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在实现实施了振动抑制的旋转电机的进一步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容易地应对旋转电机的规格变更。由于将相同磁性材料且相同平面形状、厚度尺寸不同的两种第1钢板(61)及第2钢板(62)层叠而形成定子(60),因此与具有将产生一个共振频率(峰值大)的相同厚度尺寸的钢板层叠而成的定子的电动发电机(对比例)相比,可以产生两个共振频率,使各共振频率(峰值小)分散。由此,使电动发电机(50)在旋转驱动时产生的振动减小,并且,由于仅使各钢板的厚度尺寸不同,因此也可以容易地应对规格变更,另外还可以容易地应对以相同的制造生产线制造各钢板(61、6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电动机铁心。
技术介绍
当前,作为具有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电动机铁心的旋转电机,例如,具有作为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等的驱动源使用的电动发电机。电动发电机由来自搭载于车辆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高压蓄电池的驱动电流驱动运行。另外,电动发电机在车辆的减速等时进行再生驱动,由此对高压蓄电池充电。电动发电机具有作为电动机铁心的定子及转子,定子固定在电动机外壳等壳体 上,转子隔着规定间隙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定子的径向内侧。定子及转子均大多是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由此可以抑制涡电流的产生,并且可廉价地制造。作为这种具有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电动机铁心的旋转电机,例如具有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记载一种通过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定子(电动机铁心)。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定子中,由于在使转子旋转驱动时,形成定子的每片钢板承受旋转力(扭矩),因此每片钢板伴随转子的旋转,会产生偏移或变形等缺陷。例如,图10(a)、(b)是表示定子的变形状态的分析图,从图中可判断定子ST伴随转子(未图示)的旋转,如图中阴影箭头所示向纵向及横向变形。因此,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缺陷,作为在层叠构造的定子中确保强度的技术,例如具有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将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电磁钢板和冷轧钢板交替地层叠。由此,定子(层叠铁心)的强度提高,每片钢板不会伴随转子的旋转而广生偏移或变形等缺陷。另外,作为各钢板产生偏移等缺陷的原因之一,可以例举在转子旋转驱动时产生的振动(电动机动作振动)。也就是说,只要尽可能地抑制该电动机动作振动,就可以抑制各钢板产生偏移等缺陷。因此,作为使电动机动作振动降低的技术,例如具有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具有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转子(层叠铁心),对形成该转子的各钢板的形状想办法,由此实现电动机动作振动的降低。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昭60-02244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05722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0-2247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机铁心中,由于使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电磁钢板和冷轧钢板层叠,因此需要用于制造每个钢板的独立的制造生产线等,对旋转电机的成本降低产生限制。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3记载的电动机铁心中,在从硅钢板变更为其他材质的钢板或使旋转电机大型化时,即在变更旋转电机的规格时,必须修改与该规格对应的钢板的共振特性等,甚至可以产生导致成品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在实现实施了振动抑制的旋转电机的进一步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容易地应对旋转电机的规格变更。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是具有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电动机铁心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将相同磁性材料且相同平面形状、厚度尺寸不同的至少两种钢板层叠,形成前述电动机铁心。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设厚度尺寸不同的前述钢板分别为钢板a 钢板n时,电动机铁心如a、b n、a、b n、a、b n这样规则地层叠。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设厚度尺寸不同的前述钢板分别为钢板a 钢板n时,电动机铁心如b、c、a、a、b、a、c、b、b、c n这样不规则地层叠。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由于将相同磁性材料且相同平面形状、厚度尺寸不同的至少2种钢板层叠而形成前述电动机铁心,因此与具有将产生一个共振频率(峰值大)的相同厚度尺寸的钢板层叠的电动机铁心的旋转电机相比,可以产生至少两个共振频率,使各共振频率(峰值小)分散。由此,使旋转电机在旋转驱动时产生的振动减小,进而可以抑制工作噪音的降低或电动机铁心的变形等缺陷的产生。由于不依赖于各钢板的材质及大小等,仅使各钢板的厚度尺寸不同,因此也可以容易地应对旋转电机的规格变更,并且还可以容易地应对以相同的制造生产线制造各钢板。由此,成品率提高,可以进一步降低旋转电机的制造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在设厚度尺寸不同的各钢板分别为钢板a 钢板n时,电动机铁心如a、b n、a、b n、a、b n这样规则地层叠,或者也可以如b、C、a、a、b、a、c、b、b、c n这样不规则地层叠,以使旋转电机在旋转驱动时产生的振动减小。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概略的框图。图2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发电机的详细构造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形成图2的电动发电机的电动机铁心的概略的斜视图。图4是将图3的定子钢板分解排列的斜视图。图5是表示图3的定子的共振频率的产生状态的曲线。图6是将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发电机的定子钢板分解排列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图6的定子的共振频率的产生状态的曲线。图8 (a)、(b)是将第3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转子钢板分解排列的斜视图。图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发电机的定子钢板的俯视图。图10(a)、(b)是表示定子的变形状态的分析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表示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的概略的框图,图2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发电机的详细构造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形成图2的电动发电机的电动机铁心的概略的斜视图,图4是将图3的定子钢板分解而排列的斜视图,图5是表示图3的定子的共振频率的产生状态的曲线。图I所示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0,搭载于未图示的混合动力车辆(车辆)的前方侦牝具有发动机(内燃机)20及驱动机构30,对驱动轴40进行旋转驱动。驱动机构30设置为可在发动机20和驱动轴40之间传递动力,驱动机构30具有液力变矩器31、离合器机构32、变速器33及电动发电机(旋转电机)50。液力变矩器31设置在发动机20和离合器机构32之间,以填充在液力变矩器31内的粘度较低的油(未图示)作为工作介质,将发动机20的动力向离合器机构32传递。离合器机构32设置在液力变矩器31和变速器33之间,通过正转或反转将液力变矩器31和变速器33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接合。具体地说,如果使换挡位置为前进(D),则以正转接合,如果使换挡位置为后退(R),则以反转接合。另外,离合器机构32将液力变矩器31和变速器33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断开,通过使换挡位置位于空档而断开动力传递路径。 变速器33设置在离合器机构32和电动发电机50之间,对经由液力变矩器31及离合器机构32传递的发动机20的转速(动力)进行变速。变速器33,例如由具有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均未图示)的无级变速器形成。主动带轮形成输入侧,从动带轮形成输出侧,在主动带轮侧设置离合器机构32及电动发电机50,在从动带轮侧设置驱动轴40。由此,通过对从动带轮的转速无级地进行调速,从而对驱动轴40的转速无级地进行调速。在这里,电动发电机50作为驱动电动机及发电机而起作用。例如,在使混合动力车辆从停车状态加速的情况下,对电动发动机50进行动力驱动,由此产生较大的驱动扭矩而顺利地加速。另外,在混合动力车辆高速地巡航行驶的情况下,仅利用发动机20的动力,成为燃料消耗量较节省的驱动状态。进而,在使混合动力车辆减速而成为停车状态的情况下,使电动发电机50进行再生驱动,由此将动能变换为电能而减速。并且,变换的电能通过车载蓄电池(未图示)而回收。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8 JP 2011-0599941.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将多片钢板层叠而形成的电动机铁心,其特征在于, 将相同磁性材料且相同平面形状、厚度尺寸不同的至少两种钢板层叠,形成前述电动机铁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健,斋藤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