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904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11:21
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及金属壳体。端子模组包括后基部、自后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两排端子及遮蔽板,对接舌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两排端子包括设置在对接舌板的所述两个表面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后基部的接脚;遮蔽板设置在对接舌板的两个表面之间;金属壳体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遮蔽板具有多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美国公开专利申请第20130095702A1号公开了一种双向插接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具有插接头,该插接头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若干导电端子设置在上、下表面。裸露于上、下表面的导电端子彼此对称地间隔开,连接头的形状大致呈180度对称,使得其可以正反方向插入对应的插座连接器。但是插座连接器或者电子设备内侧需要设置切换电路,以侦测出插头连接器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从而启动相应的后续程序。在连接器的端子越多时,切换电路越复杂,如此,不符合趋势。同时,插头连接器为外露型插头,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存在插接破坏的可能性。我司积极开发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同时该两个连接器可以传输高频信号,在持续的开发过程中,我司开发出能够防止电磁信号干扰及射频干扰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同时为了扩展连接器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不同于以往使用方式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具有良好的遮蔽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及金属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后基部、自后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两排端子及遮蔽板,所述对接舌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两排端子包括设置在对接舌板的所述两个表面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后基部的接脚;所述遮蔽板设置在对接舌板的两个表面之间;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遮蔽板具有多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图2为图1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彼此分离的立体图。图3为图1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为图4部分拆解的立体图。图7为图6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7端子模组的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1为图9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分离的立体图。图13为图9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图13另一角度的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接地件从端子模组上拆开。图15为图13端子模组的的立体分解图。图16为图15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7为图15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图18为图9沿虚线A-A的剖面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及电路板仅显示左半部,右半部被切除以清楚显示内部结构。图20为图19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1为图20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2为图19的局部放大图。图23为接地件及遮蔽板的立体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司于2015年I月22日申请了第201510032016.5号专利申请,其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接地件及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包括后基部及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对接舌板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端子包括排列在对接舌板两个相对表面的接触部及接脚,金属壳体包围对接舌板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对接腔;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在邻近基部的根部设有台阶部,接地件包覆在台阶部外侧;对接舌板内设置有遮蔽板,遮蔽板将对接舌板两个相对表面的端子彼此隔离;端子与绝缘本体形成端子模组;插头连接器具有扣持在遮蔽板侧缘的锁扣件。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第201510032016.5号专利申请图1至14显示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进行了改进,所以本专利技术针对先前介绍过的结构或者相同结构不再进行介绍,请引用第201510032016.5号专利申请的描述。图1-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本电连接器为安装在电路板106缺口 1061内的插座连接器110,插座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111、金属壳体126及金属罩138。所述端子模组111由设置有上端子的上本体112、设置有遮蔽板118的中本体116及设置有下端子的下本体120上下竖直堆叠组装而形成,组装后,端子模组111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112及后基部1113,此处向前延伸表示对接舌板沿对接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在具体实施例。金属壳体126的囊状对接部126a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127,对接部126a的上、下壁面开设形成有两对弹性臂128,用来与对接的插头连接器配合。金属壳体126的后盖部130呈倒置的U字形结构,其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130a、一对侧壁132及上后壁134。金属罩138覆盖在对接部126a的上方,金属罩138包括贴覆在对接部126a对应上壁的上壁1381及对应侧壁的一对侧壁1382,一般通过焊接方法固定在对接部126a,同时,金属罩138包括位于侧壁1382后方的一对第一电路板安装脚139及一对第二电路板安装脚137,该第一电路板安装脚与侧壁1382彼此分开。金属罩138的上壁1381覆盖在形成弹性臂128的开口 135上,从而实现更好的遮蔽效果,同时也有防水作用,金属罩138的后边缘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个凸起部141,可以看出,该后盖部将后基部1113的位于电路板106上方的顶面、侧面及后面均覆盖而起到完整的遮蔽作用。凸起部141覆盖在端子模组的上本体的拐角处,凸起部141具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部1411,向下延伸的第二部1412及向内弯折延伸的弯折片1413,第二电路板安装脚137自第二部1412向下继续延伸弯折而形成,所述弯折片1413遮蔽端子模组的后基部的前端面的拐角1114处,有助于提供进一步的遮蔽效果。遮蔽板118具有锁扣侧缘。图4-8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800,其通过金属罩848安装在电路板108。所述插座连接器800包括端子模组802、金属壳体804及金属罩848。所述端子模组802包括设置有上端子812的上本体810、设置有下端子816的下本体814及设置有遮蔽板820的中本体818,上端子由注塑成型方法埋设在上本体内,遮蔽板820埋设在中本体内,下端子由注塑成型方法埋设在下本体内,上、中、下本体堆叠而形成端子模组802,端子模组被金属壳体804包围在其内,端子模组形成有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8021及后基部8022,对接舌板由中本体818形成,后基部则由上、下本体堆叠而形成。上、下端子的接触部裸露在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环状接地片(未图示)则环绕在对接舌板8021的根部,上、下端子呈对角线对称排列,以允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本插座连接器。从图面可以看出,沉板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对接舌板8021沉在电路板108的缺口 1081内,而后基部8022则主要位于电路板108的上方。遮蔽板820具有锁扣侧缘8201,以供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对接扣持。更重要的是,本实施例的上、下端子及遮蔽板均为表面焊接型接脚8122、8162、8202,而不同于先前申请的通孔型接脚,如此,电路板上则对应的不需要设置通孔,或者说减少通孔的设置,可以减少漏磁现象,可以理解的是,上、下端子的表面焊接型接脚彼此交错偏移,可以方便检测及电路板线路的排配。所述金属壳体804包括囊状的对接部803及后盖部805,后盖部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及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后基部、自后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两排端子及遮蔽板,所述对接舌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两排端子包括设置在对接舌板的所述两个表面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后基部的接脚;所述遮蔽板设置在对接舌板的两个表面之间;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伦斯·F·李托郑志丕张远叶昌旗司明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