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9076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其包括主油墨槽、次油墨槽,所述次油墨槽容置于主油墨槽,所述油墨槽通过一管道与主油墨槽相连通,所述主油墨槽的底部设有油墨回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及凹印机的油墨溶剂不容易挥发,粘度稳定,不容易产生油墨沉淀,印刷产品色相控制相对容易,产品质量稳定,且使用喷墨匀墨系统,产品色相横幅差异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印刷
,尤其是涉及ー种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
技术介绍
凹印机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领域,凹印能真正再现原稿效果,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明亮,其可广泛采用无毒的水性油墨和醇溶性油墨,达到绿色环保印刷的标准。 现有凹印机的凹印油墨槽多为敞开式,油墨溶剂容易挥发,粘度不稳定,且容易产生油墨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克服了现有凹印油墨槽中油墨溶剂容易挥发,粘度不稳定,且容易产生油墨沉淀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其包括主油墨槽、次油墨槽,所述次油墨槽容置于主油墨槽,所述油墨槽通过一管道与主油墨槽相连通,所述主油墨槽的底部设有油墨回流管。进ー步地,所述主油墨槽及次油墨槽均为长箱体。进ー步地,所述油墨回流管设有导孔,所述油墨回流管通过所述导孔连接于油墨泵桶。进ー步地,所述主油墨槽上方通过ー上盖密封。本技术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及凹印机的油墨溶剂不容易挥发,粘度稳定,不容易产生油墨沉淀,印刷产品色相控制相对容易,产品质量稳定,且使用喷墨匀墨系统,广品色相横幅差异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请參阅图1,本技术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包括主油墨槽I、次油墨槽2,所述次油墨槽2容置于主油墨槽I,所述油墨槽2通过一管道3与主油墨槽I相连通,所述主油墨槽I的底部设有油墨回流管4。其中,所述主油墨槽I及次油墨槽2均为长箱体,其印版长度、内框直径等大致相当。所述油墨回流管4设有导孔42,所述油墨回流管4通过所述导孔42连接于油墨泵桶(图上未示出)。所述主油墨槽I上方通过一上盖(图上未不出)密封。所述喷墨器要求喷墨器宽度达到印刷宽度以上,且喷墨器内安装匀墨、分流装置,使油墨均匀、匀速地流到印版图文部分。本技术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及凹印机的工作工程如下当喷墨器喷墨到印版上,油墨短暂的停留于主油墨槽I内,由于主油墨槽I较大,能容下次油墨槽2和整个印刷部分,油墨便很快被转动的印版甩出,此时槽内则很难产生油墨沉淀;另外,油墨还通过主油墨槽I底部的油墨回流管4彻底流回油墨栗摘,从而加速油墨流动速度,减少油墨沉淀。使用时做好油墨槽的密闭工作,减少油墨溶剂挥发。 本技术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及凹印机的油墨溶剂不容易挥发,粘度稳定,不容易产生油墨沉淀,印刷产品色相控制相对容易,产品质量稳定,且使用喷墨匀墨系统,产品色相横幅差异小。这里本技术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技术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油墨槽、次油墨槽,所述次油墨槽容置于主油墨槽,所述油墨槽通过一管道与主油墨槽相连通,所述主油墨槽的底部设有油墨回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封闭式凹印喷墨油墨槽,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民郑涛徐劲金耿岸刘长庚曹祚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鹤祥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