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座以及一种液压翻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200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座,包括轴承座主体,轴承座主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液压缸,支撑部上开设用于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的卡口,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卡接于卡口并能够在卡口中进行转动,支撑部上还开设有用于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插入的滑槽,滑槽与卡口相连通,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通过滑槽插入到卡口中,由于滑槽具有一定深度,因此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从卡口中脱离的情况发生。该结构设计不仅简化了轴承座的结构,还方便了在对液压翻卷装置进行维修时液压缸的拆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压翻卷装置,通过采用上述轴承座,降低对轴承座相关的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液压传动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座以及ー种液压翻卷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翻卷装置是ー种通过液压缸推动 平台使得平台进行一定角度的翻转。在液压缸推动平台翻转的同时,液压缸的缸体部分也会做出相应的转动,为了使得液压缸固定转动现有技术中采用翻转轴承座用于支撑液压缸的缸体进行翻转。其具体结构为液压缸的缸体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翻转支承轴,用于支撑液压缸的缸体进行翻转;翻转轴承座上具有两个对应的支撑部,支撑部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翻转支承轴的半圆槽,当将液压缸架设于翻转轴承座上时,翻转支承轴抵接于置翻转支承轴的半圆槽中,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翻转支承轴的使用寿命,翻转支承轴上套设有轴承,轴承抵接于置翻转支承轴的半圆槽中。当液压缸放置好以后,需要再加装轴承盖,轴承盖上具有用于扣住翻转支承轴的限位半圆槽,设置好轴承盖后,再使用螺栓将轴承盖与翻转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实现液压缸围绕翻转支承轴进行旋转。在上述翻转轴承座的结构中,虽然能够实现液压缸的固定转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加装轴承盖。一旦液压翻卷装置发生故障,需要对液压缸进行维修或者是更换翻转支承轴上的轴承时,需要先将螺栓拧下,然后再拆下轴承盖才能够将液压缸从翻转轴承座上拆卸下来,造成对液压翻卷装置维修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翻转轴承座而带来的液压翻卷装置维修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轴承座以及ー种液压翻卷装置,该轴承座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翻转轴承座而带来的液压翻卷装置维修复杂的目的;高液压翻卷装置通过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座,能够降低在进行轴承座相关的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座,用干支撑液压翻卷机构的液压缸,包括轴承座主体,所述轴承座主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支撑所述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的卡口和用于所述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插入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卡ロ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滑槽的两条滑槽壁相互平行。优选地,两条所述滑槽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卡ロ的最大宽度相等。优选地,所述滑槽的长度为120mm至140mm。本技术还提供了ー种液压翻卷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翻卷轴承座、第二液压缸和第二翻卷轴承座,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用干支撑所述第一液压缸进行翻转的第一翻转支承轴,所述第一翻转支承轴与所述第一翻卷轴承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用干支撑所述第二液压缸进行翻转的第一翻转支承轴,所述第二翻转支承轴与所述第二翻卷轴承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翻卷轴承座为上述轴承座;所述第一翻转支承轴卡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卡ロ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翻卷轴承座包括弯曲形结构的第二翻卷轴承座主体,所述第二翻卷轴承座主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曲形结构的第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弯曲部分开设有支撑所述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的第二卡口和用于所述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插入的第ニ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卡ロ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转支承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卡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 卡口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的第一支撑部外侧于所述卡ロ处设置有对所述第一翻转支承轴限位的第一封挡件。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转支承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卡接于所述第二卡ロ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翻卷轴承座的第二支撑部外侧于所述卡ロ处设置有对所述第二翻转支承轴限位的第二封挡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座,用干支撑液压翻卷机构的液压缸,包括轴承座主体,轴承座主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液压缸。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结构改迸于支撑部上开设用于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的卡ロ,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卡接于卡ロ并能够在卡ロ中进行转动。为了避免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在受力情况下或者转动过程中脱离开ロ,支撑部上还开设有用于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插入的滑槽,滑槽与卡ロ相连通,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通过滑槽插入到卡口中,由于滑槽具有一定深度,因此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从卡口中脱离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座通过其结构设计,在保证液压缸设置于本技术中能够稳定运转的前提下,省略了轴承盖的使用,不仅简化了轴承座的结构,还方便了在对液压翻卷装置进行维修时液压缸的拆卸。本技术还提供了ー种液压翻卷装置,该液压翻卷装置通过采用上述轴承座,使得操作人员在对液压翻卷装置进行维修时,省去了拆卸轴承盖等操作,降低在进行轴承座相关的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另ー种实施例中第二翻卷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卡ロ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液压翻转装置中的第一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有两种形式结构的轴承座的液压翻转装置的结构不意图;图I至图7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轴承座主体I ;支撑部11 ;第二封挡件12 ;第一液压缸2 ;第一翻转支承轴21 ;第二液压缸3 ;第二翻转支承轴31 ;第二翻卷轴承座4 ;第二支撑部41 ;第二封挡件42 ;第ニ卡ロ 4a ;第ニ滑槽4b ;卡ロa ;滑槽b。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轴承座以及ー种液压翻卷装置,该轴承座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翻转轴承座而带来的液压翻卷装置维修复杂的目的;高液压翻卷装置通过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座,能够降低在进行轴承座相关的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请參考图I和图2,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座,用干支撑液压翻卷机构的液压缸,包括轴承座主体1,轴承座主体I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部11,支撑部11用于支撑液压缸。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结构改进于支撑部11上开设用于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的卡ロ a,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卡接于卡ロ a并能够在卡ロ a中进行转动。为了避免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在受カ情况下或者转动过程中脱离开ロ,支撑部11上还开设有用于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插入的滑槽b,滑槽b与卡ロ a相连通,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通过滑槽b插入到卡ロ a中,由于滑槽b具有一定深度,因此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液压缸的支撑翻转支撑轴从卡ロ a中脱离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座通过其结构设计,在保证液压缸设置于本技术中能够稳定运转的前提下,省略了轴承盖的使用,不仅简化了轴承座的结构,还方便了在对液压翻卷装置进行维修时液压缸的拆卸。一般情况下,当液压缸工作时,液压缸的伸缩杆将会推动液压翻卷装置的平台运动,那么液压缸将承受较大的反向作用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液压翻卷装置中液压缸一般为平行设置并可进行小角度转动,因此,液压缸所承受的カ基本上为水平方向的力。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座中,由于翻转支撑轴与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用干支撑液压翻卷机构的液压缸,包括轴承座主体(I),所述轴承座主体(I)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部(11),其特征在干, 所述支撑部(11)上开设有支撑所述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的卡ロ(a)和用于所述液压缸的翻转支撑轴插入的滑槽(b),所述滑槽(b)与所述卡ロ(a)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b)的两条滑槽壁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轴承座,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滑槽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卡ロ(a)的最大宽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ー项所述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b)的长度为120mm至 140mm。5.ー种液压翻卷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2)、第一翻卷轴承座、第二液压缸(3)和第二翻卷轴承座(4),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缸体上设置有用干支撑所述第一液压缸进行翻转的第一翻转支承轴(21),所述第一翻转支承轴(21)与所述第一翻卷轴承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3)的缸体上设置有用干支撑所述第二液压缸进行翻转的第一翻转支承轴(31),所述第二翻转支承轴(31)与所述第二翻卷轴承座(4)配合连接,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翻卷轴承座为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富启刘贤全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