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5533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2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级变速装置,其通过传动机构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无级变速装置工作和停机两种状态中均能无级调节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级变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步距输纸机,通过将输纸机主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结合无级变速装置,使得前后两个部分的传输速度可以相对调节,当前部传输速度加快或减缓时,后部传输速度则相应的减缓或加快,并且实现了输纸机的前后部的步距无级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机械领域,特别是指ー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
技术介绍
自动输纸装置是现代单张纸印刷机相对独立而又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其中输纸步距是自动输纸装置的ー个重要參数。传统的印刷机都有其相对应的固定输纸步距,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实际步距与标准步距不一样,势必会造成输纸事故。而国际上著名的公司,如印刷机生产商德国高宝海德堡曼罗兰等,在变步距输纸方面至今还未有发展;国内某些公司曾研究出通过两个电机速差实现输纸步距的变化的装置虽然机械机构少,但其缺点是控制元件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ー种无级变速装置及变步距输纸机,实现了输纸装置的输纸步距的无级变化。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ー种无级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锥轮,输出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以及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使得输入轴锥轮工作半径变小或变大吋,输出轴锥轮工作半径相应地变大或变小。进ー步的,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均分为上下半轮,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中心孔内表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键槽,所述输入轴键槽和输出轴键槽的键分别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凹槽卡合,而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下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上半轮分别固定在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上;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相连。较佳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 Z”形杆,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通过该“Z”形杆相连。进ー步的,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的“Z”形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杆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穿过该底部连接一把手。更进一歩的,所述的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长度ー定的“ V”形带。较佳的,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还包括用于压紧所述“V”形带的压带装置。进ー步的,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外形呈伞状,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嵌套的输入轴第一铜套和输入轴第二铜套以及相互嵌套的输出轴第一铜套和输出轴第二铜套,所述输入轴第二铜套紧套在输入轴锥轮上半轮的“伞柄”部位,所述输出轴第二铜套紧套在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伞柄”部位,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和输出轴第一铜套通过所述“Z”形杆相连。较佳的,所述的输入轴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的下表面和所述输入轴锥轮上半轮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入轴推力球轴承,所述的输出轴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的上表面和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相对的表面间设置有输出轴推力球轴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步距输纸机,包括输纸机主体,包括输入辊和由输入辊带动的输入传送带,以及输出辊和由输出辊带动的输出传送带;上述的无级变速装置,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辊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辊连接。进ー步的,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都分为上下半轮,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 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的中心孔内表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键槽,所述输入轴键槽和输出轴键槽的键分别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凹槽卡合,而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下半轮和输出轴锥轮上半轮分别固定在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上;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Z”形杆,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与所述输出轴锥轮下半轮通过该“Z”形杆相连;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的“Z”形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杆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的穿过该底部连接一把手。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ー种无级变速装置,其通过传动机构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无级变速装置工作和停机两种状态中均能无级调节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无级变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步距输纸机,通过将输纸机主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结合无级变速装置,使得前后两个部分的传输速度可以相对调节,当前部传输速度加快或减缓时,后部传输速度则相应的减缓或加快,并且实现了输纸机的前后部的步距无级变化。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2的正视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图I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倒转180度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上设置“V”形带4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中去掉输入轴第一铜套281 (參考图I)和第二铜套282 (參考图I)以及输出轴第一铜套291 (參考图I)和第二铜套292 (參考图2)的正视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变步距输纸机I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ー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无级变速装置,包括输入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锥轮,输出轴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以及连接所述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传动机构。參考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2的正视立体图。其中,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2包括输入轴21及设置其上的输入轴键槽27和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下半轮232以及将其固定在所述输入轴21上的第一固定件233,用于连接变步距输纸机的输纸机主体I (參考图6)的输入辊11 (參考图6)的输入轴齿轮211,输出轴22及设置其上的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上半轮241以及将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22上的第二固定件243,用于连接变步距输纸机的输纸机主体I (參考图6)的输出辊12 (参考图6)的输出轴齿轮221,“Z”形杆26,将所述的“Z”形杆26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的螺杆262,与支架底部连接的螺杆262穿过该底部连接的把手261,紧套在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的“伞柄”部位2311 (參考图5)上的输入轴第二铜套282,嵌套在输入轴第二铜套282外部并与“Z”形杆26 —端连接的输入轴第一铜套281,与“Z”形杆26另一端连接的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压带装置25,设置在输入轴第一铜套281和第二铜套282的下表面和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相対的表面间的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參考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图I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倒转180度后的立体图。其中,所述的无级变速装置2还包括未在图I中示出的部分与支架顶部连接的螺杆262,输出轴第二铜套292,设置在输出轴第一铜套291和第二铜套292的上表面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相対的表面间的输出轴推力球轴承32。參考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无级变速装置2上设置“V”形带4后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 V”形带4与所述的输入轴锥轮和输出轴锥轮的相对位置。參考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无级变速装置中去掉输入轴第一铜套281 (參考图I)和第二铜套282 (參考图I)以及输出轴第一铜套291 (參考图I)和第二铜套292 (參考图2)的正视立体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所述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和输出轴锥轮下半轮242的外形呈伞状。參考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与输入轴推力球轴承31的组装示意图。图5中,所述伞状的输入轴锥轮上半轮231包括“伞柄”部位2311,输入轴锥轮上半轮凹槽2313,输入轴推力球轴承凹槽2312。结合图I至图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吉飞陈朋飞沈剑康邹康乐付昂孙东红刘牧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印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