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521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定位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一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内开设一收容槽、第一端子槽以及第二端子槽;定位体收容于收容槽内,定位体上对应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分别开设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定位槽;第一端子组固定装设于第一端子槽内且穿过定位槽伸出于定位体外;第二端子组固定装设于第二端子槽内且穿过定位槽伸出于定位体外;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通过增设第二端子组对第一端子组各端子的性能加强与补充,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具有复合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连接器,尤其涉及ー种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之间及其周边装置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与其周边装置之间通过连接器来实现连接是ー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目前的一种用于数据输入输出的插座连接器包括ー绝缘本体、装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四个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该插座连接器装设于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上,其中两个端子用于数据传输,ー个端子为供电端子,另外ー个端子是接地端子。但是,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功能及质量的更高要求,相应的对用于输入输出的连接器的复合性功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目前的插座连接器设有一端子组,端子组包括一 接地端子、ー电源端子和两信号端子,该组端子只能传输一定的电压值和特定的信号,致使其功能过于单调而扩充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ー种具有复合性能的插座连接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插座连接器,包括ー绝缘本体、一定位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ー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内开设ー收容槽、第一端子槽以及第ニ端子槽;定位体收容于收容槽内,定位体上对应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分别开设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定位槽;第一端子组包括若干个第一端子,第一端子固定装设于第一端子槽内且穿过定位槽伸出于定位体外;第二端子组包括有若干个第二端子,分别固定装设于第二端子槽内且穿过定位槽伸出于定位体外;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上。如上所述,本技术插座连接器通过增设第二端子组,通过第二端子组内各端子对第一端子组各端子的性能加强与补充,而使本技术插座连接器具有复合性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剖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绝缘本体10 基体11收容槽12 舌部13第一端子槽14 第二端子槽 15滑槽16卡扣部161导引面1611插接块17定位体20定位槽21凸块22限位块23第一端子组30第一固定部31连接部32第一焊接部33第二端子组40第二固定部41接触部42第二焊接部43金属壳体5第一金属壳体51上壁511插接ロ5111下壁512卡接部5121两侧壁513第一加强板5131第一^^接槽51311第一^^ 接部51312延伸板514抵接板5141弹片515侧板516连接片5161固持片5162承接槽5163第二加强板5164第二卡接槽51641第二卡接部51642第二金属壳体52主板521抵接环5211通槽5212挡板522侧盖523连接槽525固持孔526定位销527电路板60显示灯70插座连接器10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图I、图I和图3,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定位体20、第一端子组30、第二端子组40及金属壳体50,第一端子组30和第二端子组40固定装设于绝缘本体10上,定位体20定位第一端子组30和第二端子组40并且卡固于绝缘本体10后端。金属壳体50包覆于绝缘本体10、定位体20、第一端子组30及第ニ端子组40外。请參阅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块状基体11,基体11后部开设一向后向右贯穿基体11表面的收容槽12,基体11前表面中部向前凸伸ー长方体状舌部13。舌部13下表面并排开设四个向后贯穿基体11的第一端子槽14,且该第一端子槽14与收容槽12连通;舌部13上表面并排开设向后贯穿基体11的第二端子槽15。基体11下表面中部凹设两前后延伸至基体11前表面及后表面的滑槽16,滑槽16槽顶壁中部向滑槽16内凸伸--^扣部161,该卡扣部161前后两端形成有倾斜的导引面1611。基体11上表面后侧凸设两插接块17。请參阅图2、图3以及图5,所述第一端子组30包括四个第一端子,每ー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固定部31、连接部32及第一焊接部33,且连接部32相对于第一固定部31向下突出。第一固定部31和连接部32固定装设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端子槽14内,且连接部32向下突出舌部13的下表面,以方便和对接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连接。第二端子组40包括五根第二端子,第二端子中两个为供电端子(图中未标示)、两个为接地端子(图中未 标示)及一个备用端子,供电端子、接地端子及备用端子均具有长板状的第二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1前端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触部42及第一固定部41后端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43。第二固定部41和接触部42固定装设于绝缘本体10的第二端子槽15内,且接触部42向上突出舌部13的上表面,以方便和对接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30的四根第一端子中一根用于接地、一根用于连接电源、其余两根为信号端子,第一端子组30与对接连接器(图未示)中相应端子连接用于电性传输和信号传输,可实现一般输入输出连接器的功能。且增设的第二端子组40包括两个供电端子、两个接地端子及一个备用端子,且两个供电端子可传输不同电压值的电压,两个接地端子对第一端子组接地性能的加強,以及备用端子的设置,可使本技术插座连接器具有复合性,能匹配电子产品拓展多种使用功能。请參阅图2、图3和图5,定位体20收容于收容槽12内,定位体20上对应第一端子槽14与第二端子槽15分别开设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定位槽21。定位体20上下表面后端均设有若干凸块22,以使定位体20与绝缘本体10配合更加牢固;定位体20后表面左侧中部凸伸ー限位块23。请參阅图2和图3,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一电路板60,该电路板60装设于定位体20后侧,第一端子组30的第一焊接部33及第ニ端子组40的第二焊接部43均焊接于电路板60上。其中第一端子组30中用于接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组40中的接地端子以及第一端子组30中用于连接电源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组40的ー供电端子通过电路板60实现电路短接。电路板60上设有定位槽(图未标示)。请续參阅图2和图3,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一显示灯70,显示灯70电连接于电路板60上且露出于插座连接器外,用以显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工作状态。请參阅图I、图2和图3,所述金属壳体50包括用于包覆绝缘本体10、定位体20、第一端子组30及第ニ端子组40的第一金属壳体51以及与第一金属壳体51配合以包覆电路板60和显不灯70的第二金属壳体52。第一金属壳体51包括上壁511、下壁512以及两侧壁513,下壁512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后水平延伸形成一延伸板514,上壁511、下壁512以及两侧壁513上分別向内冲设形成有弹片515。下壁512后部向内冲设形成有与卡扣部161相对应的卡接部5121。上壁511后端两侧开设有两与绝缘本体10的插接块17对应的插接ロ 5111。两侧壁513后端中部向后延伸形成一第一加强板5131,第一加强板5131上侧中部开设ー第一卡接槽51311,第一加强板5131上侧于第一卡接槽51311后侧向上凸设一第一卡接部51312。延伸板514两侧缘分别竖直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两个侧板516,延伸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插座连接器,包括ー绝缘本体、一定位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ー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内开设有一收容槽、第一端子槽以及第ニ端子槽,定位体收容于收容槽内,定位体上对应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分别开设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定位槽,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干第一端子组包括有若干个第一端子,分别固定装设于第一端子槽内且穿过定位槽伸出于定位体外;第二端子组包括有若干个第二端子,分别固定装设于第ニ端子槽内且穿过定位槽伸出于定位体外。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体,基体后部开设ー贯穿基体表面的所述收容槽,基体前表面中部向前凸伸ー舌部,舌部下表面并排开设有贯穿基体的所述第一端子槽,舌部上表面并排开设若干向后贯穿基体的所述第二端子槽,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与收容槽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第一端子是由一接地端子、ー电源端子及两信号端子所组成,该等第一端子均包括第一固定部、连接部及第一焊接部,且连接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向下突出,第一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且连接部向下突出所述舌部的下表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第二端子是由两供电端子、两接地端子及ー备用端子所组成,该等第二端子均具有一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礼林明汉许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