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装置及包含该组件的光收发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4936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0:54
一种对接装置及包含该组件的光收发模块,该对接装置包括第一插芯组件、定位架、框套及第二插芯组件。定位架设于第一插芯组件上。框套的一端收容第一插芯组件,且与定位架连接,框套的另一端设有止位件。第二插芯组件相对于第一插芯组件收容于框套的另一端。第二插芯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插芯组件相抵接,第二插芯组件的另一端与止位件相抵接。定位架与框套固定第一插芯组件与第二插芯组件的连接位置,保证第一插芯组件与第二插芯组件能够保持较好的连接,实现了第一插芯组件与第二插芯组件的直接连接,避免了以往使用透镜耦合的方式连接,对接方便、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收发模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接装置及包含该组件的光收发模块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接装置及包含该组件的光收发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通信宽带要求的快速增长,现有通信系统面临着容量和能耗两大挑战,由于能在更小的空间内、更低的能耗下占用下提供更大的宽带,光并行一体模块的研究发展日益增多。对于以往的光收发一体模块,多采用透镜阵列方式,使光直接和透镜耦合进入光纤,实现阵列插芯与透镜对接。但是由于透镜阵列方式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利于对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接安装方便的对接装置。第一插芯组件;定位架,设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上;框套,所述框套的一端收容所述第一插芯组件,另一端设有止位件,所述框套与所述定位架连接而固定所述第一插芯组件;及第二插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框套远离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插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止位件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的侧壁上开有凹槽,所述框套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卡合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框套为透明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芯组件与所述第二插芯组件相抵接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插芯组件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相抵接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柱,第一插芯组件通过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安装孔配合而与所述第二插芯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PCB板,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电连接;框架,为矩形环状结构,所述框架设于所述PCB板上;屏蔽件,扣设于所述框架上且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PCB板、所述框架及所述屏蔽件构成封闭式腔体,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封闭式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PCB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框架的顶角处设有定位柱,所述框架通过将所述定位柱收容于所述定位孔内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屏蔽件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框架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卡合的凸起,所述框架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配合与所述屏蔽件卡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芯组件与所述第二插芯组件相抵接的一面开有安装孔,所 述第二插芯组件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相抵接的一面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第一插芯组件与所述第二插芯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芯组件包括第二光纤、光纤连接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光纤上,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框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芯组件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光纤上,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抵接件之间,所述框套的止位件上开设有孔槽,所述第二插芯组件的抵接件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孔槽相卡合的凸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收发模块,所述光收发模块包括壳体;上述的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及解锁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上,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及上盖,所述解锁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导向壁,所述解锁件包括钣金侧壁、塑胶拉环,所述钣金侧壁与所述导向壁连接,所述钣金侧壁上设有U型折弯,所述U型折弯卡持所述底座的导向壁与所述钣金侧壁相连。定位架定位第一插芯组件的连接位置,并且第一插芯组件的一端收容于框套的一端。第二插芯组件收容于框套的另一端,第一插芯组件与第二插芯组件在框套内部相互抵接。框套与第二插芯组件相抵的一端设有止位件,第二插芯组件与止位件相抵接,固定第二插芯组件的位置。定位架与框套固定第一插芯组件与第二插芯组件的连接位置,保证第一插芯组件与第二插芯组件能够保持较好的连接,实现了第一插芯组件与第二插芯组件的直接连接,避免了以往使用透镜耦合的方式连接,对接方便、可靠。包含上述对接装置的光收发模块中,对接装置能够快速的对接安装,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光收发模块的对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用于光收发模块的对接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光收发模块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光收发模块的仰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光收发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光收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光收发模块的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光收发模块的解锁件的U型折弯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I和图2,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光收发模块的对接装置100包括PCB板110、框架120、屏蔽件130、第一插芯组件140、定位架150、框套160、第二插芯组件170。PCB板110上设有阵列光器件模块(图未标)。框架120为矩形环状结构,框架120设于PCB板110上。框架120的顶角处定位柱122,PCB板110上开设也有定位孔112。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孔112共有两个,分 别位于PCB板110 —侧的两个顶角处。相应地,位于框架120 —侧的两个顶角处设于两个定位柱122。定位柱122收容于定位孔112内,定位柱122铆接在PCB板110上,框架120与PCB板110通过定位柱122与定位孔112固定连接。并且,在框架120与PCB板110连接的狭缝之间、定位柱122与定位孔112之间的狭缝处均填充有密封胶,增强框架120与PCB板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密封性。屏蔽件130扣设于框架120上,框架120的侧壁上设有凸起124,屏蔽件130的侧壁上设有凹槽132,框架120的凸起124与凹槽132相卡合,框架120与屏蔽件130卡合连接。具体地,在框架120的三个侧壁上均设有凸起124,相应地在屏蔽件130的三个侧壁上均设有凹槽132。框架120与屏蔽件130通过三个侧壁的卡合连接,增强了连接的强度。并且,在框架120与屏蔽件130连接的狭缝之间填充有密封胶,增强框架120与屏蔽件130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密封性。PCB板110、框架120及屏蔽件130构成封闭式腔体,第一插芯组件140的一端收容于该封闭式腔体内。第一插芯组件140包括第一光纤142及光纤连接器144。第一插芯组件140通过第一光纤142电连接于PCB板110上。具体地,第一光纤142为阵列式光纤。定位架150设于第一插芯组件140的第一光纤142上,固定第一插芯组件140的位置。框套160开设有空腔(图未标),第一插芯组件140收容于空腔(图未标)的一端,且定位架150与框套160收容第一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收发模块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包括 第一插芯组件; 定位架,设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上; 框套,其一端收容所述第一插芯组件,另一端设有止位件,所述框套与所述定位架连接而固定所述第一插芯组件;及 第二插芯组件,收容于所述框套远离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插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止位件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的侧壁上开有凹槽,所述框套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卡合的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套为透明套。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与所述第二插芯组件相抵接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插芯组件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相抵接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柱,第一插芯组件通过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安装孔配合而与所述第二插芯组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还包括 PCB板,与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电连接; 框架,为矩形环状结构,所述框架设于所述PCB板上; 屏蔽件,扣设于所述框架上且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PCB板、所述框架及所述屏蔽件构成封闭式腔体,所述第一插芯组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封闭式腔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儒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飞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