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881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组、绝缘本体和线材,其中,该端子组包括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该上端子组镶嵌成型于一上端子座上形成一上端子模块,该下端子组镶嵌成型于一下端子座上形成一下端子模块,其中,上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集中于上端子模块上表面一侧,下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集中于下端子模块下表面另一侧;该线材为排线,该排线之导线成一定顺序排列,加工时将排线从中分为上下彼此错开的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导线与上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焊接,下部分导线与下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焊接,省去一般线材需分线、编线的工艺。藉此,该结构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改良的电连接器领域技木,尤其是指ー种改良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多种电子产品,如电脑、影碟机与其周边系统间的信号、电流的传送,大都依赖电线或ー种高频线材配合连接器的使用,其中高频线材担负绝大多数信号的传送。以往与高频线材配合使用的改良的电连接器,大致上可分为壳体、端子组和绝缘本体三大部分,但此类高频线材多为圆线,当线材与连接器组转时,需将线材对应导电端子进行分线、编线,其过程繁杂,效率低,且容易出错,经常会导致产品不合格,増加企业成本。因此,应对现有连接器结构以及所用高频线材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连接器与排线组装时,效率低,且易出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ー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组、绝缘本体和线材,其中,该端子组包括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该上端子组镶嵌成型于ー上端子座上形成一上端子模块,该下端子组镶嵌成型于ー下端子座上形成一下端子模块,其中,上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集中于上端子模块上表面ー侧,下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集中于下端子模块下表面另ー侧;该线材为排线,该排线之导线成一定顺序排列,加工时将排线从中分为上下彼此错开的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导线与上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焊接,下部分导线与下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焊接。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端子组上设置有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前端弹性臂与上述壳体形成弾性稳定接触。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上端子槽与下端子槽,上述上端子模块安装于该上端子槽中,上述下端子模块安装于该下端子槽中。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于上壳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扣块,于下壳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该扣块相匹配的扣孔。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一供绝缘本体插装的容置空间。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为包括有19个导电端子的HDMI连接器,其中,所述上端子组包括有11根导电端子,所述下端子组包括有9根导电端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排线分为上下彼此错开的两部分,并分别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上导电端子焊接,省去一般线材需分线、编线的エ艺,简化了加工エ艺,节省了查找排线中对应导线的时间。藉此,该连接器结构能够实现导电端子与排线快速连接,从而,加快了连接器与排线的组装过程,并且,组装步骤简单快捷,出错率低,进ー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上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及接地端子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下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另ー视角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连接器与排线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壳体11、上壳体111、扣块12、下壳体121、扣孔13、容置空间20、端子模块21、上端子模块211、上端子座212、上端子组2121、接地端子22、下端子模块221、下端子座222、下端子组23、焊脚部30、绝缘本体31、上端子槽32、下端子槽40、排线41、导线411、上部分导线412、下部分导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I至图6所示,包括有壳体10、端子模块20、绝缘本体30和排线40。该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其中,于上壳体11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扣块111,于下壳体12两侧壁上分別设置有与该扣块111相匹配的扣孔121,并于壳体10前端设置有一供绝缘本体30插装的容置空间13。该端子模块20包括上端子模块21与下端子模块22,该上端子模块21包括一上端子座211与镶嵌于该上端子座211上的上端子组212,该下端子模块22包括一下端子座221与镶嵌于该下端子座221上的下端子组222,其中,上端子组212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13集中于上端子模块21上表面ー侧,下端子组上222导电端子之焊脚部13集中于下端子模块22下表面另ー侧,其中,该连接器为HDMI连接器,其上端子组212包括有11根导电端子,下端子组222包括有9根导电端子,并于上端子组212中设置有一接地端子2121,该接地端子2121前端弹性臂与上述壳体10形成弾性稳定接触。该绝缘本体30上设置有上端子槽31与下端子槽32,上述上端子模块21安装于该上端子槽中31,上述下端子模块22安装于该下端子槽32中。该排线40为在满足产品功能的情况下,由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的多根导线41组成,加工时将排线从中分为上下彼此错开的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导线411数量及位置与上端子模块21上导电端子数量及位置相匹配,并于上端子模块21上导电端子焊接,下部分导线412数量及位置与下端子模块22上导电端子数量及位置相匹配,并于下端子模块22上导电端子焊接。本技术的安装步骤如下将排线40由其中部撕开成上下错开的两部分,然后将上下两部分导线41分别与对应的上端子模块21与下端子模块22上焊脚部23焊接,焊接完成后,将上端子模块21与下端子模块22分别插装于绝缘本体30中的上端子槽31与下端子槽32中,再将绝缘本体30连同排线40 —起置于下壳体12中,其中,绝缘本体30置 于壳体10前端的容置空间13内,排线40置于容置空间13后端,将上壳体11扣合于下壳体12上,组装完毕。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排线分为上下彼此错开的两部分,并分别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上导电端子焊接,省去一般线材需分线、编线的エ艺,简化了加工エ艺,节省了查找排线中对应导线的时间。藉此,该连接器结构能够实现导电端子与排线快速连接,从而,加快了连接器与排线的组装过程,并且,组装步骤简单快捷,出错率低,进ー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组、绝缘本体和线材,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包括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该上端子组镶嵌成型于一上端子座上形成一上端子模块,该下端子组镶嵌成型于一下端子座上形成一下端子模块,其中,上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集中于上端子模块上表面一侧,下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集中于下端子模块下表面另一侧;该线材为排线,该排线之导线成一定顺序排列,加工时将排线从中分为上下彼此错开的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导线与上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焊接,下部分导线与下端子组上导电端子之焊脚部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组上设置有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前端弹性臂与上述壳体形成弹性稳定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上端子槽与下端子槽,上述上端子模块安装于该上端子槽中,上述下端子模块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明章林聪贤王钰陶武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