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8544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5:4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和系统。其中,挖掘方法包括:采集设备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传输设备通过传输网络将采集的地震数据传输给处理中心;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地震数据中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地震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地球自然灾害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为频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人类对于地震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地震的分析和监测预报技术对于保障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尤为重要。传统的地震监测方法是观察天象、大地动态和生物习性的变化等,如地震与维度变迁的关系、地震与地磁的关系、地震与天文现象的关系或者震前动物异常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更侧重于对地壳微观变化、地震活动的长期规律的研究,如地壳形变观测、地磁测量、地电观测和重力观测等。目前的地震监测方法主要基于地震数据的挖掘技术。其中,先采集一个维度的地 震数据,如利用地震动传感网采集地震动信号。然后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的一个维度的地震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获得地震事故中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如,如果某地区的地壳活度较频繁,且地质组成变化比较剧烈,则,短期内发生一定强度的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在现有的地震数据的挖掘技术中,基于一个维度的挖掘技术独立、单一,无法准确地把握地震事故的特征和趋势,基于数据挖掘后的结果进行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和系统,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包括采集设备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传输设备通过传输网络将采集的地震数据传输给处理中心;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地震数据中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包括地震动信号、地磁信号、地电信号、水质监测信号和地应力信号中的任意两个或者任意多个的组合。优选的,所述传输网络包括通信专网、卫星网络、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任意多个组合。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地震数据中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包括处理中心将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逐层地进行细化,获得分层结构的地震属性;处理中心将每一个层的所有地震属性的非空子集构成项集集合,计算每个项集的支持度,将支持度大于预置的最小支持度的项集作为频繁项集;处理中心对所述频繁项集中的所有子集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关联规则的集合,其中,所述子集之间互不相交;处理中心计算所述关联规则的集合中每个关联规则的置信度,获得置信度大于预置的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之前,从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中筛选出符合预置的筛选条件的地震属性,所述筛选条件包括时间条件、区域条件和数据种类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多个组合,贝U,所述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为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筛选出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处理中心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后,根据采集的地震数据建立数据仓库,则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为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数据仓库中的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处理中心利用OLAP技术建立多维数据模型,通过多维数据模型展现数据仓库中的地震数据的多维视图。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系统,包括采集设备,用于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传输设备,用于通过传输网络将采集的地震数据传输给处理中心;处理中心,用于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地震数据中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O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包括分层单元,用于将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逐层地进行细化,获得分层结构的地震属性;频繁项集获取单元,用于将每一个层的所有地震属性的非空子集构成项集集合,计算每一个层中项集的支持度,将支持度大于预置的最小支持度的项集作为频繁项集;子集组合单元,用于对所述频繁项集中的所有子集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关联规则的集合,其中,所述子集之间互不相交;关联规则获取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关联规则的集合中每个关联规则的置信度,获得置信度大于预置的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还包括筛选单元,用于在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之前,从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中筛选出符合预置的筛选条件的地震属性,所述筛选条件包括时间条件、区域条件和数据种类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多个组合,则,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筛选出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还包括数据仓库建立单元,用于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后,根据采集的地震数据建立数据仓库,则,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数据仓库中的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还包括展示单元,用于利用OLAP技术建立多维数据模型,通过多维数据模型展现数据仓库中的地震数据的多维视图。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传感网地震数据采集设备对地震相关的各种地震数据进行多维采集,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关联规则的地震数据挖掘方法,实现了与地震发生的条件因素相关的分析统计,进而为地震的监测、预报、处理和决策等工作服务。由于有效地整合了多维地震数据,并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提高地震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地震预报的准确度。另外,可以预见的是,也能减小总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投入。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申请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中传感网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地震数据的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为本申请中处理中心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中处理单元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中处理单元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中处理单元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一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 :采集设备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例如,建立一个传感网络,在这个传感网络中包括有至少两个分布在不同地理空间的传感器子网,如,地震动传感子网、地磁传感子网、地电传感子网等,从不同维度采集地震数据。最终,采集的多种不同维度的地震数据包括地震动信号、地磁信号、地电信号、水质监测信号和地应力信号等,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即为上述地震数据中的任意两个或者任意多个的组合。另外,为了达到采集的准确性,各个传感子网可以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区域。每个传感子网或者传感子网管辖下的传感器节点都具有唯一的网络地址标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采集任何一个与地震相关的物理量,作为地震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要采集哪些物理量作为数据挖掘的地震数据不进行限定。步骤102 :传输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地震数据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设备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 传输设备通过传输网络将采集的地震数据传输给处理中心; 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地震数据中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包括地震动信号、地磁信号、地电信号、水质监测信号和地应カ信号中的任意两个或者任意多个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网络包括通信专网、卫星网络、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任意多个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地震数据中各个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包括 处理中心将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逐层地进行细化,获得分层结构的地震属性;处理中心将每ー个层的所有地震属性的非空子集构成项集集合,计算每个项集的支持度,将支持度大于预置的最小支持度的项集作为频繁项集; 处理中心对所述频繁项集中的所有子集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关联规则的集合,其中,所述子集之间互不相交; 处理中心计算所述关联规则的集合中每个关联规则的置信度,获得置信度大于预置的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之前,从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中筛选出符合预置的筛选条件的地震属性,所述筛选条件包括时间条件、区域条件和数据种类条件中的任意ー个或任意多个组合, 则,所述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为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筛选出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理中心采集至少两个维度的地震数据后,根据采集的地震数据建立数据仓库, 则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则对所述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为处理中心根据关联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军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