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品保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6197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4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四个保持手段的配置对应于残留在金属模的四个成型品的配置的成型品保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形品保持装置为从配备在注塑成型机上的一对金属模取出成形品而安装于机器人手臂的顶端,分别保持残留的四个成形品,四个成型品在已分模的一对金属模中的其中一个金属模呈两行两列的状态。该成型品保持装置具备:单元基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机械臂连结;四个保持手段,分别以能够保持所述成型品的方式构成,并以在平面上呈两行两列的方式配置于单元基体上;第一作动手段,在行方向上相对地接近和分开四个保持手段中不同列的保持手段;第二作动手段,在列方向上相对地接近和分开四个保持手段中不同行的保持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成型品保持装置,其安装在设于注塑成型机的机械臂顶端用以从配备在注塑成型机上的金属模取出成型品。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有时在配备有ー对金属模的注塑成型机上并设机械臂。在机械臂顶端安装有具备用于保持成型品的保持手段的成型品保持装置(以下简称为保持装置)。 当配备于注塑成型机的ー对金属模进行分模时,通过倾斜机械臂将保持装置配置于已分模的ー对金属模之间。另外,以保持手段保持残留于已分模的ー对金属模中的其中ー个金属模上的成型品的方式构成保持装置。在普通的注塑成型中,一次エ序能够成型四个成型品。因此,当配备于注塑成型机的ー对金属模进行分模时,四个成型品以配置成两行两列的状态残留在已分模的ー对金属模中的其中ー个金属模上。与此相伴,保持装置具备在平面上配置成两行两列的四个保持手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0-3263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会有残留于其中ー个金属模上的四个成型品的配置根据成型品尺寸、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的情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ー种能使四个保持手段的配置对应于残留在金属模上的四个成型品的配置的成型品保持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品保持装置,其安装于机械臂顶端用以从配备在注塑成型机上的一对金属模取出成型品,并用于保持成型品,该成型品为四个并以配置成两行两列的状态残留在已分模的所述ー对金属模中的其中ー个金属模上,所述成型品保持装置具备単元基体,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机械臂连结,四个保持手段,其分别以能够保持所述成型品的方式构成,并以在平面上呈两行两列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単元基体上,第一作动手段,其在行方向相对地接近和分开所述四个保持手段中的所述两列的各列保持手段,第二作动手段,其在列方向相对地接近和分开所述四个保持手段中的所述两行的各行保持手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品保持装置的ー个方案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第一作动手段具备ー对第一引导体,其在一方向均呈长尺寸状,且均沿着所述两列的各列而配置;第一旋转轴,其横跨该ー对第一引导体而配置,所述ー对第一引导体,分别在长尺寸方向具有第一端、位于该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央部,且在与所述长尺寸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具有第一面、位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 并且具备ー对第一缝隙,该缝隙在第一引导体的所述中央部的两侧向所述长尺寸方向延伸,且分别从所述第一面侧贯通至所述第二面侧,所述第一旋转轴,其在自身的轴心方向具有第一端部、位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央部,并且具备第一右旋螺钉,其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中央部侧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部侧形成,并螺纹结合于所述ー对第一引导体中的其中ー个第一引导体,第一左旋螺钉,其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中央部侧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第ニ端部侧形成,并螺纹结合于所述ー对第一引导体中的另ー个第一引导体,所述第二作动手段具备ー对第二引导体,其在一方向均呈长尺寸状,且均以横跨所述ー对第一引导体的方式沿着所述两行的各行而配置;第二旋转轴,其横跨该ー对第二引导体而配置,所述ー对第二引导体,分别在长尺寸方向具有第一端、位于该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位于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央部,且在与所述长尺寸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具有第一面、位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并且具备ー对第二缝隙,该缝隙在第二引导体的所述中央部的两侧向所述长尺寸方向延伸,且分别从所述第一面侧贯通至所述第二面侧,所述第二旋转轴,其在自身的轴心方向具有第一端部、位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央部,并且具备第二右旋螺钉,其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所述中央部侧向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所述第一端部侧形成,并螺纹结合于所述ー对第二引导体中的其中ー个第二引导体,第二左旋螺钉,其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所述中央部侧向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所述第ニ端部侧形成,并螺纹结合于所述ー对第二引导体中的另ー个第二引导体,在所述ー对第一引导体和所述ー对第二引导体的四处交点,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缝隙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缝隙的一部分重合的轴插通区域,在所述四个保持手段分别直接或间接地连结设有引导轴,在位于所述四处交点中所对应交点的轴插通区域插入所述引导轴。这种情况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的成型品保持装置的一方案以如下方式构成。进ー步具备第一旋转轴固定机构,其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旋转;第二旋转轴固定机构,其限制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固定机构具备第一轴限制体,其包括锥形轴部,所述锥形轴部在自身轴心方向具有第一端、位于该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且外径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一一端向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ー另一端缩小;该锥形轴部的轴心以向与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相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以在所述锥形轴部的轴心方向可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第一施力手段,其对所述第一轴限制体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从该第一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一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ー另一端,由于所述第一施力手段所施加的力,所述第一轴限制体位移至该第一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ー另一端,从而所述第一轴限制体的所述锥 形轴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周压カ接触,所述第二旋转轴固定机构具备第二轴限制体,其包括锥形轴部,所述锥形轴部在自身轴心方向具有第一端、位于该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且外径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一一端向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ニ端的任ー另一端缩小;该锥形轴部的轴心以向与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相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以在所述锥形轴部的轴心方向可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第二施力手段,其对所述第二轴限制体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从该第二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一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ー另一端,由于所述第二施力手段所施加的力,所述第二轴限制体位移至该第二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任ー另一端,从而所述第二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周压カ接触。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轴具备环状槽,其形成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周并具有与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槽宽,一对边缘,其用于划分该环状槽的所述槽宽,且形成在该第一旋转轴的周方向的整个周长,所述第一轴限制体以自身的所述锥形轴部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环状槽的所述槽宽中心相对应的方式配置,由于所述第一施力手段所施加的力,所述第一轴限制体位移至所述第一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ー另一端,从而所述第一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ー对边缘局部压カ接触,所述第二旋转轴具备环状槽,其形成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周并具有与周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槽宽,一对边缘,其用于划分该环状槽的所述槽宽,且形成在该第二旋转轴的周方向的整个周长,所述第二轴限制体以自身的所述锥形轴部的轴心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所述环状槽的所述槽宽中心相对应的方式配置,由于所述第二施力手段所施加的力,所述第二轴限制体位置至第二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任ー另一端,从而所述第二轴限制体的所述锥形轴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所述ー对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山广之
申请(专利权)人:毕埃鲁自动控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