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162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充电器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下壳、设置在上壳和下壳内的主控板和风扇,所述下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下壳内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充电器内部分割出两个腔室,通过导风板将热量从腔室内呈分散形气流排出到充电器的外部,使得充电器拥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产品的散热速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充电器内部散热系统均是直接利用内部风扇将充电器内部电子元件发热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排出充电器外部,由于此过程中未形成冷热空气之间的流动,排出去的大部份热空气甚至聚集在充电器的四周,从而导致充电器周围温度偏高,内部散热效果并不非常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充电器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下壳、设置在上壳和下壳内的主控板和风扇,所述下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下壳内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二腔室内。本技术所述的风扇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隔板(9)上。本技术所述的导风板上设有导风片组。本技术所述的导风片组由第一导风片、第二导风片、第三导风片、第四导风片、第五导风片、第六导风片和第七导风片组成,所述第一导风片设置在导风板的中部,第二导风片、第五导风片对称设置在第一导风片的两侧,第三导风片、第六导风片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导风片、第五导风片的外侧,第四导风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包括上壳(I)、下壳(3)、设置在上壳(I)和下壳(3)内的主控板(7)和风扇(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3)内设有隔板(9),所述隔板(9)将下壳(3)内划分为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11),所述风扇(5)设置在第二腔室(11)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5)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6)设置在隔板(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6)上设有导风片组(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内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组(12)由第一导风片(13)、第二导风片(14)、第三导风片(15)、第四导风片(16)、第五导风片(17)、第六导风片(18)和第七导风片(19)组成,所述第一导风片(13)设置在导风板(6)的中部,第二导风片(14)、第五导风片(17)对称设置在第一导风片(13)的两侧,第三导风片(15)、第六导风片(18)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导风片(14)、第五导风片(17)的外侧,第四导风片(16)、第七导风片(19)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沈氏彤创航天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