的实施例简单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继电器驱动装置的原理,下面通过具体的电路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驱动装置实现继电器的线圈的加速加电和快速释放电能,并且在开通后通过采用低保持电压降低了线圈导通过程中损耗的方法。图2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驱动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晶体管(Ql) 201、闭合单元202、释放单元203。本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装置还包括ー个直流电源。第一晶体管(Ql) 201的栅极接驱动信号输入端,第一晶体管(Ql)的源极接地,第一晶体管(Ql)的漏极与所述闭合単元相连接。第一晶体管(Ql)201的栅极接驱动信号的输入端,漏极接闭合単元。在驱动信号为关断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l) 201截止;在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l)201导通。闭合单兀202,用于当所述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第一晶体管(Ql) 201导通时,为外部继电器的线圈提供驱动电压,从而使外部继电器的线圈加电。当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时,第一晶体管(Ql) 201导通,闭合单兀202中的第一电容(Cl)与直流电源形成串联关系并施加到继电器的线圈上,作为外部继电器的驱动电压,由此便相当于给继电器的线圈施加了ー个大于额定驱动电压的电源,实现了继电器的快速闭ロ O随着驱动电流的释放,闭合单元202中的第一电容(Cl)的电压逐步减小至零,从而实现了降压驱动继电器的线圈,即闭合单元还可以实现继电器的线圈的低保持电压驱动,降低继电器的线圈的发热损耗。释放单元203,用于当所述驱动信号为断开信号,第一晶体管(Ql) 201从导通变为截止时,释放所述外部继电器的线圈中的电能。继电器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吋,释放单元203中的第二电容(C2)被施加了直流电源,这使得在需要关断继电器的线圈时,释放単元203中的第二电容(C2)与继电器的线圈形成续流回路,或释放单元203中的负电源与继电器的线圈形成续流回路,即相当于给继电器的线圈提供了一个反向通路或反向电压来加速释放其中的电能,由此释放単元203实现了继电器的快速断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具体的继电器驱动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源DC Source、第一晶体管(Q1)、闭合单元、释放単元、继电器的线圈Relay。闭合单元中包括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二晶体管(Q2)、第一ニ极管(Dl)、第一电容(Cl)、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晶体管(Q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释放单元中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ニ极管(D2)、第三ニ极管(D3)、第四ニ极管(D4)、第五ニ极管(D5)、第六ニ极管(D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其中,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相连接,并且与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和第一ニ极管(Dl)的正极相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源极相连接,即接地;第一晶体管(Ql)的栅极接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晶体管(Q1)、闭合单元、释放单元; 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栅极接驱动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漏极与所述闭合単元相连接; 所述闭合単元,用于当所述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Ql)导通时,为外部继电器的线圈提供驱动电压,从而使所述外部继电器的线圈加电; 所述释放単元,用于当所述驱动信号为断开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Ql)从导通变为截止时,释放所述外部继电器的线圈中的电能。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继电器驱动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闭合单元中的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并与第一ニ极管(Dl)的正极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驱动装置,所述闭合単元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一ニ极管(Dl)、第一电容(Cl)、第三晶体管(Q3); 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漏极通过一个电阻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通过一个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l)的一端与所述第一ニ极管(Dl)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漏极通过一个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C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栅极通过ー个电阻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与所述释放単元中的第二ニ极管(D2)的正极、第三ニ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 当所述驱动信号为闭合信号时,所述第一晶体管(Q1)、所述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三晶体管(Q3)都导通,所述第一电容(Cl)的电压与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叠加,为所述外部继电器的线圈提供驱动电压,从而使所述外部继电器的线圈加电。4.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驱动装置,所述释放単元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ニ极管(D2)、第三ニ极管(D3)、第四ニ极管(D4)、第五ニ极管(D5)、第六ニ极管(D6); 所述闭合単元中的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与所述第二ニ极管(D2)的正极、第三ニ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ニ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辉赵韦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