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362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LED灯具,包含一个导光件、一个发光体及一个透光层,该导光件具有一个容置孔、一个聚光部、一个全反射面及一个导出面,该导光件的一端形成该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内端面形成该聚光部,该导光件的周面形成该全反射面,该导出面连接该全反射面;该发光体具有一个基板及一个LED发光源,该基板供设置该LED发光源,且该基板组设于上述导光件的容置孔,该LED发光源朝向上述导光件的聚光部;该透光层具有一个荧光层,该透光层结合于上述导光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发光亮度高、光色均匀、无明显眩光、发光颜色稳定及散热效果较佳的LED灯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LED灯具 ,尤其是一种提高灯具使用效率的LED灯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由于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节能、环保及使用寿命长的冷光源,而使白光发光二极体逐渐被采用为照明灯具的光源,其中,以紫外光或蓝光激发荧光粉的方式具有成本偏低、控制线路设计简单及混光容易等优点,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请参阅图I所示,其是第一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9,包含一个基板91、一个发光体92、一个荧光层93及一个封装体94,该基板91供设置该发光体92,该荧光层93包覆该发光体92,该封装体94封装该荧光层93并呈半球状。该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9于使用时,由该发光体92发光,而激发该荧光层93产生白光。但是,由于该荧光层93的厚度容易不均匀,而使光色产生不均匀的色圈现象;再者,由于该荧光层93是直接覆盖于该发光体92,且该发光体92及该荧光层93皆封装于该封装体94内,因此,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9的散热效果不佳,使该荧光层93易受该发光体92的发光温度影响而变质,造成发光颜色改变及发光亮度不足的问题。请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其是第二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8的两种实施态样,包含一个基板81、一个发光体82、一个第一封装体83、一个荧光层84及一个第二封装体85,该基板81供设置该发光体82,该第一封装体83包覆该发光体82,该荧光层84覆盖于该第一封装体83,该第二封装体85封装该突光层84并呈半球状。该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8同样由该发光体82激发突光层84而发出白光,虽然该第一封装体83间隔于该突光层84与该发光体82之间,但是,该荧光层84仍非常接近该发光体82,且该发光体82、该第一封装体83及该荧光层84皆封装于该第二封装体85内,使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8散热效果不佳,而造成该荧光层84易受该发光体82的发光温度影向。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其是第三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7的两种实施态样,包含一个基板71、一个反射杯72、一个发光体73、一个第一封装体74、一个荧光层75及一个第二封装体76,该反射杯72设于该基板71的表面,该发光体73设于该反射杯72中央的基板71表面,该第一封装体74于该反射杯72内包覆该发光体73,该荧光层75覆盖于该第一封装体74,该第二封装体76封装该荧光层75并呈半球状。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7于使用时,由该发光体73激发该突光层75而产生白光,该反射杯72将部分白光反射而朝上述半球状的第二封装体76出光,以增加出光效率。但是,由于该反射杯72非常接近该发光体73,易产生眩光现象,且该发光体73、该第一封装体74及该荧光层75皆封装于该第二封装体76内,使该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7散热效果不佳,而造成该荧光层75易受该发光体73的发光温度影响。基于上述原因,使得LED应用于产生白色光源的灯具时,会产生发光亮度不足、光色不均匀、易产生眩光、发光颜色改变及散热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亮度高、光色均匀、无明显眩光、发光颜色稳定及散热效果较佳的LED灯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乃改良上述的缺点,以提供一种发光亮度高的LED灯具。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色均匀的LED灯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 一种无明显眩光的LED灯具。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颜色稳定的LED灯具。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LED灯具。为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灯具,包含一个导光件、一个发光体及一个透光层,该导光件具有一个容置孔、一个聚光部、一个全反射面及一个导出面,该导光件的一端形成该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内端面形成该聚光部,该导光件的周面形成该全反射面,该导出面连接该全反射面;该发光体具有一个基板及一个LED发光源,该基板供设置该LED发光源,且该基板组设于上述导光件的容置孔,该LED发光源朝向上述导光件的聚光部;该透光层具有一个荧光层,该透光层结合于上述导光件。其中,该聚光部设数个聚光微结构。其中,该聚光部形成一个凸面。其中,该透光层结合于该导光件的导出面,且该透光层另设一个漫射面背向该导出面。其中,该导光件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硅胶材质。为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再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灯具,包含一个导光件、一个发光体及一个透光层,该导光件具有一个聚光体及一个反射杯,该聚光体的一端形成一个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内端面形成一个光输入部,该光输入部的背面形成一个光输出部,该反射杯的底端形成一个结合部,该反射杯的顶端形成一个开口,其中,该反射杯的结合部结合该聚光体;该发光体具有一个基板及一个LED发光源,该基板供设置该LED发光源,且该基板组设于上述导光件,使该LED发光源位于上述聚光体的容置孔内,且该LED发光源朝向上述聚光体的光输入部;该透光层具有一个荧光层,该透光层覆盖上述反射杯。其中,该光输入部及该光输出部的至少一个形成数个聚光微结构。其中,该光输入部形成平面或凸面。其中,该光输出部形成平面或凸面。其中,该基板组设于该聚光体的容置孔。其中,该基板组设于该反射杯的结合部。其中,该基板组设于该聚光体的容置孔及该反射杯的结合部。其中,该反射杯的内壁面涂覆反光材料。其中,该透光层覆盖该反射杯的开口,且该透光层另设一个漫射面背向该开口。其中,该聚光体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硅胶材质。其中,该LED发光源为LED晶片或LED封装件。其中,该荧光层由受光源激发而改变光色的荧光粉所制成。本专利技术的LED灯具借由该导光件的聚光部聚集发光体的光线而朝向该透光层,并由该导光件的全反射面全反射光线至该透光层,而增加该透光层的出光量;或者,由该导光件的聚光体聚集发光体的光线朝向透光层,并由该导光件的反射杯反射光线至该透光层,而增加该透光层的出光量;从而能够达到发光亮度高的功效。本专利技术LED灯具,由发光体的光线通过荧光层而产生光色均匀的白光;从而能够达到光色均匀和无明显眩光的功效。本专利技术LED灯具,由多层不同媒介隔离于荧光层与发光体之间,使该荧光层不易受温度影响而变质,从而能够达到发光颜色稳定的功效,也能够达成散热效果较佳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 :第一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的组合侧视图。图2a :第二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的实施态样(一)的组合侧视图。 图2b :第二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的实施态样(二)的组合侧视图。图3a :第三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的实施态样(一)的组合侧视图。图3b :第三种现有发光二极体封装结构的实施态样(二)的组合侧视图。图4 :本专利技术LED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态样(一)的组合侧视图。图5 :本专利技术LED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态样(二)的组合侧视图。图6 :本专利技术LED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态样(一)的组合侧视图。图7 :本专利技术LED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态样(二)的组合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专利技术I 导光件11 容置孔12聚光部12a聚光微结构12b凸面13 全反射面14导出面2 发光体21 基板22 LED发光源3 透光层31 荧光层32漫射面4 导光件41 聚光体411容置孔412光输入部413光输出部42 反射杯421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08 TW 1001077721.ー种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导光件,具有ー个容置孔、一个聚光部、ー个全反射面及一个导出面,该导光件的一端形成该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内端面形成该聚光部,该导光件的周面形成该全反射面,该导出面连接该全反射面; ー个发光体,具有ー个基板及ー个LED发光源,该基板供设置该LED发光源,且该基板组设于上述导光件的容置孔,该LED发光源朝向上述导光件的聚光部 '及 ー个透光层,具有ー个荧光层,该透光层结合于上述导光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聚光部设数个聚光微结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聚光部形成ー个凸面。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结合于该导光件的导出面,且该透光层另设ー个漫射面背向该导出面。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导光件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酷、聚碳酸酷或硅胶材质。6.ー种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导光件,具有ー个聚光体及ー个反射杯,该聚光体的一端形成ー个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内端面形成一个光输入部,该光输入部的背面形成一个光输出部,该反射杯的底端形成一个结合部,该反射杯的顶端形成ー个开ロ,其中,该反射杯的结合部结合该聚光体; ー个发光体,具有ー个基板及ー个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翰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