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847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马达。保持定子铁心的外壳具有配置在比线圈更靠近下侧的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的外侧圆筒部。定子铁心具有配置在外侧圆筒部的径向内侧的小径部、和配置在比小径部更靠近上侧的位置且具有比小径部的外周面直径大的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面的大径部。而且,大径部的外周面从外壳露出。因此,能够减少由于与外壳的接触造成的铁损耗。另外,在大径部能够扩大定子铁心内的磁路。由此,能够减少定子铁心本身的铁损耗。其结果,能够提高马达的能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转子型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使具有磁铁的旋转部在线圈的内侧旋转的内转子型马达已经被熟知。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09575号公报中记载了包括具有磁铁的转子和配置在转子外周侧的定子的无刷马达。此外,在日本特开2008-283838号公报中记载了具有被线圈励磁的定子铁心和相对于定子铁心被旋转自由地支撑的转子的内转子型马达。日本特开2006-109575号公报中的无刷马达具有有底面且呈筒状的盖部来作为 用于保持定子的部件(段落0003、段落0039,图I)。而且,该盖部覆盖定子铁心的外周面。因此,在日本特开2006-109575号公报的构造中,在定子铁心的外周面附近产生由于与盖部接触而引起的铁损耗。 根据马达的用途,伴随铁损耗产生的能源效率的降低在容许的范围内。但是,要提供更高品质的马达就需要减少由于盖部而引起的铁损耗。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8-283838号公报中,用于固定定子的前盖和后盖只覆盖定子铁心的外周面中的两端部附近(段落0015,图I)。但是,日本特开2008-283838号公报的定子铁心中,在被前盖或后盖覆盖的部分和没有被覆盖的部分双方具有单一的外径。也就是说,在日本特开2008-283838号公报中,定子铁心的外径没有根据马达的外径被有效地设定。正因为如此,可以考虑定子铁心本身的铁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减少铁损耗来提高马达的能源效率的马达。本申请例示的第I方面的马达具有静止部和以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固定于所述轴的转子保持架和固定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磁铁,所述静止部具有配置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线圈;具有成为所述线圈的磁芯的多个齿的定子铁心;保持所述定子铁心的金属制的外壳;和支撑所述轴使该轴为可旋转的轴承部,所述外壳具有配置在比所述线圈更靠近下侧的位置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的外侧圆筒部,所述定子铁心具有配置在所述外侧圆筒部的径向内侧的小径部;和大径部,该大径部配置在比所述小径部更靠近上侧的位置,且具有比所述小径部的外周面直径大的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面,所述大径部的外周面从所述外壳露出。根据本申请例示的第I方面,大径部的外周面与外壳不接触。因此,能够减少由于外壳而引起的铁损耗。另外,在大径部能够扩大定子铁心内的磁路。由此,能够减少定子铁心本身的铁损耗。其结果,能够提高马达的能源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马达的纵剖面图。图2为马达的外观立体图。图3为马达的纵剖面图。图4为定子铁心的立体图。图5为定子铁心的仰视图。图6为定子铁心的局部仰视图。图7为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面图。图8为变形例的马达的纵剖面图。 图9为变形例的马达的纵剖面图。图10为变形例的马达的纵剖面图。(符号说明)1、1A、1B、1C、1D、1E 马达2、2A 静止部3、3A、3E 旋转部9、9A 中心轴线21、21A、21B、21C、21D 外壳22、22A、22B 定子铁心23、23A 线圈24上绝缘部件25下绝缘部件26、26E 电路基板27、27A、27C、27D 轴承部29C轴承保持部件31、31A、31E 轴32、32A转子保持架33转子磁铁33A 磁铁4U41A 小径部42 A2A 大径部43>43B 台阶面51第I槽部52、53 第 2 槽部211、211A、211D 底部212、212A、212B 外侧圆筒部213内侧圆筒部221铁心背部222,222k 齿241 环状部242固定销511、512 槽面513 内端部521、531 内端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将沿马达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作上下方向,将相对于定子铁心的小径部的大径部侧称作上,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这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马达在使用时的姿势。〈I. 一实施方式的马达〉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面图。如图I所示,马达IA具有静止部2A和旋转部3A。旋转部3A以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9A为中心旋转。旋转部3A具有轴31A、转子保持架32A和磁铁33A。轴31A沿中心轴线9A配置。转子保持架32A固定于轴31A。磁铁33A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2A。静止部2A具有外壳21A、定子铁心22A、线圈23A和轴承部27A。线圈23A配置在磁铁33A的径向外侧。定子铁心22A具有成为线圈23A的磁芯的多个齿222A。外壳21A为保持定子铁心22A的金属制的部件。轴承部27A支撑轴31A使该轴31A可旋转。外壳21A具有底部211A和外侧圆筒部212A。底部211A配置在比线圈23A更靠近下侧的位置。外侧圆筒部212A从底部21IA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定子铁心22A具有小径部41A和大径部42A。小径部41A配置在外侧圆筒部212A的径向内侧。大径部42A配置在比小径部41A更靠近上侧的位置。大径部42A具有直径比小径部41A的外周面的直径更大且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面。并且,大径部42A的外周面从外壳21A露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1A与大径部42A的外周面不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磁通从定子铁心22A向外壳21A的泄漏。因此,定子铁心22A的铁损耗减少。另外,定子铁心22A内的磁路在大径部42A被扩大。因此,定子铁心22A本身的铁损耗也减少。其结果,马达IA的能源效率提高。<2.更具体的实施方式><2-1.马达的整体构成〉接下来,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马达搭载在例如空调或冰箱等家电制品,被作为风扇或泵的驱动源使用。但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也可为用于其他用途的马达。例如本专利技术的马达也可搭载在OA(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等,产生各种驱动力。以下,将搭载马达I的设备称作“驱动装置”。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I的外观立体图。图3为马达I的纵剖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马达I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于驱动装置的框体。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被能够旋转地支撑。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外壳21、定子铁心22、线圈23、上绝缘部件24、下绝缘部件25、电路基板26和轴承部27。外壳21保持定子铁心22和轴承部27。外壳21为金属制部件。外壳21具有底部211、外侧圆筒部212、内侧圆筒部213和环状突起214。底部211为在线圈23的下方向径向(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以下同样)延展的、呈大致平板状的部位。外侧圆筒部212为从底部211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的、呈大致圆筒状的部位。内侧圆筒部213为在底部211的径向内侧向上方延伸的、呈大致圆筒状的部位。环状突起214为在底部211和内侧圆筒部213之间从底部211向下方突出的部位。在驱动装置安装马达I的时候,将环状突起214嵌合在驱动装置的框体。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马达I和驱动装置进行定位。外壳21由非电磁钢板的金属制成。本实施方式的外壳21是将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板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外壳21是具有底部211、外侧圆筒部212、内侧圆筒部213和环状突起214的单一的冲压加工品。冲压加工与铸造、切削等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09 JP 2011-0510181.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静止部和旋转部,该旋转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其中, 所述旋转部具有 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固定于所述轴的转子保持架;以及 固定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磁铁, 所述静止部具有 配置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线圈; 定子铁心,其具有成为所述线圈的磁芯的多个齿; 保持所述定子铁心的金属制的外壳;以及 支撑所述轴使该轴为可旋转的轴承部, 所述外壳具有 配置在比所述线圈更靠近下侧的位置的底部;以及 从所述底部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的外侧圆筒部, 所述定子铁心具有 配置在所述外侧圆筒部的径向内侧的小径部;以及 大径部,该大径部配置在比所述小径部更靠近上侧的位置,且具有比所述小径部的外周面直径大的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面, 所述大径部的外周面从所述外壳露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小径部固定在所述外侧圆筒部的内周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铁心由上下层压的层压钢板形成, 所述定子铁心具有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相交的基准面, 所述基准面在整个所述小径部和所述大径部双方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槽部或多个凸部, 所述多个槽部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基准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铁心在配置有所述多个槽部或所述多个凸部的周向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田武北垣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