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3601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9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为提高触控面板的灵敏度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行电极和列电极,所述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彼此绝缘,所述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行感应部,所述列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列感应部;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列感应部之间设置有凸起和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或者,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显示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当今,触控式显示器产品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复杂的使用者操作,如放大缩小的操作需要用拇指跟食指分开或并拢、图片旋转需要拇指跟食指定向转动等,对触控面板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利用感应电容原理制造的触控面板被各种主流触控式显示器产品采用。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ー种感应电容触控面板,如图I所示,这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基板上的行电极2和列电极3。行电极2和列电极3采用依次串联起来的菱形部来实现。相邻的行电极2的菱形部与列电极3的菱形部之间能形成感应电容,当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感应使用者的触碰行为。但是,现有技术中这种触控面板,感应灵敏度较低,随着使用者的触控操作的快速化和复杂化,现有技术中的触控面板可能由于灵敏度低的原因而对使用者操作做出错误判断,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因而,如何提高触控面板的灵敏度成为触控显示
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提高触控面板的灵敏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行电极和列电极,所述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彼此绝缘,所述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行感应部,所述列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列感应部;至少ー对相邻的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列感应部之间设置有凸起和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槽;其中,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或者,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行电极和形成列电极的步骤;其中,所述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彼此绝缘,所述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行感应部,所述列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列感应部;至少ー对相邻的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列感应部之间形成有凸起和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槽;、其中,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或者,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行电极和列电极的形状加以改变,使用于感应触碰行为的相邻的行感应部和列感应部之间形成凸起和与该凸起相适应的凹槽,有效增加了相邻的行感应部和列感应部的边缘处彼此相对部分的面积,从而増大了触控感应电极的感应电容,在使用者同样的触碰条件下,能够更灵敏地检测到使用者操作,有效提高了触控面板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虚线框Z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ー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沿A-A的剖面图;图6为图3中沿B-B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ー种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ー种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ー种流程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另ー种流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另ー种流程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另ー种流程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另ー种流程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另ー种流程图。附图标记I-基板,2-行电极,21-行感应部,22-行串联部,3_列电极,31-列感应部,32-列串联部,41-凸起,411-凸起,412-凸起,42-凹槽,421-凹槽,422-凹槽,5-绝缘部,51-通孔,6-绝缘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箭头所指的虚线框Z的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仅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结构。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I、设置于基板I上的多个行电极2和多个列电极3,行电极2与列电极3彼此绝缘;行电极2包括至少两个行感应部21,该至少两个行感应部21通过行串联部22依次串联;列电极3包括至少两个列感应部31,该至少两个列感应部31通过列串联部32依次串联;其中,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均匀地分布在基板上1,彼此之间呈间隔状。 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行感应部21均与至少ー个列感应部31相邻,同理,每个列感应部31均与至少ー个行感应部21相邻;在本实施例中,存在至少ー对相邻的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之间设置有凸起和与该凸起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和凸起分别设置在相邻的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彼此相対的边缘上,如果凸起设置在行感应部21的与列感应部31相対的边缘上,则凹槽设置在列感应部31的与行感应部21相対的边缘上;如果凸起设置在列感应部31的与行感应部21相对的边缘上,则凹槽设置在行感应部21的与列感应部31相对的边缘上。具体的,如图2所示,至少ー对相邻的行感应部21与列感应部31之间设置有凸起41和与凸起41相适应的凹槽42。例如,如图3所示,凸起411设置在一对相邻的行感应部21的与列感应部31相対的边缘上,凹槽421设置在该对相邻的列感应部31的与行感应部21相対的边缘上,凸起411与凹槽421相适应。凸起412设置在一对相邻的列感应部31的与行感应部21相対的边缘上,凹槽422设置在该对相邻的行感应部21的与列感应部31相对的边缘上,凸起412与凹槽422相适应。由于相邻的行感应部21与列感应部31将作为触控感应电容的两个极板,通过触碰操作对电容两侧电学特征的影响来确定是否有触碰操作,可以理解的,触控感应电容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触控面板对触碰操作的感应。如图3所示,相邻的行感应部21与列感应部31被等效成ー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值与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的正对部分的面积大小成正比,与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的间隔d,即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相对部分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结合图2和图3,如果相邻的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的彼此相対的边缘形状都为直线,则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的正对部分只能是直线形边缘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所对应的部分,如果在用于感应触碰行为的相邻的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之间形成凸起41-1和与该凸起41相适应的凹槽42,则行感应部21和列感应部31正对部分还包括凸起41和凹槽42彼此相対的部分,有效增加了相邻的行感应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行电极和列电极,所述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彼此绝缘,其特征在干, 所述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行感应部,所述列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列感应部; 至少ー对相邻的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 列感应部之间设置有凸起和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槽; 其中,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 或者, 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ー对相邻的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列感应部之间均设置有凸起和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形状为锯齿状、台阶状或波浪状,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相适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行感应部在所述行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4毫米至7毫米; 每个所述列感应部在所述列电极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4毫米至7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列感应部的间隔为25微米至5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列感应部处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个层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电极和所述列电极分别处于所述基板同一侧的两个层面上,所述行电极所在层面和所述列电极所在层面之间设置有绝缘层。8.—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行电极和形成列电极的步骤; 其中,所述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彼此绝缘,所述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行感应部,所述列电极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列感应部; 至少ー对相邻的所述行感应部与所述列感应部之间形成有凸起和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槽; 其中,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 或者, 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列感应部的与所述行感应部相対的边缘上,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行感应部的与所述列感应部相对的边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生胡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