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330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内管螺旋槽,相邻两个内管螺旋槽之间有内管螺旋凸出部;外管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与所述内管螺旋槽数量相等、且位于内管螺旋槽外的外管螺旋槽,相邻两个外管螺旋槽之间有外管螺旋凸出部,内管螺旋凸出部位于所述的外管螺旋凸出部内,内管螺旋凸出部与外管螺旋凸出部相离形成螺旋状空腔,内管螺旋槽与相应的外管螺旋槽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管,这种内外管结合的双壁结构,不会因为内管破裂,导致制冷剂泄露,使制冷剂与水混合而污染水源,其即解决了管子破裂产生的管子内外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还能够降低换热管破损的几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管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而换热器的换热主要通过盘管来实现的,又可区分为外置盘管技术和内置盘管技术外置盘管技术需通过内胆保温层加热冷水,这一输导过程,大大增加了热能损耗,且与水箱外壁接触面积仅内置盘管面积的1/4,很难真正的达到节能、快速换热的目的。且外置盘管仅一部分表面积与内胆外壁相接触,换热效率低下、加热速度慢,现在已经很少应用。而内置盘管技术是现在采用较多的方式,将盘管设置在换热器内部,其整个表面积都可以与水进行热交换,相比外置盘管其热交换效率高、浪费少、加热速度快,但是,其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问题,就是一旦盘管破裂,盘管内的液体泄漏,会与与之热交换的液体产生交叉污染,而且,现有的换热盘管的换热效率还是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管,其即能够解决了因换热管破裂、会产生交叉污染的安全问题,能够及时的将液体隔断排出,还能够提高管子的换热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换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内管螺旋槽,相邻两个内管螺旋槽之间有内管螺旋凸出部;所述外管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与所述内管螺旋槽数量相等、且位于内管螺旋槽外的外管螺旋槽,相邻两个外管螺旋槽之间有外管螺旋凸出部,所述内管螺旋凸出部位于所述的外管螺旋凸出部内,所述内管螺旋凸出部与所述的外管螺旋凸出部相离形成螺旋状空腔,所述内管螺旋槽与相应的外管螺旋槽贴合。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弯曲成螺旋状的盘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从所述盘管的内部穿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内管螺旋槽与外管螺旋槽为4-8个。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由304不锈钢管或316L不锈钢管或纯钛无缝管制作。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为铝管或TP2M铜管。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换热管,其即解决了换热管破裂产生的管子内外液体交叉污染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将因为换热管破损而泄露的液体排出,还能够降低换热管破损的几率,并且,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换热管弯曲后形成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内管;101-内管螺旋槽,102-内管凸出部;2-外管;201_外管螺旋槽,202-外管凸出部;3-螺旋状空腔;4-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见附图1、2、3,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内管I、外管2,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管I为招管或TP2M铜管,外管由304不锈钢管或316L不锈钢管或纯钛无缝管制作。内管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内管螺旋槽101,相邻两个内管螺旋槽之间有内管螺旋凸出部102 ;外管2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与所述内管螺旋槽101数量相等、且位于内管螺旋槽101外的外管螺旋槽201,一般的,内管螺旋槽101与外管螺旋槽201为4_8个,具体数量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同时,相邻两个外管螺旋槽之间有外管螺旋凸出部202,所述内管螺旋凸出部102位于所述的外管螺旋凸出部202内,内管螺旋凸出部102与外管螺旋凸出部202相离形成螺旋状空腔3,同时,内管螺旋槽101与相应的外管螺旋槽201贴合。本技术中的换热管,是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层管,具有内、外螺旋槽的结构,结合内管、外管螺旋槽紧密的贴合在一起,两者之间没有空间,这样就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而且内管螺旋凸出部与外管螺旋凸出部相离形成螺旋状空腔,这个螺旋状空腔所处的位置,在整个换热管中处于一个凸出的部分,也就是最容易破裂的地方,这样当外管、内管破裂的时候,液体会通过螺旋状空腔所形成的通道排出,避免了管内外液体相接处造成交叉污染。之所以说内管螺旋凸出部与外管螺旋凸出部是最容易破裂的地方,是因为在使用的时候,换热管弯曲成螺旋状的盘管(见附图3),这个盘管的内表面是与换热器的内胆紧密贴合的,外表面是与换热器的壳体相接触的,尤其是当盘管开始换热工作的时候,盘管内的液体都是带有压力的,在压力的冲击下,盘管会向外扩张及产生冲击,造成盘管与换热器壳体及内胆的摩擦,容易造成盘管的破损,而本技术将螺旋状空腔设置在最容易发生破损情况的地方,而且内管、外管螺旋槽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这样,既保证了换热管发生破损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将液体隔断排出,并且增加了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一举两得。而为了减小盘管的冲击压力,换热管的一端从盘管的中心穿过,这样就加强了盘管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在压力冲击下产生的颤动造成的摩擦,降低了盘管的破损率。另外,本技术中的,内管螺旋槽、外管螺旋槽都是螺旋形的,同时,内管螺旋凸出部与外管螺旋凸出部也是螺旋形的,这样的结构,相比于内管螺旋凸出部与外管螺旋凸出部、内管螺旋槽、外管螺旋槽都是直线形式的,能够降低换热管的破损率,以本实施方式中,内管螺旋凸出部与外管螺旋凸出部是4个为例,如果内管螺旋凸出部与外管螺旋凸出部是相互平行的直线形式,也就是与换热管的轴线平行的方式,那么,会有两个外管螺旋凸出部始终与内胆接触,另外两个外管螺旋凸出部会始终与换热器壳体接触,这是不会改变的;而受限于制造工艺及制造条件的限制,也为了降低成本,四个外管螺旋凸出部的壁厚肯定不会绝对均匀的,会有的地方比较薄,有的地方比较厚,同时,换热管与换热器壳体及内胆相接触时候产生的力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比较薄的地方始终与换热器的壳体或内胆 接触,其就容易损坏,而如果做成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形式,则四个外管螺旋凸出部都只是同时有一部分与内胆或换热器外壳接触,并且同时有一部分既不与内胆也不与换热器外壳相接触,这样换热管四个外管螺旋凸出部厚薄不一的壁厚就被分散开来,就能够将破损的风险降低下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管,包括内管(I)和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I)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内管螺旋槽(101),相邻两个内管螺旋槽之间有内管螺旋凸出部(102);所述外管(2)的管壁向内弯曲形成与所述内管螺旋槽(101)数量相等、且位于内管螺旋槽(101)外的外管螺旋槽(201),相邻两个外管螺旋槽之间有外管螺旋凸出部(202),所述内管螺旋凸出部(102)位于所述的外管螺旋凸出部(202)内,所述内管螺旋凸出部(102)与所述的外管螺旋凸出部(202)相离形成螺旋状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真健蒋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英特换热设备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