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761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一收容孔形成在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用以收容插头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侧面,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排布在舌板上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包含第一、第二端子组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符合USB3.0传输协议,第二端子组符合MiniDP传输协议,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表面,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下表面并且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左右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一收容孔形成在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用以收容插头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侧面,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排布在舌板上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包含第一、第二端子组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符合USB3.0传输协议,第二端子组符合MiniDP传输协议,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表面,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下表面并且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左右两侧。【专利说明】插座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兼容电源、USB 2.0,USB 3.0以及Mini DP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了使电子零件达到数据、电子信号传递的效果,计算机与相关的周边装置都必须透过电连接器来进行连接,而电连接器依照使用用途,主要可分为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以及传输信号的输出输入(简称10)连接器,目前常用的输出输入连接器有USB 2.0,USB 3.0 以及 Mini DP。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也是一种输入输出界面技术规范,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装置等信息通讯产品。 随着人们对传输速率与储存容量的需求愈来愈高,USB的传输速率也由最初的USB 1.0规格(最大传输速率12 Mbps)发展至目前普及的USB 2.0高速(High Speed)规格(最大传输速率480Mbps),现今更发展出USB 3.0超速(Super Speed)规格,可提供高达5Gbps的最大传输速率,以期望能满足用户在传输大容量数据时,能获得更快速的传输速率,缩短传输时间。 Mini DP是一个微型版本的DisplayPort,由苹果公司在2008年10月14日发布,现在应用于MacBook (取代先前的Mini DVI), MacBook Air (取代先前的Micro-DVI)与MacBook Pro (取代先前的DVI)笔记型计算机中。 然而,现有电子装置,其电源连接器与输出输入连接器皆单独存在,以方便使用者插置,但多个端口势必会增加其电子装置的空间,无形中也增加了电子装置的体积,并且直接性的提高了生产成本,对于产业竞争力来说并无正面的帮助。 所以,有必要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进行电源传输以及传输USB 2.0、USB 3.0及Mini DP信号的插座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一收容孔形成在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用以收容插头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侧面,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排布在舌板上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包含第一、第二端子组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符合USB 3.0传输协议,第二端子组符合Mini DP传输协议,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表面,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下表面并且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水平板状结构,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为凸起的弧形结构。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端子的宽度大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的宽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间距小于电源端子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间距。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板包含一第一舌板及连接在第一舌板左右两端的第二、第三舌板,第一、第二、第三舌板分别为矩形,所述第一舌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第三舌板的宽度,所述第二、第三舌板的宽度不相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舌板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二、第三舌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第三舌板的厚度相同并左右对齐,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舌板与金属壳体间隔开。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对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的接触部排布在舌板的左、右侧面,所述侦测端子的接触部为竖直板状结构。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具有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凸伸的凸出板,第一舌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容纳槽,第一舌板的下表面凹设有若干第一槽道,所述基部设有前后贯穿的固定空间、若干第一固定槽,固定空间与容纳槽前后贯通,所述第一固定槽与第一槽道一样贯通,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定部及自固定部向前凸伸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主体内,接触部埋设于凸出板内,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内,接触部收容于第一槽道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块上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水平板状的屏蔽板,所述屏蔽板贴靠在绝缘块底面与绝缘块共同固定于绝缘本体固定空间与容纳槽内,并且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块两侧凸设有扣持块,所述金属片具有自屏蔽板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扣持片,所述扣持片设有与扣持块卡扣在一起的扣持孔。 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电端子包含第一、第二端子组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符合USB 3.0传输协议,第二端子组符合Mini DP传输协议,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表面,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下表面并且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左右两侧,使的本技术插座连接器可以透过同一收容孔与同一舌板实现电源传输、USB 2.0、USB 3.0以及Mini DP信号传输,达到各协会要求标准,插座连接器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共享性高,制造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与对应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内侧示意图,未显示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 图5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100用以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供一插头连接器200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的绝缘块30、定位块40、固定于绝缘块30上的金属片50、以及包覆绝缘本体10的金属壳体60。 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一收容孔形成在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用以收容插头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及左、右侧面,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排布在舌板上并暴露于收容孔内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含第一、第二端子组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符合USB 3.0传输协议,第二端子组符合Mini DP传输协议,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表面,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的上、下表面并且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左右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飞谢斌洪伟和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