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9102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10)的起动装置(22)。所述起动装置(22)包括用于传动小齿轮(24)的电驱动装置(28)。在内燃机(10)的曲轴(12)上支承有齿轮(16)。要么传动小齿轮(24)在电驱动装置(28)的驱动轴(26)上的啮合状态通过间距件(40)实现,要么起动装置(22)以减小的相对于齿轮(16)的间距(54)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起动内燃机使用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借助一个与燃料供给装置分开的能量供给装置被供能。对此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直流电动机,其起动小齿轮首先啮合到内燃机的齿圈中,以由此转动内燃机。这借助于起动机根据强制啮合式原理(Schub-Schraubtriebprinzip)实现。在起动过程结束后,该小齿轮又从内燃机的齿圈中移出。 起停装置在机动车辆中越来越多的推广对起动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因此还提出对现今所使用的起动机进行功能扩展的要求。在此,例如需提到更严厉的声学要求以及在驾驶员的起动愿望下能随时再起动的必要性(想法改变功能)。特别是在内燃机的惯性运转情况下这通过现今所使用的起动机的传统原理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适当地控制起动机的接通机构和电驱动装置,能使该起动机有能力在内燃机的惯性运转期间已啮合到齿圈中,从而实现上述功能。由DE 197 21 386 Al和EP O 848 159 BI已知一种用于起动内燃机的起动装置。按照该解决方案,起动装置包括可通过起动继电器与电源连接,并可将内燃机置于啮合以起动的起动电动机。对起动继电器和/或起动电动机的控制通过电子控制装置实现。该控制装置对分配给起动继电器和/或起动电动机的半导体-功率终放级进行控制,使得至少在内燃机的起停工作模式下起动继电器在内燃机的停止状态下具有其接合位置。由DE 10 2007 029 353 Al已知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具有恒定的啮合的起动机。该起动机包括齿圈,该齿圈与和电动机连接的小齿轮恒定地处于啮合。惯性轮包括自由轮离合器,其设计使得由电动机产生的转矩从齿圈传递到惯性轮,从而起动内燃机。对用于在起动机器之后使内燃机曲轴转动所必需的惯性矩Ml、惯性轮的惯性矩M2、齿圈和惯性轮的总惯性矩M3以及一个副起动机的齿圈和惯性轮的总惯性矩M4进行选择,使得仅在齿圈与惯性轮啮合的情况下才起动内燃机并且被满足一个关系式M1 < M2 < M4 < M3。这样以确保曲轴转动的稳定性。DE 10 2004 044 932 Al涉及一种发动机起动装置。小齿轮和从动轴的轴向运动及小齿轮的振颤则相对于该从动轴在转动方向上被阻止,从而减小在小齿轮和从动轴之间齿轴连接部分的磨损和齿圈及小齿轮的磨损。由此降低在发动机起动时产生的齿啮合噪声。发动机起动装置包括一个从动轴以及一个推力承受面,轴承内环的轴向端面贴靠在该推力承受面上。此外,发动机起动装置包括一个构造在从动轴端部上的螺纹区段。小齿轮的设置使得其在轴承侧的端面贴靠在小齿轮轴上轴承内环的端面上。小齿轮在朝轴承的方向上通过螺钉的牵拉力被压紧。该螺钉位于所述螺纹区段上。小齿轮、从动轴和轴承被固定,使得该推力承受面和小齿轮在轴承侧的端面将轴承的内环夹紧。
技术实现思路
依照本专利技术所建议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想法改变功能,起动致动器保持与齿圈持久地哨合,其中该齿圈可通过自由轮离合器(Freilaufkupplung)与内燃机的曲轴相联接并且可以与这个曲轴脱离联接。在本专利技术建议的解决方案的第一种变型实施方案中,齿圈被支承在内燃机的曲轴上。齿圈可以是能相对于曲轴相对运动的,因此该齿圈在内燃机运转期间处于静止。这能够保持起动装置的起动小齿轮与齿圈的齿持久啮合,以随时准备好起动,而无需等待直至内燃机到达静止状态才随后将起动小齿轮移入到齿圈中。但是本专利技术基础构思的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伴有的缺点是,必需基本地啮合到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因此前述的第一变型实施方式首先仅能用于较小的件数。但是因为现今成批量地以大件数制造的起动装置已实现了高程度的标准化,故上面所述的适配即自由轮机构以及接通机构的省去对于小件数来说通常没有表现出成本优势,而是意味着附加的花费,其必然会反映在制造成本中。 基于市场上通行的常规的用于内燃机的强制啮合起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基础构思的实施方式中建议,在至今使用的市场上通行的强制啮合起动装置上,例如在ISBN3-7782-20284,黄皮书系列,汽车技术,“起动机和发电机”,2002版,76至79页所描述的Bosch R起动机上进行尽可能最小的更改,以由此充分利用在大件数情况下的成本优势。这意味着,有意识地不省去迄今标准化实施的接通组件并且不省去自由轮机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建议的解决方案的第二种变型实施方式中,标准化的起动装置在保留自由轮机构和保留接通机构的条件下进行如下修改,即借助于间距件移动该起动装置的起动小齿轮的小齿轮静止位置,使得起动小齿轮与设置在曲轴上的内燃机齿圈持久地处于啮口 O接通机构仍然包括接通继电器,但该接通继电器具有被改变的静止位置和被减小的啮合行程。这意味着,噪声生成的降低以及较小的接触振颤,因为在啮合时实现了减小的最大速度。可以按照要求的规格选择继电器线圈。作为替代方案,在本专利技术基础构思的另一变型实施方式中,起动装置、特别是在电驱动装置的从动轴上设置的起动小齿轮朝内燃机的齿圈移得更近地设置。因此一方面可以实现,保持起动小齿轮与内燃机的齿圈的持久啮合,并且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结构空间。在这个解决方案中,接通机构的空行程被增大。还可设想的是,将至今在接通机构上安装的叉形杠杆移除并在接通继电器上设置一个单独的止挡。附图说明下面依据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建议的起动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具有一个小齿轮静止位置,其通过使用间距件能实现传动小齿轮与齿圈的持久啮合,图I. I示出了叉形杆设计的细节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建议的起动装置的另一变型实施方式,通过起动机相对于齿圈的位置移动具有在传动小齿轮和齿圈间的持久啮合。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结合起动装置22谈谈一个标准起动装置。在此,涉及一个市场通行的强制啮合式起动机,例如在出版物,ISBN 3-7782-20284,黄皮书系列,汽车技术,“起动机和发电机”,2002版,76至79页所描述的Bosch R起动机。从根据图I的图示中可得知本专利技术建议的起动装置的第一变型实施方式,其中该传动小齿轮与内燃机的齿轮、特别是内燃机曲轴上的齿圈处于永久的啮合。图I示出了,内燃机10具有曲轴12。在曲轴12上除了惯性轮14(该惯性轮可以是单质量惯性轮或者多质量惯性轮)之外,安装有齿轮,特别是齿圈16。在这个齿圈16和曲轴12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如下方式可以实现,即齿轮16,特别地被构造为齿圈的齿轮被容纳在自由轮机构(Freilauf) 18上。在此存在的可行方式是,该齿轮,特别是被构造为齿圈16的齿轮能够以不同于曲轴12的圆周速度转动。 如从图I的图示中可以得知,齿轮16的齿20与起动装置22的传动小齿轮24相啮合。起动装置22在图I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建议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间距46相对于齿轮16设置。在图I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建议的起动装置22是一种标准起动装置,一种强制啮合式起动机,ISBN 3-7782-20284,黄皮书系列,汽车技术,“起动机和发电机”,2002版,76至79页所描述的Bosch R起动机,中央起动机(Vorgelegestarter) R70,其具有电驱动装置28,该电驱动装置特别地被设计为直流驱动装置。该电驱动28包括定子50,和转子52,参见图2。此外,起动装置22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30 DE 102009055414.91.一种用于内燃机(10)的起动装置(22),其中所述起动装置(22)包括用于小齿轮(24)的电驱动装置(28),并且在所述内燃机(10)的曲轴(12)上支承有齿轮(16),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电驱动装置(28)的驱动轴(26)上的间距件(40)所述传动小齿轮(24)转到啮合状态,或者所述起动装置(22)以ー个减小的相对于所述齿轮(16)的间距(54)设置。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动装置(22),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件(40)被实施为套筒形。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动装置(22),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件(40)被设置在所述驱动轴(26)上,电驱动装置(28)和传动小齿轮(24)的自由轮机构(36)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弗吕S·哈特曼J·伯雷斯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