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8465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转轴、转盘、加载绳、驱动机构、调节机构、轴套和连接架;转轴通过轴套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上;调节机构能够控制转轴相对于支撑架转动的角度,以调节转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转盘固定在转轴上,加载绳的一端连接在转盘上,另一端用于与泵车的臂架连接;连接架与轴套固定连接,驱动机构安装在连接架上;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连接,并能够驱动转轴和转盘旋转;在转盘旋转时,通过加载绳带动臂架运动,以对臂架进行疲劳试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便捷,能够对臂架进行疲劳试验加载,以模拟臂架在实际作业工况下振动对臂架疲劳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疲劳试验
,具体而言,涉及ー种泵车疲劳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臂架是泵车的关键部件之一,起到支撑输送管道并完成混凝土输送的作用,其先进性和疲劳可靠性是泵车的核心竞争技木。在泵送混凝土时,由于泵送系统的换向冲击和混凝土对输送管道的冲击,臂架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会产生低频振动;在长久循环载荷 作用下,臂架会因疲劳损伤的累积而产生疲劳断裂,既危及安全生产又会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因此,为了深入认识和研究臂架的疲劳性能,通过疲劳试验得到臂架在实际作业エ况下的疲劳性能,从而在臂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中提高臂架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便捷,能够对泵车的臂架进行疲劳试验加载,以模拟臂架在实际作业エ况下振动对臂架疲劳强度的影响。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转轴、转盘、加载绳、驱动机构、调节机构、轴套和连接架;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调节机构能够控制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角度,以调节所述转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转盘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加载绳的一端连接在转盘上,另一端用干与泵车的臂架连接;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动カ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井能够驱动所述转轴和所述转盘旋转;在所述转盘旋转时,通过所述加载绳带动臂架运动,以对臂架进行疲劳试验。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对转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从而可以调整转盘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过夹角的调整,可以模拟臂架在纵向振动加载、横向振动加载以及综合振动加载等臂架作业エ况下的疲劳加载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模拟臂架的实际作业エ况,使得疲劳试验更贴近泵车在实际泵送时振动对臂架疲劳性能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疲劳试验的可靠性和疲劳性能的准确性,利用臂架疲劳性能在臂架机构的优化设计中提供基础;并且,该疲劳试验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模拟加载的操作便捷,在疲劳加载过程中不受环境限制,可以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模拟疲劳加载,使得更加贴近臂架的真实应用场合,有效地提高疲劳试验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铰接,并且,所述调节机构两端之间的长度可以调节。在该技术方案中,调节机构通过调节自身长度以调整转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简单常用且易于实现。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支撑架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自锁螺纹副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连接架铰接,通过自锁螺纹副能够调节所述调节机构两端之间的长度。该技术方案中,采用自锁螺纹副对转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对夹角的无级调节,很好地保证了调节的精度,而且自锁螺纹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行。优选地,所述转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调整范围为(Γ90度。在该技术方案中,转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调整范围为(Γ90度,从而使得转盘能够进行纵向振动加载、横向振动加载以及不同角度的倾斜振动加载,从而模拟出臂架在多个方向的加载エ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试验需求选择不同的角度,有效地扩展了试验的适用范围。优选地,在所述转盘上设置多个径向布置的加载孔,所述加载绳通过锁紧机构安装在其中ー个加载孔中。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择加载孔,可以对臂架的振幅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模拟臂架的真实工作情况,使疲劳试验结果更贴近真实情況。优选地,在所述轴套上设置计数器,用于记录所述转盘旋转的圈数。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计数器记录转盘的旋转圈数,即可得到臂架的加载次数,方便随时掌握试验的进 度,以及可以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连接架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调节所述转轴与水平面之间呈90度夹角时,通过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连接架进行固定。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转轴与水平面之间呈90度夹角时转盘处于水平状态,此时进行加载操作时通过销轴将连接架与支撑架进行固定,可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机和減速机,或者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在该技术方案中,使用电动机对转轴进行驱动,使用方便,尤其是对于试验时间很长的情況,使用电提供动カ就更显方便,不需在试验过程中为驱动机构补充能源;另外,使用減速机可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转速符合试验需要,还可以増大扭矩,更好地满足试验需求。优选地,所述疲劳试验装置还包括活动底座和固定底座,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活动底座上,所述活动底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并且可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进行水平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活动底座,可以根据臂架的位置调整整个试验装置的方向,方便臂架位置的布置。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混凝土泵车的臂架进行疲劳加载,所述疲劳试验装置能够对泵车的臂架进行疲劳试验,从而为臂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能够对臂架进行疲劳试验加载,以模拟臂架在实际作业エ况下振动对臂架疲劳强度的影响。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疲劳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疲劳试验装置在转盘水平时的试验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I中疲劳试验装置在转盘竖直时的试验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I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支撑架,2转轴,3转盘,4加载绳,5驱动机构,6调节机构,7轴套,8连接架,9计数器,10活动底座,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齿轮,14固定底座,15锁紧机构,30加载孔,51电动机,52减速机,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歩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泵车疲劳试验装置,用于对混凝土泵车的臂架进行加载试验疲劳,能够模拟臂架在实际作业エ况下振动对臂架疲劳强度的影响,通过疲劳试验得到的臂架疲劳性能为臂架结构设计提供基础,从而提高臂架的可靠性,以提高臂架的使用寿命。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泵车疲劳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 疲劳试验装置在转盘水平时的试验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I中疲劳试验装置在转盘竖直时的试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I、转轴2、转盘3、加载绳4、驱动机构5、调节机构6、轴套7和连接架8 ;转轴2通过轴套7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I上;调节机构6能够控制转轴2相对于支撑架I转动的角度,以调节转轴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转盘3固定在转轴2上,加载绳4的一端连接在转盘3上,另一端用于与臂架连接;连接架8与轴套7固定连接,驱动机构5安装在连接架8上;驱动机构5的动カ输出端与转轴2连接,并能够驱动转轴2和转盘3旋转;在转盘3旋转时,通过加载绳4带动臂架运动,以对臂架进行疲劳试验。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8和所述轴套7分开设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两个结构也可以以ー个结构代替,同时完成连接架8和轴套7的功能。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机构6可以对转轴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I)、转轴(2)、转盘(3)、加载绳(4)、驱动机构(5)、调节机构(6)、轴套(7)和连接架(8); 所述转轴(2 )通过所述轴套(7 )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I)上;所述调节机构(6 )能够控制所述转轴(2 )相对于所述支撑架(I)转动的角度,以调节所述转轴(2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所述转盘(3)固定在所述转轴(2)上,所述加载绳(4)的一端连接在转盘(3)上,另ー端用干与泵车的臂架连接; 所述连接架(8)与所述轴套(7)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安装在所述连接架(8)上;所述驱动机构(5)的动カ输出端与所述转轴(2)连接,井能够驱动所述转轴(2)和所述转盘(3)旋转; 在所述转盘(3)旋转时,通过所述加载绳(4)带动臂架运动,以对臂架进行疲劳试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I)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8)铰接,并且,所述调节机构(6)两端之间的长度可以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车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第一连杆(61)的第一端与支撑架(I)铰接,第一连杆(61)的第ニ端与第二连杆(62)的第一端通过自锁螺纹副连接,第二连杆(62)的第二端与连接架(8)铰接,通过自锁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一飞李建涛潘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