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尤其用于布置在内燃机的第一压缩机(2)与第二压缩机(3)之间的抽吸壳体(1),其特征在于,抽吸壳体(1)具有内腔(8),其由底部元件(9)、相面对的从底部元件(9)伸出的第一侧壁元件(10)和第二侧壁元件(11)以及相面对的从底部元件(9)伸出的第一端壁元件(12)和第二端壁元件(13)包围,其中,面对底部元件(9)形成带有用于增压空气进入抽吸壳体(1)的内腔(8)中的进入开口(14a)的打开的端部(14),其中,在内腔(8)中构造有布置在第一侧壁元件(10)与第二侧壁元件(11)之间的、从底部元件(9)伸出的接片元件(17),其将第一端壁元件(12)与第二端壁元件(13)相互连接,并且其中,第一侧壁元件(10)具有第一排出开口(15)而第二侧壁元件(11)具有第二排出开口(16),相应用于压缩机进口(2b,3b)的流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的抽吸壳体(Ansauggehause)。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或发动机中时常设置有多个增压器组或涡轮增压器组。尤其在带有借助于涡轮增压器(例如低压增压器和高压增压器)的两级增压的以V型结构类型的柴油机中已知每个缸座(Zylinderbank)设置有增压器组,其中,增压器组通常具有用于例如多级压 缩的多个涡轮增压器。在包装最佳的布置中,第一压缩机级的空气进入在此大多精确地相面对,其中,压缩机可同向或反向地旋转。第一缸座的第一增压器组的压缩机和第二缸座的第二增压器组的压缩机必须例如这样抽吸增压空气(来自空气过滤器),使得不发生相互影响并且不发生压缩机特性场通过由于例如空气流在压缩机前的旋流(Drall)或分离(Abldsung)的90度偏转而移位。为了供应两个压缩机以增压空气,在已知的组件中增压空气必须被非常急剧地偏转,这经常导致压缩机特性场的明显恶化。偏转例如借助于叉形管(Hosenrohr)来获得,其布置在压缩机之间。在这样的解决方案中,抽吸管例如分支到两个压缩机上。在此,不利的尤其是巨大的结构空间,其由大的进口半径(Einlaufradius)引起。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出发,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抽吸壳体,其克服上面提及的缺点并且增压组件通过其可被明显更节约空间地实施,或在内燃机之内可实现更狭长的包装尺寸设计(Packagedimensionierung)。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权力要求I的特征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尤其用于布置在内燃机的第一与第二压缩机之间的抽吸壳体,其中,抽吸壳体具有内腔,其由底部元件、相面对的从底部元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元件以及相面对的从底部元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端壁元件包围,其中,面对底部元件形成带有用于增压空气进入抽吸壳体的内腔中的进入开口的打开的端部,其中,在内腔中构造有布置在第一与第二侧壁元件之间的、从底部元件伸出的接片元件(Stegelement),其将第一与第二端壁元件相互连接,并且其中,第一侧壁元件具有第一排出开口而第二侧壁元件具有第二排出开口,相应用于压缩机进口的流入。在抽吸壳体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接片元件大致竖直地从底部元件伸出。在抽吸壳体的又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第一和第二侧壁元件以及第一和第二端壁元件大致竖直地从底部元件伸出。此外,提出一种抽吸壳体,其中,接片元件将第一与第二端壁元件这样相互连接,使得由第一和第二端壁元件以及接片元件构成的横截面大致形成H形,尤其带有在H形的第一与第二支脚之间布置在中间的接片的H形。根据抽吸壳体的另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底部元件具有从其在内腔的方向上突出的肋元件,其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接片元件布置。在抽吸壳体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第一侧壁元件的第一排出开口面对第二侧壁元件的第二排出开口。在此,第一和第二排出开口可具有相同的排出横截面。 此外,在另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第一和第二排出开口具有与底部元件和/或与端壁元件和/或与接片元件相同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抽吸壳体,其中,底部元件与第一和第二端壁元件相连接地在横截面中大致构造U形。此外提出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壳体,在其中第一和/或第二排出开口在从底部元件至进入开口的方向上在肋元件之上形成。在抽吸壳体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第一和/或第二侧壁元件在第一和第二排出开口的区域中在排出方向上具有漏斗形状或者漏斗形的横截面。此外,提出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壳体,其中,接片元件将抽吸壳体的内腔划分成尤其相同体积的两个腔室。在另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抽吸壳体在打开的端部处具有固定元件。在抽吸壳体的又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侧壁元件在面对内腔的外侧处具有尤其用于固定波纹管(Faltenbalg)的固定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带有第一和第二压缩机的内燃机,其中在第一与第二压缩机之间布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壳体。在内燃机的另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带有压缩机进口的第一压缩机布置在第一排出开口处并且/或者带有压缩机进口的第二压缩机布置在第二排出开口处。根据内燃机的又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在压缩机与抽吸壳体之间布置有波纹管。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接下来的说明中、根据附图(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重要的细节)并且从权利要求中得出。各个特征可本身各单独地或多个任意组合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变体中实现。附图说明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中图I示例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能的实施形式的布置在两个压缩机之间的抽吸壳体,图2示例性地显示了根据图I的布置在两个压缩机之间的抽吸壳体,图3示例性地显示了布置在两个压缩机之间的抽吸壳体沿着图2的线A-A的剖示图;以及图4示例性地显示了布置在两个压缩机之间的抽吸壳体沿着图2的线B-B的剖示图。在接下来的说明和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功能的元件对应于相同的附图标记。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壳体1,其布置在第一压缩机2与第二压缩机3之间。第一压缩机2例如是第一涡轮增压器4的压缩机,第二压缩机3例如是第二涡轮增压器5的压缩机,其中,第一涡轮增压器4和第二涡轮增压器5例如是内燃机中的废气涡轮增压器或者备选地例如是机械增压器、例如齿轮传动增压器。压缩机2、3可设置用于实现多级增压,在其中空气通过多个串联的压缩机被压缩。压缩机2、3在此可以以已知的方式例如相应是第一压缩机级的压缩机。压缩机2、3例如各具有压缩机叶轮(未不出),其布置在各压缩机壳体6、7中用于旋转,并且其相应由布置在涡轮增压器4、5的废气流中的涡轮叶轮或者以其它的已知的方式来驱动。在此,第一压缩机2和第二压缩机3的压缩机叶轮当前例如可以以相同的或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压缩机2、3例如各具有用于流入的或例如在燃烧室方向上待输送的增压空气的带有压缩机进口或进入开口 2b、3b (图3)的进入侧2a、3a,以及用于输出增压空气的排出侧。在第一压缩机2与第二压缩机3之间的抽吸壳体I的当前的布置中,例如压缩机2、3的进入侧2a、3a相应邻近于抽吸壳体I布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壳体I具有内腔8,其例如构造为空腔。内腔8由底部元件9来限制、尤其向下限制或封闭。底部元件9具有例如大致矩形横截面,例如带有在抽吸壳体I的外侧的方向上的拱曲或凸起(Ausbauchung)。第一壁元件或侧壁元件10和第二壁元件或侧壁元件11 (它们相面对地布置)例如相应在底部元件9的边缘处或在其侧向处从底部元件9伸出。第一侧壁元件10和第二侧壁元件11例如竖直地或大致竖直地从底部元件9突出并且例如各是板状的。在第一侧壁元件10与第二侧壁元件11之间,内腔8例如以空腔的形式来形成。此外,内腔8由第三和第四壁元件或第一端壁元件12和第二端壁元件13包围或围绕,它们相应同样从底部元件9伸出或者向上延伸。第一端壁元件12和第二端壁元件13相面对地布置在底部元件9处,例如各在底部元件9的边缘处并且例如相应与第一侧壁元件10和第二侧壁元件11相连接、例如气密地相连接,例如借助于边缘区域。端壁元件12、13例如同样板状地形成。第一侧壁元件10和第二侧壁元件11以及第一端壁元件12和第二端壁元件13围绕内腔8包围或延伸并且例如相应竖直地或大致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1.06 DE 102009052163.1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尤其用于布置在内燃机的第一压缩机(2)与第二压缩机(3)之间的抽吸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壳体(I)具有内腔(8),其由底部元件(9)、相面对的从所述底部元件(9)伸出的第一侧壁元件(10)和第二侧壁元件(11)以及相面对的从所述底部元件(9)伸出的第一端壁元件(12)和第二端壁元件(13)包围,其中,面对所述底部元件(9)形成带有用于增压空气进入所述抽吸壳体(I)的内腔(8)中的进入开ロ(14a)的打开的端部(14),其中,在所述内腔(8)中构造有布置在第一侧壁元件(10)与第二侧壁元件(11)之间的、从所述底部元件(9)伸出的接片元件(17),其将所述第一端壁元件(12)与所述第二端壁元件(13)相互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元件(10)具有第一排出开ロ(15)而所述第二侧壁元件(11)具有第二排出开ロ(16),相应用于压缩机进ロ(2b,3b)的流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抽吸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片元件(17)大致竖直地从所述底部元件(9)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抽吸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元件(10)和所述第二侧壁元件(11)以及所述第一端壁元件(12)和所述第二端壁元件(13)大致竖直地从所述底部元件(9)伸出。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片元件(17)将所述第一端壁元件(12)与所述第二端壁元件(13)这样相互连接,使得由第一端壁元件(12)和第二端壁元件(13)以及所述接片元件(17)构成的横截面大致形成H形,尤其带有在所述H形的第一与第二支脚之间布置在中间的接片的H形。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元件(9)具有从其在内腔(8)的方向上突出的肋元件(27),其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所述接片元件(17)布置。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元件(10)的第一排出开ロ(15)面对所述第二侧壁元件(11)的第二排出开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贡克尔,J·希里,J·A·赖茨,
申请(专利权)人:MTU腓特烈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