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胶机的止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40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点胶机的止胶机构,其具有传动组件可带动球体状的球阀产生小幅度快速正反转动,而能迅速的进行点胶、止胶作业,并且,在球阀上、下侧所设置的上、下夹板为铁氟龙材质,具较佳的耐磨性,以及在上夹板的凸部处套设预压的O型环,当球阀或上、下夹板的接触面有所磨损时,预压的O型环可释放压力而回推上夹板,使球阀表面不产生间隙,而能避免液态胶溢胶于球阀表面,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实用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胶机的止胶机构,尤指一种可推动球阀产生小幅度快速正反转动,而能迅速的进行点胶、止胶作业,且能避免液态胶溢胶于球阀表面,而能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点胶机的止胶机构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点胶机的应用已泛见于产业界当中,如图6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点胶阀80结构,其具有注胶筒81,在注胶筒81中装入液态胶,并在注胶筒81中设置活塞83,活塞83可推挤液态胶向下流动,在注胶筒81底端设置基座82,基座82中设置圆柱状的切换阀84,切换阀84中设置T型的信道85,于基座82底端设置点胶针头86,以及在基座82一侧设置接管87。此点胶阀80结构,在进行点胶作业时,是旋转圆柱状的切换阀84,使其中T型的信道85形成上下连通,而让注胶筒81中的液态胶,可经由活塞83推动而流经切换阀84T型的信道85及经由点胶针头86向外点出,其停止点胶,是以螺杆反转圆柱状的切换阀84,使T型的信道85无法上下连通,而停止点胶作业,并于注胶筒81中的液态胶用完时,可以螺杆旋转圆柱状的切换阀84,使T型的信道85形成接管87与注胶筒81连通,而可将液态胶经由接管87注入注胶筒81中加以补充。上述圆柱形切换阀84设计,虽可以螺杆旋转圆柱状的切换阀84,来控制T型的信道85上下连通与否,而能达到控制点胶及停止点胶操作,然而,圆柱状的切换阀84周面与基座82内孔壁面,形成金属材质的面接触转动磨擦,该圆柱状的切换阀84在基座82内孔中的正、反转操作,每天要进行数千次或数万次,造成圆柱状的切换阀84周面容易磨损而产生间隙,使液态胶会溢胶于切换阀84周面,而当溢胶干涸即会造成切换阀84难以转动或卡掣损坏,故上述现有的点胶阀80止胶机构设计,容易造成点胶阀80损坏,而确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点胶机的止胶机构,可利用传动组件推转球阀小幅度的正反转动,而能达到加快点胶、止胶动作,且于球阀上、下侧设置铁氟龙材质的上、下夹板,及上夹板的凸部处套设一预压的O型环,当球阀于旋转使用而有所磨损时,预压的O型环可释放压力而回推上夹板,使球阀能与上夹板下侧靠合,而能避免液态胶溢胶于球阀表面,故本专利技术点胶机的止胶机构可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绝佳功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点胶机的止胶机构的技术方案为设置在点胶机的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中,包括传动组件及连接设置球阀,球阀中设置穿孔,以及具有上夹板及下夹板,分别设置在点胶机的点胶头底端且夹持于球阀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点胶机的止胶机构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可以传动组件的往复运动,去推转球阀,使球阀能小幅度的快速转动,而能迅速的进行点胶、止胶操作,并且,在球阀上、下侧所设置的上、下夹板为铁氟龙材质,具有较佳的耐磨效果,且于上夹板的凸部处套设预压的O型环,而当球阀于旋转使用后有所磨损时,预压的O型环可释放压力而回推上夹板,使球阀能与上夹板下侧靠合,而能避免液态胶溢胶于球阀表面,因此,本专利技术点胶机的止胶机构可达到延长使用寿命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点胶机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止胶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止胶机构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止胶机构设置在点胶机底端的组合剖视图;图6是现有点胶机点胶阀的剖面操作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上固定座11胶筒固定架12点胶头固定架13马达14连轴器15隔热板 20下固定 21凸缘边22壳套23缺槽24止挡块 30点胶头31主流道 32连接流道33螺杆34顶套35连轴器 36底盘37上夹板 371穿孔 372凸部373O型环 38下夹板 381穿孔39点胶针头40胶筒41入料管42流道50压缸51缸心52定位螺帽53衔接座 531螺孔532翼板 533穿孔 534夹槽54枢轴55夹座551凸块552穿孔 553定位孔 554切槽555螺孔 56螺丝57轴承60第一转动件 61冠部62缺槽70第二转动件 71切平面 72颈部73球阀74穿孔80点胶阀81注胶筒 82基座83活塞84点胶针头85信道86点胶针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和3所示,其中,本专利技术的点胶机具有设置一起的上固定座10及下固定座20,上固定座10顶端前端设置胶筒固定架11,及底端设置点胶头固定架12,并于上固定座10顶端设置马达13,马达13心轴底端设置连轴器14,于上10、下固定座20中设置隔热板15,且于上10、下固定座20前端设置连结一起的胶筒40、入料管41及点胶头30,该胶筒40置入胶筒固定架11中,于下固定座20前端的容置空间底缘设置凸缘边21,该点胶头30置入下固定座20前端的容置空间中,可使底部抵靠在凸缘边21处,并于下固定座20前端两侧设置止挡块24将点胶头30夹持定位,而点胶头30顶端设置连轴器35则与马达13的连轴器14相接。如图2所示,在点胶头30中设置纵向的主流道31及斜向贯穿的连接流道32,连接流道32与入料管41的流道42相连通,于主流道31中设置螺杆33,螺杆33顶端与连轴器35固结一起,故装填于胶筒40中的液态胶可经由入料管41流道42流入连接流道32及进入主流道31中,并于马达13激活时,可经由连轴器14、35将旋转动力传至螺杆33,使螺杆33能进行同步转动,而可以推动主流道31中的液态胶向下灌注。如图2和3所示,本专利技术点胶机的止胶机构设置在点胶机的上固定座10及下固定座20中,其设置在点胶机的上固定座10及下固定座20中,包括传动组件及连接设置球阀73,球阀73中设置穿孔74,以及具有上夹板37及下夹板38,分别设置在点胶机的点胶头30底端且夹持于球阀73表面,球阀73为球体形状。所述的传动组件可为如下组成结构,包括压缸50,设置在上固定座10中;衔接座53,设置在压缸50的缸心51前端;夹座55,以枢轴54枢设于衔接座53,夹座中55设置定位孔553;第一转动件60,其一端形成冠部61,冠部61中设置缺槽62,第一转动件60插入夹座55定位孔553中加以固结;第二转动件70,其一端周面设置切平面71,使该端可插入第一转动件60的缺槽62中,其另端形成颈部72,球阀73设置在颈部72处。上述衔接座53设置在压缸50的缸心51前端,于缸心51上设置螺纹部,以及在衔接座523中设置螺孔531,而可用定位螺帽52螺设在缸心51上,并以缸心51螺入螺孔531中加以定位。上述夹座55以枢轴54枢设于衔接座53,于衔接座53两侧形成翼板532,于翼板532间设置相对的穿孔533,以及在夹座55一端设置凸块551,凸块551中设置穿孔552,而可将凸块551插入两翼板532间所形成的夹槽534中,并以枢轴54穿入穿孔533、552加以枢设。上述夹座中55设置定位孔553,定位孔553侧设置切槽554,切槽554一端贯穿入定位孔553中,以及在夹座55表面设置螺孔555,螺孔555贯穿切槽554,而当第一转动件60插入夹座55定位孔553中,可用螺丝56螺入螺孔555中,将第一转动件60固结于定位孔553中。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在下固定座20中设置壳套22,壳套22间设置缺槽23,于壳套22中设置轴承57,夹座55置入缺槽23中,使第一转动件60可插入轴承57及固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胶机的止胶机构,其设置在点胶机的上固定座及下固定座中,包括传动组件及连接设置球阀,球阀中设置穿孔,以及具有上夹板及下夹板,上、下夹板分别设置在点胶机的点胶头底端且夹持于球阀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裕贤林资杰
申请(专利权)人:竑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