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362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2:05
一种灯具,包含一均热件、一发光模块、一外壳及一散热风扇。该均热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发光模块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该外壳结合于该均热件,该外壳与该均热件之间形成一第一导风口及一第二导风口,该外壳具有一内侧周壁,该内侧周壁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导流空间,该第一导风口及第二导风口连通该导流空间;该散热风扇设置于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借此,可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增加组装便利性、提升除尘便利性、提升加工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升灯具的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ー种灯具,尤其是ー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灯具。
技术介绍
请參照图I所示,现有灯具7主 要具有ー发光模块71,该发光模块71是用以投射灯光,以达到照明的目的。然而,当该发光模块71因通电而产生高热时,倘若该现有灯具7未具有良好的散热措施,即可能导致该现有灯具7无法正常运作并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现有灯具7的发光模块71结合一散热器72,以便利用该散热器72吸收该发光模块71因通电运作所产生的热量,进而避免该发光模块71于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高热。然而,前述现有灯具7虽可借助该散热器72提升该发光模块71的使用寿命,只是当该发光模块71的亮度较强时,则相对容易产生较高的热量,故仅单独利用该散热器72吸收该发光模块71的热量,仍无法避免该发光模块71产生过热情形,造成整体散热效果仍不显著,而无法提升该现有灯具7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该散热器72的体积过于庞大,因此,也导致该现有灯具7的体积相对增加且过于笨重,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另ー种现有灯具结构是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1316121号《灯具》专利案,请配合參照图2所不,该现有灯具8是包含有一外壳81,该外壳81是由ー第一壳体811及一第二壳体812所组成,其中该第一壳体811及该第二壳体812分别设有一出风部811a及一进风部812a ;又,该外壳81内部设有ー散热器82、一发光兀件83及一散热风扇84,且该散热器82位于该发光元件83及散热风扇84之间。借此;当该散热风扇84运转时,可将外界气流经由该进风部812a吸入,并导引气流通过该散热器82后再由该出风部811a吹出,以供于该外壳81内部构成可供气流流通并提供散热功能的导流空间。该现有灯具8虽增设有散热风扇84以提升整体散热效果;然而,该灯具8的外壳81内部所形成的导流空间的空间规划相当复杂,使该散热风扇84不易导引气流通过该导流空间,而无法更进ー步提升散热效果,并相对增加了该现有灯具8的结构复杂度;再者,当该散热风扇84将外界气流经由该进风部812a吸入,并导引气流通过该散热器82后再由该出风部811a吹出的过程中,外界气流所夹带的灰尘容易堆积于该散热风扇84及该散热器82,由于该灯具8的散热风扇84是设置于该出风部811a及该进风部812a之间,因此,当欲清除堆积于该散热风扇84及该散热器82的灰尘时,必须拆卸该第一壳体811及该第二壳体812之后,方可清除堆积于该散热风扇84及该散热器82的灰尘,故除尘便利性不佳。再者,现有灯具8的外壳81是由该第一壳体811及第ニ壳体812组合而成,不仅造成零组件数量増加,使整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外,由于该散热器82、发光元件83及散热风扇84是被包覆于该外壳81内,故必须在该外壳81另外开设数个孔洞以形成该出风部811a及进风部812a,因此,现有灯具8更具有加工不便及制造成本増加等缺点。又,为了配合装潢的整体美观性需求,而必须将该灯具8内嵌隐藏,例如装潢隔层的天花板等地点时,由于现有灯具8的出风部811a及进风部812a是设置于该外壳81,使得该出风部811a及进风部812a也会埋入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上方,仅保留该发光元件83显露于天花板表面,然而该天花板上方与建筑物本身的水泥楼层板之间的空间一般为封闭,该空间不易与外界空气循环,影响空气流通效果及散热效能,进而产生积热问题,影响该现有灯具8的使用寿命。又一种现有灯具结构是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M368765号《LED室外灯具》专利案,请配合參照图3所示,该现有灯具9具有一灯具基板91,该灯具基板91设有ー第一通气部911及一第二通气部912,且该灯具基板91结合一散热导流罩92,并于该第一通气部911及第二通气部912之间设置ー风扇93。借此;当该风扇93运转时,可导引气流经由该第一通气部911进入该散热导流罩92,再 经由该第二通气部912导出,以便对结合于该灯具基板91的LED元件进行散热。然而,该现有灯具9的风扇93也是设置于该第一通气部911及第二通气部912之间,因此,同样如前掲现有灯具8具有除尘便利性不佳等缺点。再者,该现有灯具9的灯具基板91必须另行开设第一通气部911及第二通气部912,也造成制造上的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灯具,是可利用简易空间型态设计,构成可供气流更容易流通以进行散热的导流空间,并降低整体结构复杂度者。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ー种灯具,使灯具内部不易堆积灰尘,并兼可方便清除灰尘。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ー种灯具,使该灯具无须于外壳另行加工开设任何进风孔或出风孔,以有效降低结构复杂度,并便于加工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ー种灯具,当该灯具呈内嵌隐藏式安装时,是确保外界气流能够顺利进出该灯具,以提升整体散热效果,确保该灯具能够正常运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灯具,包含ー均热件、ー发光模块、一外壳及ー散热风扇。该均热件具有相対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发光模块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该外壳结合于该均热件,且该外壳具有ー开ロ,该外壳的开ロ与该均热件之间形成一第一导风ロ及一第二导风ロ,该外壳具有一内侧周壁,该内侧周壁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导流空间,该第一导风ロ及第ニ导风ロ连通该导流空间;该散热风扇是设置于外壳的第一导风ロ或第二导风ロ,且该散热风扇具有一第一驱风ロ及一第二驱风ロ,该第一驱风ロ朝向该导流空间,该第二驱风ロ朝向该外壳的第一导风ロ或第二导风ロ。其中另包含一个灯罩,该灯罩结合该均热件,该发光模块位于该灯罩内部。该灯罩是由ー个环圈部及一个帽盖部所构成,该帽盖部连接于该环圈部的一端,该均热件设有ー个套合孔,该套合孔套设于该灯罩的帽盖部周边,该帽盖部凸出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使该导流空间形成一个环状流道。该灯罩的帽盖部与该环圈部的连接处形成ー个定位肩部,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抵接于该定位肩部。该发光模块是具有至少ー个发光元件及一个控制基板,该发光元件结合于该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该控制基板为ー个环状体,该发光元件为数个且环绕结合于该控制基板。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形成数个鳍片,各该鳍片位于该导流空间。该外壳是由ー个基板及ー个环墙所构成,该环墙围绕连接于该基板的周缘,该基板与该均热件之间具有一个距离,该基板朝向该均热件的ー侧表面与该环墙朝向该基板的ー侧表面共同形成该外壳的内侧周壁。该外壳的环墙于该第一导风ロ或该第二导风ロ形成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位于该导流空间,该散热风扇结合于该结合部内。该均热件设有数个固定孔,该外壳 的基板设有数个穿孔,各该穿孔供数个固定元件穿过与该均热件的固定孔固定。该散热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或轴流式风扇。该外壳的开ロ的最小口径大于该均热件的最大外径。该散热风扇的第二驱风ロ相接于该外壳的第一导风ロ或第二导风ロ。本专利技术有益技术效果在干借助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灯具确可达到提升散热效果、增加组装便利性、提升除尘便利性、提升加工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升灯具的使用寿命等诸多功效。附图说明图I :第一种现有灯具的平面示意图。图2 :第二种现有灯具的组合剖视图。图3 :第三种现有灯具的组合剖视图。图4 :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灯具的立体分解图。图5 :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灯具的组合剖视图。图6 :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灯具图5沿6-6线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7 TW 100109163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均热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 一个发光模块,结合于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 一个外壳,结合于该均热件,该外壳具有一个开口,该外壳的开口与该均热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导风口及一个第二导风口,该外壳具有一个内侧周壁,该内侧周壁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个导流空间,该第一导风口及第二导风口连通该导流空间;及 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该散热风扇具有一个第一驱风口及一个第二驱风口,该第一驱风口朝向该导流空间,该第二驱风口朝向该外壳的第一导风口或第二导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个灯罩,该灯罩结合该均热件,该发光模块位于该灯罩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罩是由一个环圈部及一个帽盖部所构成,该帽盖部连接于该环圈部的一端,该均热件设有一个套合孔,该套合孔套设于该灯罩的帽盖部周边,该帽盖部凸出于该均热件的第二表面,使该导流空间形成一个环状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罩的帽盖部与该环圈部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定位肩部,该均热件的第一表面抵接于该定位肩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是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及一个控制基板,该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期琮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