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8513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轮轮圈技术领域,主要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轮圈,其包含有:一个轮圈本体,由层叠设置的一个第一桥板与一个第二桥板,及两个侧框连接构成,该第一、第二桥板间相对设有数个组设孔,形成辐条连接区域;一个垫片组,具有数个垫片,其中央设有穿孔,使该垫片设置于第一桥板的组设孔表面;一个结合件组,具有数个结合件,其中央设有供辐条组设的套孔,使该结合件穿设结合第一桥板及垫片;借由上述构件,该组设孔表面增设有垫片,可提升该辐条连接区域的强度,使该轮圈本体的厚度更薄,无须另外加工,其构件简单、便利组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轮圈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轮圈,即ー种于辐条连接区域的组设孔表面增设ー垫片,以提升结构强度,且可使轮圈厚度变薄,达到提升強度及轻量化的功效。
技术介绍
车轮主要是由外围的轮圈、中心轮毂及连结于轮圈与轮毂间的数个辐条所形成,其中轮圈通常是以铝合金挤制成杆状,并使末端焊结连接形成圈状,且轮圈的截面呈框形,由ー上桥板、一下桥板及两侧框连接构成,该两侧框内壁分别与各该上桥板、下桥板的两端连接,形成ー类似倒A形状的截面,该两侧框远离各该上、下桥板的内周形成用于连接轮胎的通道,于各该上、下桥板间相对穿设有数个组设孔,以供辐条的头部穿设固定,而使辐条可钩挂于轮圈的侧壁上。 近来,在自行车领域研究的目标是在不减少车轮的结构强度,及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轮圈的材料用量来减轻车轮重量,从而减小轮圈及车轮的惯性。轮圈的较大张力区是在与辐条的连接区域,亦是受カ最大的区域,愈远离此连接区域吋,张カ即逐渐减小,即在辐条连接区域的张カ较大区域需要的轮圈厚度较厚,而远离辐条连接区域的张カ较小区域所需的轮圈厚度较薄。因此在轮圈结构中最有安全性要求即是与辐条连接区域的各该组设孔,为了提升该组设孔的拉伸承受力,同时具有轻量化,是为人们积极追求与改进的目标。一般轮圈成形时即将壁厚拉伸至预设的厚度,在拉伸成形作业后,另外通过例如铣削加工方式减小轮圈的壁厚。目前,现有减小轮圈壁厚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89213822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轮圈及含有该轮圈的车轮,是ー种由环形型材制备的自行车轮圈,型材的截面包括ー框形结构,该框形结构由ー上桥板,一包含有下桥板的下部以及两侧壁确定,下桥板或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用来钩挂辐条的钻孔,这些钻孔以及紧靠钻孔的周围部分就确定出钻孔区域,本专利技术轮圈的特征在于下桥板和侧壁至少其中之一的壁厚在钻孔区域上有一公称值,而在位于两相邻钻孔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上有一小于该公称值的数值,而且该壁的厚度由公称值向小于公称值的数值逐渐进行变化。另ー现有减小轮圈壁厚的轮圈结构,如中国第200410062041. X号专利技术专利所揭露的用于自行车车轮的减轻轮网、制造该轮网的方法及车轮,其特征在于,ー个下辐条区域和相邻辐条连接区域之间厚度的増加或者ー个辐条连接区域和相邻下辐条区域的间厚度的减小,且其中之ー呈现突然增进的锐角转角,所述锐角转角有一个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O. 4毫米。上述所揭结构中,前者是于下桥板或侧壁的壁厚在钻孔区域上设有预定厚度,而在两相邻钻孔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设有小于钻孔区域的厚度,使钻孔区域与中间区域间形成有弧状的连结变化;后者则是使下辐条连接区域和相邻辐条区域之间厚度増加,或是使辐条连接区域和相邻下辐条区域之间厚度减小,且其中之一具有鋭角的转角。但是,前述两个现有轮圈结构中,无论辐条区域与中间相邻辐条区域之间是为弧状连结或是具有鋭角,均是另外以加工方式将轮圈厚度变薄,以减轻重量,然其加工方式使得制造成本増加,若是加工失当,容易使加工处太薄,甚至裂开,而影响轮圈结构强度,且会影响速度及操控性,并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整体结构确有待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轮圈,是于该轮圈本体的组设孔表面增设有ー垫片,并利用一结合件加以结合固定,即可增加该组设孔部位的厚度,以提升轮圈与辐条连结区域的強度,避免该组设孔因受力产生裂开或因结构强度不足,而造成轮圈本体变形的情事,确实达到保护的功效,其构件简单且可便利组装,可达到达极佳实用性及便利性。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ー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轮圈,是利用该垫片以增加辐条连结区域的強度,使该轮圈本体于成形时即可成形出较薄的厚度,无须再另外进行加工使远离该辐条连结区域的厚度变薄,有效减少加工、降低成本,且使骑者在转向时不会因侧风而影响速度及操控性,以达轻量化及稳定操控的功效。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再ー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轮圈,该结合件可为ー铆钉,或为两件式结构,以铆合或螺合等方式加以结合固定,提供便利组接结合的功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结构改良的轮圈,其包含有一个轮圈本体,其成形出预设厚度,且该轮圈本体的截面呈框形,由层叠状设置的ー个第一桥板与ー个第二桥板,及两个侧框连接构成,其中该第一桥板位于轮圈本体的内侧,该两个侧框内壁分别与各该第ー桥板、第二桥板的两端连接,于各该第ー桥板、第二桥板间分别相对设有数个组设孔,以供辐条的头部穿设,形成辐条连接区域;ー个垫片组,具有数个垫片,该垫片中央设有穿孔,使该垫片设置于该第一桥板的组设孔表面,且使该穿孔与该第一桥板的组设孔对齐;一个结合件组,具有数个结合件,该结合件中央设有套孔,使该结合件穿设各该第一桥板的组设孔及垫片的穿孔,以结合固定各该第一桥板及垫片,且该套孔是供辐条组设。借由上述构件,该组设孔表面增设有垫片,可提升该辐条连接区域的強度,且使该轮圈本体的厚度更薄,无须另外加工,其构件简单、便利组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侧面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垫片的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与辐条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B长度 10轮圈本体11第一桥板 12第二桥板13侧框 14槽道15、16组设孔 17福条连接区域 20垫片21穿孔 30结合件31套孔 32第一结合件 33第二结合件 34螺设部 40辐条41头部。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參照图I 图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轮圈,其主要包含有一个轮圈本体10、ー个垫片组20、及ー个结合件组30。该轮圈本体10,呈框状杆体,使末端连接形成圈状,该轮圈本体10于成形吋,即成形出较薄的预设厚度,且该轮圈本体10的截面呈框形,由层叠状设置的ー个第一桥板11与ー个第二桥板12,及两个侧框13连接构成,其中该第一桥板11位于轮圈本体10的内侧,该两个侧框13内壁分别与各该第一、第二桥板11、12的两端连接,形成一类似倒A形状的截面,该两个侧框13远离第二桥板12的内周形成用于连接轮胎的槽道14,于各该第一、第二桥板11、12间分别相对设有组设孔16、15,而于该轮圈本体10上连续设有数个组设孔16、15,以供辐条40的头部41穿设,形成辐条连接区域17,其中该组设孔15的孔径大于组设孔16的孔径。该垫片组,具有数个垫片20,该垫片20呈长形状且其中央设有穿孔21,于本实施例中,该垫片20呈长方形状,其具有ー长边22及ー短边23,该长边22的长度为A,该短边23的长度为B,且A > B,将该垫片20设置于该第一桥板11接近第二桥板12的组设孔16表面,且使该穿孔21与组设孔16对齐。该结合件组,具有数个结合件30,该结合件30呈杆状,且其中央设有套孔31,使该结合件30穿设各该第一桥板11的组设孔16及垫片20的穿孔21,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6 TW 1002046941.一种结构改良的轮圈,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个轮圈本体,该轮圈本体的截面呈框形,由层叠状设置的ー个第一桥板与ー个第二桥板,及两个侧框连接构成,其中该第一桥板位于轮圈本体的内侧,该两个侧框内壁分别与各该第一桥板、第二桥板的两端连接,于各该第一桥板、第二桥板间分别相对设有数个组设孔,以供辐条的头部穿设,形成辐条连接区域; ー个垫片组,具有数个垫片,该垫片中央设有穿孔,该垫片设置于该第一桥板的组设孔表面,且使该穿孔与该第一桥板的组设孔对齐; 一个结合件组,具有数个结合件,该结合件中央设有套孔,使该结合件穿设各该第一桥板的组设孔及垫片的穿孔,以结合固定各该第一桥板及垫片,且该套孔是供辐条组设。2.如权利要求I所述结构改良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垫片呈长形状,而具有一长边及一短边,该长边的长度大于该短边的长度。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季冰白光豪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