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迫内外转移式长丝复合环锭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8167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受迫内外转移式长丝复合环锭纺纱方法,属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在环锭细纱机每一牵伸机构上采用第一导纱喇叭、第二导纱喇叭作反向往复运动分别带动两根短纤维粗纱作反向往复运动;受迫式导丝装置将长丝以往复运动形式喂入前钳口,与经牵伸系统输出后的两根短纤维进行加捻成纱,实现长丝在最终生产的复合纱线中充分内外转移,复合纱体中的长丝与纤维呈现自然均匀地混合和紧密抱合,消除了纱线在后续加工中产生长丝和短纤维之间相对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不涉及电气开纤和外加额外动力,成本低,且在生产中不存在“静电火花”起火的隐患。同时对设备改造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环锭细纱机上实现复合纺纱过程中长丝和短纤充分内外转移的受迫内外转移式长丝复合环锭纺纱方法,属纺织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材料的科技进步以及人们对服装面料风格款式的需求愈来愈高,对纺纱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各种纺纱方法层出不穷,如赛络菲尔纺、赛络纺、紧密纺、缆型纺、包芯纺、嵌入纺等等,这些新型纺纱方法极大地丰富了纺纱加工手段,显著提高成线品质。其中赛络菲尔纺、嵌入纺、包芯纺等纺纱方法涉及到短纤维和长丝,属于环锭长丝复合纺纱 范畴。赛络菲尔纺是将ー根长丝与一根粗纱须条以一定隔距喂入,实现长丝与短纤维须条之间相互包缠成纱;包芯纱是将一根长丝从一根或两根粗纱须条中间喂入,实现短纤维为鞘长丝为芯的纱复合线结构;嵌入纺是将两根长丝以一定间距喂入前罗拉,将两根须条分别以一定间距左右对称地喂入前罗拉,形成一侧的长丝与该侧短纤维须条先预包缠,然后再与另ー侧预包缠后的复合纱线须条进行汇合加捻,形成结构更加复杂的复合纱线。但是,上述复合纺纱方法要求长丝与短纤维须条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变,所得到的复合纱线结构中长丝相对于短纤维的位置相对固定,长丝没能最大限度地在复合纱体中进行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迫内外转移式长丝复合环锭纺纱方法,在环锭细纱机的每一个牵伸机构上,从粗纱筒管退绕下来的两根短纤维粗纱SI、S2,分别经第一导纱喇叭(11)、第二导纱喇叭(10),喂入由后罗拉(7)、后皮棍(12)、中罗拉(5)、中下皮圈(6)、中上皮圈(13)、如罗拉(4)、前皮辊(14)组成的牵伸区进行牵伸,由前罗拉(4)、前皮辊(14)组成的前钳口输出,从长丝卷装上经过张力控制器退绕下来的长丝F,通过固定式导丝装置(I)、受迫运动式导丝装置(2),喂入到前罗拉(4)、前皮辊(14)组成的前钳口,长丝F由前罗拉(4)、前皮辊(14)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与经牵伸系统输出的两短纤维纱条进行汇合加捻,加捻形成的复合纱线经导纱钩(15)、纲领、钢丝圈,最后卷绕到纱管(16)上,其特征在于在环锭细纱机车头内设置第一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第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第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后罗拉(7)通过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和第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连接,前罗拉(4)通过传动齿轮与第三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连接,在第一导纱喇叭(11)、第二导纱喇叭(10)上分别安装设置第一横动杆(8)、第二横动杆(9),第一横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纱喇叭(11)上,第一横动杆(8)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徐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