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5266 阅读:4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其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驱动延时电路和继电器保持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一比较器,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接固定参考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15V电源连接,PNP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15V电源连接,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输入端及继电器保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线圈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驱动信号输入端及第三电阻连接,第三电阻接地。该电路不存在充电电阻的损耗及电解电容寿命问题,大大增强了电路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特别涉及一种在光伏逆变器电路中使用的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日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渐加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光伏发电技术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在光伏发电技术中,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逆变器是整个光伏发电技术的关键部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的发展,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由于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现有光伏逆变器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吸合时消耗的功率与继电器处于吸合状态时所消耗的功率是不一样的,吸合时的功率大于吸合状态下的功率。为使吸合状态下消耗的功率更小,一般采降压保持驱动电路。而传统的降压保持电路如图1所示:这种降压保持驱动电路先是通过电阻R4给电解电容C1充电至15V,当继电器的驱动信号DRIVE_RELAY为高电平,通过R2电阻使三极管Q1导通,电解电容C1上的电压15V通过继电器RL1、三极管Q1回路放电,使继电器RL1工作,当电解电容C1的电压放电低于7V时,二极管D2导通,继电器RL1的线圈电压由+7V电压保持继电器吸合状态,从而达到维持的目的。此电路中采用电解电容C1提供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的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驱动延时电路和继电器保持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一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接固定参考电压,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15V电源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15V电源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输入端及继电器保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线圈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驱动信号输入端及第三电阻连接,第三电阻接地。优选地,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继电器的线圈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继电器的线圈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延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和电容,第四电阻的一端与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电容的一端连接,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继电器保持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7V电源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使用驱动延时电路来代替原电解电容,通过驱动延时电路控制继电器吸合时间,通过继电器保持电路保证继电器吸合。该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相对于传统的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而言可有效减小电路板的体积,电路工作也更加的稳定,电路工作寿命长,进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主要其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驱动延时电路和继电器保持电路三部分。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一比较器U1,比较器U1的正向输入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接地,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4与一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15V电源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5与15V电源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入端及继电器保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驱动信号输入端DRIVE_RELAY及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三电阻R3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入端连接。驱动延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1和电容C1,第四电阻R1的一端与驱动信号输入端DRIVE_RELAY连接,第四电阻R1的另一端与比较器U1的正向输入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保持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7V电源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该电路工作原理为:当驱动信输入端号DRIVE_RELAY为低电平时,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那么PNP型三极管Q2处于导通状态,而此时NPN型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当驱动信输入端号DRIVE_RELAY为高电平时,NPN型三极管Q1导通,由于存在由第四电阻R1、电容C1组成的延时电路,此时A点电位仍处于低电平,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仍然为低电平,PNP型三极管Q2导通,继电器RL1吸合。当延时电路对电容C1进行充电时,A点达到比较器反向输入端参考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NPN型三极管Q1关断。此时继电器RL1由+7V电压来保持吸合状态。该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使用驱动延时电路来代替原电解电容,通过驱动延时电路控制继电器吸合时间,通过继电器保持电路保证继电器吸合。该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相对于传统的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而言可有效减小电路板的体积,无需使用电解电容,不存在充点电阻损耗及电解电容寿命问题,大大增强了电路的可靠性,电路工作也更加的稳定,电路工作寿命长,进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驱动延时电路和继电器保持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一比较器(U1),所述比较器(U1)的正向输入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接固定参考电压,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4)与一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15V电源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5)与15V电源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入端及继电器保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驱动信号输入端(DRIVE_RELAY)及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三电阻(R3)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降压保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驱动延时电路和继电器保持电路,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一比较器(U1),所述比较器(U1)的正向输入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接固定参考电压,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4)与一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15V电源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5)与15V电源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入端及继电器保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RL1)的线圈输出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驱动信号输入端(DRIVE_RELAY)及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三电阻(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张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