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467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条和若干EV隔片,所述通风条设置在初次级线圈之间;所述EV隔片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通风条的横截面为大致呈燕尾形状,所述通风条穿过各个EV隔片上的燕尾槽,通过通风条将各个EV隔片串接起来且各个EV隔片能在通风条上滑动;所述各个EV隔片将次级线圈的层间隔开。在所述大功率变压器次级线圈的输出端子上、下方各放置一片EV隔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EV隔片牵制通风条,以防止通风条的移动,提高了大功率变压器初次级线圈的品质,同时利用设置在输出端子中间抽头上、下方的EV隔片能够防止输出端子移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制造
,特别涉及ー种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绕制过程中,需要在变压器初次级线圈之间需要采用通风条 隔开,以解决线圈散热问题。这样的结构其单个通风条易产生移动,影响到变压器的性能。另外目前的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具有很多输出端子,在制造过程中,这些输出端子容易移位,也影响到到变压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大功率变压器线圈在通风和层间隔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ー种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该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通风条移位和中间抽头移位的问题,以改善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品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条和若干EV隔片,所述通风条设置在初次级线圈之间;所述EV隔片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通风条的横截面为大致呈燕尾形状,所述通风条穿过各个EV隔片上的燕尾槽,通过通风条将各个EV隔片串接起来且各个EV隔片能在通风条上滑动;所述各个EV隔片将次级线圈的层间隔开。在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大功率变压器次级线圈的输出端子上、下方各放置一片EV隔片。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多个EV隔片牵制通风条,以防止通风条的移动,提高了大功率变压器初次级线圈的品质,同时利用设置在中间抽头上、下方的EV隔片能够防止中间抽头上的输出端子移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风条与EV隔片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EV隔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ー步阐述本技术。參见图1,图中所示的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其包括通风条100和若干EV隔片200,通风条100设置在初、次级线圈300、400之间;结合參见图2和图3,每ー个EV隔片200上开设有燕尾槽210,通风条100的横截面为大致呈燕尾形状,这样通风条100就能将多个EV隔片200串起来,而且EV隔片200可以根据需要在通风条100上滑动,来对大功率变压器的次级线圈400的层间进行隔开,这样一来EV隔片200受到次级线圈400的压カ后不能移动,而EV隔片200又牵制通风条100的移动。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次级线圈400的输出端子410上、下方各放置一片EV隔片200,利用两片EV隔片200将输出端子410夹紧,以防止其移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变压器线圈的通风和层间隔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条和若干EV隔片,所述通风条设置在初次级线圈之间;所述EV隔片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通风条的横截面为大致呈燕尾形状,所述通风条穿过各个EV隔片上的燕尾槽,通过通风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忠陈波葛宏斌陈春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施能电器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