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9396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其包括探测器、光管部分、载物台及增强屏机构,所述光管部分固定于载物台下端,所述探测器活动设于载物台正上方,所述增强屏机构设于载物台一侧,所述载物台包括底座、固定架、Z轴升降机构和托盘,所述固定架竖直固定于底座上,Z轴升降机构上端固定连接托盘,且Z轴升降机构能够垂直移动定位于固定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大面积SMT检查分析和较大平面物体CT成像,也是最快捷的成像结构,它可以使大平面PCBSMT后的元器件的焊接情况在平面旋转的情况下很快地成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焊点质量常用检测方法有利用X射线使被检测物快速成像来完成检查分析,针对大面积的PCB板在焊接零件后因为体积较大,普通的检查系统无法使被检查物完全成像,而造成局部区域误检和错检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该系统提供了多自由度的物体成像方法,使物体成像更准确,同时加快了被检测物成像速度。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其包括探测器、光管部分、载物台及增强屏机构,所述光管部分固定于载物台下端,所述探测器活动设于载物台正上方,所述增强屏机构设于载物台一侧,所述载物台包括底座、固定架、Z轴升降机构和托盘,所述固定架竖直固定于底座上,Z轴升降机构上端固定连接托盘,且Z轴升降机构能够垂直移动定位于固定架上;托盘上方自上向下依次还设有第一撑板、第二撑板、上盖板及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包括有外齿盘和内齿盘,外齿盘固定于托盘上,内齿盘相对于外齿盘轴向转动;所述上盖板固定于内齿盘上,上盖板Y轴向两侧设有第二线性导轨,所述第二撑板Y向两侧能够Y向滑动嵌设于第二线性导轨上,且第二撑板X向两侧设有第一线性导轨,所述第一撑板X向两侧能够X向滑动嵌设于第一线性导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撑板的上面可拆卸固定设有一供放置检测物的碳纤维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撑板X向一侧设有导轨驱动装置,所述导轨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杆、联轴器、电机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套设于滚珠丝杆上,且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一撑板,滚珠丝杠一端连接联轴器及电机后固定于第二撑板同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撑板Y向一侧设有导轨驱动装置,所述导轨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杆、联轴器、电机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套设于滚珠丝杆上,且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二撑板,滚珠丝杠一端连接联轴器及电机后固定于上盖板同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齿盘内侧设有轮齿,托盘上设有一与轮齿啮合的轮盘驱动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强屏机构由增强屏、增强屏运动机构及增强屏固定座组成,增强屏通过增强屏运动机构固定于增强屏固定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成像系统用于大面积SMT检查分析和较大平面物体CT成像,也是最快捷的成像结构,它可以使大平面PCB SMT后的元器件的焊接情况在平面旋转的情况下很快地成像;解决了传统CT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环形齿轮提供CT成像时的360度旋转,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的结构提供了被检查物X和Y轴上的移动,Z轴升降机构主要是用来放大缩小物体的倍率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载物台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I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包括探测器I、光管部分2、载物台3及增强屏机构4,所述光管部分2固定于载物台3下端,所述探测器I活动设于载物台3正上方,所述增强屏机构4设于载物台3 —侧,所述载 物台3包括底座31、固定架32、Z轴升降机构33和托盘34,所述固定架32竖直固定于底座31上,Z轴升降机构33上端固定连接托盘34,且Z轴升降机构33能够垂直移动定位于固定架32上;托盘34上方自上向下依次还设有第一撑板35、第二撑板36、上盖板37及环形齿轮38,所述环形齿轮38包括有外齿盘381和内齿盘382,外齿盘381固定于托盘34上,内齿盘382相对于外齿盘381轴向转动;所述上盖板37固定于内齿盘382上,上盖板37Y轴向两侧设有第二线性导轨371,所述第二撑板36Y向两侧能够Y向滑动嵌设于第二线性导轨371上,且第二撑板36X向两侧设有第一线性导轨361,所述第一撑板35X向两侧能够X向滑动嵌设于第一线性导轨361上,载物台3的托盘34通过Z轴升降机构33实现垂直升降运动,同时第一撑板35的结构能够实现被检测物的X轴向自由运动,第二撑板36的结构能够实现被检测物的Y轴向自由运动,整个托盘34上面的结构通过内、外齿盘的相对转动实现托盘34的360度自由转动,满足对被检测物体的各角度成像,所述第一撑板35的上面可拆卸固定设有一供放置检测物的碳纤维板351,所述第一撑板35X向一侧设有导轨驱动装置,所述导轨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杆51、联轴器52、电机53和固定座54,所述固定座54套设于滚珠丝杆51上,且固定座54固定连接第一撑板35,滚珠丝杠一端连接联轴器52及电机53后固定于第二撑板36同侧,利用电机53驱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撑板35沿第一线性导轨361X向移动,所述第二撑板36Y向一侧设有导轨驱动装置,所述导轨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杆51、联轴器52、电机53和固定座54,所述固定座54套设于滚珠丝杆51上,且固定座54固定连接第二撑板36,滚珠丝杠一端连接联轴器52及电机53后固定于上盖板37同侧,利用电机53驱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撑板36沿第二线性导轨371Y向移动,所述内齿盘382内侧设有轮齿,托盘34上设有一与轮齿啮合的轮盘驱动装置383,轮盘驱动装置带动内齿盘382轴心转动,从而实现被检测物体的R轴360度旋转运动,所述增强屏机构4由增强屏41、增强屏运动机构42及增强屏固定座43组成,增强屏通过增强屏运动机构固定于增强屏固定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其包括探测器(I)、光管部分(2)、载物台(3)及增强屏机构(4),所述光管部分(2)固定于载物台(3)下端,所述探测器(I)活动设于载物台(3)正上方,所述增强屏机构(4)设于载物台(3) —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3)包括底座(31)、固定架(32)、Z轴升降机构(33)和托盘(34),所述固定架(32)竖直固定于底座(31)上,Z轴升降机构(33)上端固定连接托盘(34),且Z轴升降机构(33)能够垂直移动定位于固定架(32)上;托盘(34)上方自上向下依次还设有第一撑板(35)、第二撑板(36)、上盖板(37)及环形齿轮(38),所述环形齿轮(38)包括有外齿盘(381)和内齿盘(382),外齿盘(381)固定于托盘(34)上,内齿盘(382)相对于外齿盘(381)轴向转动;所述上盖板(37)固定于内齿盘(382)上,上盖板(37) Y轴向两侧设有第二线性导轨(371),所述第二撑板(36) Y向两侧能够Y向滑动嵌设于第二线性导轨(371)上,且第二撑板(36) X向两侧设有第一线性导轨(361),所述第一撑板(35) X向两侧能够X向滑动嵌设于第一线性导轨(361)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微焦斑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毅宁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善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