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织物隔热性能实验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744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织物隔热性能实验测试装置,包括热源、样品前夹板、样品后夹板和测控系统;所述的样品前夹板和样品后夹板的板面中央分别开有样品孔;样品前夹板面向热源的一侧的样品孔周边设滑槽,滑槽中设可移动的挡板;所述测控系统由置于样品前夹板靠近热源一侧表面的热流计和置于被测样品表面或内部的热电偶通过数据线连接至主控计算机组成;面向热源一侧的样品前夹板、挡板和滑槽三者均采用铝箔纸将其表面包裹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样品前夹板可有效的反射的预热时的热量,从而不会导致样品前夹板与样品之间的区域受热,使样品在未暴露在辐射热源下时温度不会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安全工程测试
,具体设计多层织物特别是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所用织物隔热性能实验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消防员身着防护服在危险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救援,防护服的热防护性能及舒适性直接影响到消防员的生命安全。评价不同织物的隔热性能,优选性能优越的材料制作防护服,可有效提高消防员灭火救援时的安全性,并可提高消防员救援的战斗力。目前用于检测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标准实验装置主要有參考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American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D 4108标准制作的小尺寸顶部测试装置(Bench Top Testing);參考美国防火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标准 NFPA 1971制作的热防护性能(TPP)(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测试装置及NFPA1977制作的福射防护性能(RPP) (Radiant Protective Performance)测试装置;參考欧洲标准En6942制作的热防护性能测试仪。这些装置均需从国外进ロ,其价格昂贵,且通常为测定高辐射,短暴露时间条件下,织物的防护性能。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消防服通常为突然暴露在低辐射強度下较长的时间。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183541A公开了ー种模拟多层防护服内部热传递机理的实验测试装置,该装置在热源与样品前夹板之间设置了预热屏蔽板,由于预热屏蔽板与样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实验过程中预热屏蔽板易被加热,从而会导致预热屏蔽板与样品之间的区域受热,致使样品在未暴露在辐射热源下时温度即开始升高,当样品暴露在热源下之后,样品前夹板已经被加热了,从而影响样品内部和背面温度測定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防护服织物隔热性能測定的实验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初步评价防护服所用织物的隔热性能提供依据,来满足实验及生产的需要。本技术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ー种多层织物隔热性能实验测试装置,包括热源、样品前夹板、样品后夹板和测控系统;所述的样品前夹板和样品后夹板的板面中央分别开有样品孔;样品前夹板面向热源的一侧的样品孔周边设滑槽,滑槽中设可移动的挡板;所述测控系统由置于样品前夹板靠近热源ー侧表面的热流计和置于被测样品表 面或内部的热电偶通过数据线连接至主控计算机组成;面向热源一侧的样品前夹板、挡板和滑槽三者均采用铝箔纸将其表面包裹覆盖。所述样品前夹板包括样品面板和固定底板;所述样品孔为正方形,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样品面板、固定底板和样品后夹板的板面中央;所述固定底板的一侧设有围绕样品孔周边且均匀布置的样品定位小针;在所述样品后夹板上与样品定位小针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分布有内径与样品定位小针相匹配的样品定位小孔;固定底板另ー侧经固定杆固定在样品面板上。所述挡板采用硬纸板表面覆盖若干层锡箔纸覆盖制成,挡板上设拉杆。所述样品面板采用若干层隔热板组合而成。所述热源采用碳棒加热器、电阻丝加热器或燃烧箱。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作为实验过程中预热屏蔽板一祥品前夹板,其面向热源ー侧由于増加了铝箔纸覆盖,有效的反射的预热时的热量,从而不会导致样品前夹板与样品之间的区域受热,使样品在未暴露在辐射热源下时温度不会升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配置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样品前夹板面向热源ー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样品后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前夹板背对热源ー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热源I、样品前夹板4、样品后夹板7和测控系统10。样品前夹板4和样品后夹板7的板面中央分别开有与被测样品5周边的形状相似、尺寸稍小的样品孔6,样品前夹板4面向热源1,样品后夹板7远离热源I ;样品前夹板4靠近热源的一侧有与样品孔6形状相似、尺寸稍大的挡板2,挡板2可自由移动;所述测控系统10由置于样品前夹板4靠近热源Iー侧表面的热流计3和置于被测样品5表面或内部的热电偶9通过数据线连接至主控计算机11组成。本技术所述热源I可根据需要选用碳棒加热器、电阻丝加热器、燃烧箱。样品前夹板4靠近热源I ー侧的样品孔6上、下和右侧有滑槽12,挡板2可在滑槽内左右移动;挡板2和样品前夹板4面向热源I的ー侧表面覆盖铝箔纸。在样品前夹板4围绕样品孔6周围的边沿上分布有外径为l—3mm、长度不小于IOmm的样品定位小针8,在样品后夹板7上与样品定位小针8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分布有内径与样品定位小针8相匹配的样品定位小孔13。可通过调整样品前夹板4与热源I之间的距离,改变样品5热面的辐射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实施例I :图I为本技术配置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验装置中的样品前夹板面向热源ー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验装置中的样品后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验装置中的前夹板背对热源ー侧的结构示意图。装置中热源I采用碳棒加热器,以12根460mm长直径为25mm的碳棒相互间隔25mm垂直于地面架于隔热框体内,所有碳棒并联后两端接通电源,构成散热面为竖直平面、散热面积为625mmX460mm的散热面,最大热流强度为20 kw/m2。为便于更换被测样品,本实施例中将样品前夹板4拆分为样品面板4a、固定底板4b,样品面板4a、固定底板4b和样品后夹板7的板面中央分别开有正方形,尺寸为200mmX 200mm的样品孔6。固定底板4b和样品后夹板7尺寸均为230mmX 230mm,固定底板4b的ー侧有围绕样品孔6周围边距为5mm的各条边沿上均勻分布有12个外径为1mm,长度为IOmm的样品定位小针8 ;在样品后夹板7上与样品定位小针8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分布有内径与样品定位小针8相匹配的样品定位小孔13 ;固定底板4b另ー侧可由固定杆14固定在样品面板4a上,固定杆14为直径为IOmm长度为30mm带螺纹的铁杆,固定杆14固定在样品面板4a背对辐射源I的ー侧。样品面板4a采用五层厚度为IOmm的隔热板组合而成,尺寸为800mmX700mm,样品面板4a面向热源ー侧样品孔6周围上、右、下方向采用铝条做成滑槽12,滑槽12的高度与挡板2的厚度相同,挡板2可在滑槽12内左右滑动,挡板2左侧有ー拉杆16 ;样品面板4a面向热源ー侧的表面、滑槽12均米用铝箔纸将表面包裹,挡板2采用硬纸板表面覆盖5层锡箔纸覆盖制成。当需要测定样品瞬间暴露在一定的辐射强度下时,实验初期可采用挡板2将样品遮蔽,待辐射强度达到要求的值时,通过拉动拉杆16可拉开挡板2 ;样品面板4a、挡板2均采用锡箔纸覆盖可有效的阻止热量传递至样品背对辐射源的ー侧;当挡板2遮蔽样品表面时可确保在15min内样品背对辐射源I ー侧的温度升高小于5°C。实验之前,将被测样品5裁剪为230mmX230mm,进行预处理后,在织物背对辐射源I 一面中心位置布设2个直径为O. 5mm的K型热电偶9,热电偶9采用Nomex阻燃线缝制于织物表面,测定织物表面温度。然后将被测样品5夹于固定底板4b和样品后夹板7之间, 固定底板4b上的样品定位小针8穿过被测样品5和样品定位小孔13。固定底板4b、样品后夹板7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和平黄冬梅杨晖漆正昆胡银何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