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絮凝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0647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0:50
立式絮凝脱水机包括机壳1、进口2、出液口3、筛筒4、喷淋装置、挤压装置、减速机8、排渣口12、除臭接口17和侧门装置;所述的挤压装置由旋转轴7、螺旋叶片9、挤压锥10、尼龙刷11组成;所述的喷淋装置由喷淋管5和高压喷嘴6组成;所述的侧门装置由侧门13,合页14,拉手15和扣卡组成。立式絮凝脱水机垂直安装在水平的设备基础上,与设备基础的夹角呈9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和筛筒360°出水,过滤面积大,筛筒利用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粪便污水、餐厨污水、污泥、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絮凝后脱水所用的絮凝脱水机。
技术介绍
絮凝脱水机主要是采用螺旋挤压方法将投加絮凝剂后的污水进行有效固液分离的一种机械设备,大多数絮凝脱水机主要用于污泥的干化处理,而用于粪便污水、餐厨污水、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絮凝脱水设备不多。特别是粪便污水、餐厨污水、垃圾渗滤液等具有来料的固含量不稳定、脱水性能差等特点,导致絮凝脱水后的固体物料含水率高,不利于后续的运输和资源化处理;仅有的少数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絮凝脱水机均采用侧卧式安装,占地面积大,且挤压分离出的污水只能从絮凝脱水机筛筒的底部流出,筛 筒的利用率低,且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絮凝脱水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立式絮凝脱水机包括机壳、进口、出液口、筛筒、喷淋装置、挤压装置、减速机、排渣口、除臭接口和侧门装置。机壳的下部分别通过焊接与进口和出液口连接,机壳的上部分别通过焊接与排渣口和除臭接口连接,机壳的顶部通过橡胶圈和减速机连接,机壳中部的两侧通过合页连接有两个侧门装置。筛筒呈圆柱体,由楔形栅条组成,楔形栅条的内壁栅缝小,外壁栅缝大。挤压装置由旋转轴、螺旋叶片、挤压锥、尼龙刷组成。旋转轴顶端通过反向外丝和减速机的内丝连接。不锈钢螺旋叶片焊接在旋转轴上,螺旋叶片的螺距从底部的进料端至顶部的出料端逐渐减小,螺旋叶片厚度逐渐增加,起到压榨挤压并增加强度的作用。在旋转轴顶部出料端的位置设有挤压锥,尼龙刷通过嵌条槽固定在螺旋叶片的外延上,尼龙刷的梳毛末端与筛筒内壁紧密接触。在筛筒外部设有三组固定喷淋管,喷淋管焊接于絮凝脱水机外壳的内部,相互之间呈120°间隔。喷淋管和筛筒平行,喷淋管上通过丝扣固定有高压喷嘴。喷淋管的一端延伸出絮凝脱水机外部与高压水泵连接,位于絮凝脱水机内部的一端焊死。侧门装置由侧门,合页,拉手和扣卡组成。侧门的一端通过合页和机壳的一侧相连,侧门的另一端上装有拉手及扣卡,通过扣卡和机壳的另一侧相连。更进一步所述,立式絮凝脱水机垂直安装在水平的设备基础上,与设备基础的夹角为90°。更进一步所述,机壳、楔形栅条、旋转轴、螺旋叶片、侧门、挤压锥和喷淋装置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更进一步所述,挤压装置安装在筛筒4的内部。更进一步所述,喷淋装置安装在筛筒4的外部、机壳I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2、筛筒360°出水,过滤面积大,筛筒利用率高; 3、筛筒由楔形栅条组成,内壁栅缝小,外壁栅缝大,容易进行冲洗,不容易堵塞;4、侧门可活动开启,便于日常清理及设备维修;5、处理物在筛筒上部被挤压后的出水沿筛筒壁流下,对筛筒壁具有冲刷作用,减少喷淋冲刷的用水量; 6、结构密闭,无恶臭气体外溢,改善操作环境。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立式絮凝脱水机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I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筛筒楔形栅条的剖面图;图中机壳1,进口 2,出液口 3,筛筒4,喷淋管5,高压喷嘴6,旋转轴7,减速机8,螺旋叶片9,挤压锥10,尼龙刷11,排渣口 12,侧门13,合页14,拉手15,楔形栅条16,除臭接口 17。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图2、图3。立式絮凝脱水机包括机壳I、进口 2、出液口 3、筛筒4、喷淋装置、挤压装置、减速机8、排渣口 12、除臭接口 17和侧门装置。机壳I的下部分别通过焊接和进口 2、出液口 3连接,机壳I的上部分别通过焊接和排渣口 12、除臭接口 17连接,机壳I的顶部通过橡胶圈和减速机8连接。机壳I的中部两侧通过合页4连接有两个侧门装置。筛筒4由楔形栅条16组成,楔形栅条16的内壁栅缝小,外壁栅缝大,不易被物料阻塞。筛筒4的形状为圆柱体。挤压装置安装在筛筒4的内部,由旋转轴7、螺旋叶片9、挤压锥10、尼龙刷11组成。旋转轴7顶部通过反向外丝和减速机8的内丝旋转连接。不锈钢螺旋叶片9焊接在旋转轴7上,螺旋叶片9的螺距从底部的进料端至上部的出料端逐渐减小,螺旋叶片的厚度逐渐增加,起到压榨挤压物料并增加挤压强度的作用。在旋转轴7出料端设有挤压锥10,将螺旋叶片9输送的物料进一步进行协同挤压,使由出料端排出的物料固体残渣的含水率低于70%。尼龙刷11通过嵌条槽固定在螺旋叶片9的外延上,尼龙刷11的刷毛末端与筛筒4内壁紧密接触,在螺旋叶片9旋转输送物料的同时,尼龙刷11清扫了筛筒4的内壁,防止物料阻塞楔形栅条16的栅缝。喷淋装置由喷淋管5和高压喷嘴6组成,喷淋管5位于筛筒4外部,焊接在机壳I内部,喷淋管5和筛筒4平行安装。在该实施例中,喷淋管5共有三组,相互之间呈120°间隔排列。喷淋管5的一端延伸出絮凝脱水机外部与高压水泵连接,位于絮凝脱水机内部的另一端焊死。高压喷嘴6通过丝扣固定在喷淋管5上,结合扇形喷嘴设计,能够360°冲洗筛筒4的外壁,将从筛筒4内部挤压出及尼龙刷11清扫出的物料清洗干净,保证筛筒4具有良好透水性。侧门装置由侧门13,合页14,拉手15和扣卡组成。侧门13的一端通过合页14和机壳I的一侧相连,侧门13的另一端上装有拉手15及扣卡,通过扣卡和机壳I的另一侧相连。日常运行中关闭扣卡,使机壳I保持密封状态,防止臭气外溢。必要时,打开扣卡,利用拉手15打开侧门13,可以进行日常清理及维修。立式脱水机垂直安装在水平的设备基础上,与设备基础的夹角为90°。其中机壳I、楔形栅条16、旋转轴7、螺旋叶片9、侧门13、挤压锥10和喷淋装置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该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絮凝反应后的粪水或餐厨污水、污泥、垃圾渗滤液等 高浓度有机废水夹带着絮凝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的絮团通过机壳I下部的进口 2进入立式絮凝脱水机筛筒4的内部,在减速机8的驱动下,旋转轴7带着螺旋叶片9做旋转运动,螺旋叶片9在做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将絮团从下往上进行提升、挤压、脱水,在螺旋叶片9和挤压锥10的协同作用下,絮团中的水分得到进一步的脱出,成为固体残洛,从出渣口 12排出,排出的固体残渣的含水率低于70%。絮团中脱出的污水通过筛筒4上楔形栅条16的栅缝流出,在重力作用下汇集至机壳I底部,从出液口 3排出。螺旋叶片9在做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固定在螺旋叶片9外延上的尼龙刷11进行运动,尼龙刷11运动的结果是清扫筛筒4内壁粘附的物料,使之脱落,防止粘附的物料阻塞楔形栅条16。设在筛筒4外部的三组固定喷淋管5的一端和高压水泵连接,由PLC控制自动运行。高压喷嘴6固定在喷淋管5上,高压喷嘴6为扇形喷嘴,能够360°冲洗筛筒4的外壁。每隔4分钟,高压水泵启动一次,一次工作20秒,通过高压喷嘴6向筛筒4外壁喷淋高压水流,将筛筒4外壁和栅缝中粘附的物料冲洗干净。机壳I上部的除臭接口 17通过管路、吸风机和生物除臭反应器连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经生物除臭处理后达标排放。本技术适用于高浓度废水絮凝后的脱水处理,特别适用于日处理量大、废水中固体含量不稳定、要求出水的固含量低及出料含水率低的处理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立式絮凝脱水机包括机壳、进口、出液口、筛筒、喷淋装置、挤压装置、减速机、排渣口、除臭接口和侧门装置;所述的挤压装置由旋转轴、螺旋叶片、挤压锥、尼龙刷组成;所述的喷淋装置由喷淋管和高压喷嘴组成;所述的侧门装置由侧门,合页,拉手和扣卡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絮凝脱水机,其特征在于立式絮凝脱水机垂直安装在水平的设备基础上,与设备基础的夹角为9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絮凝脱水机,其特征在于筛筒为圆柱体,由楔形栅条组成,楔形栅条的内壁栅缝小,外壁栅缝大。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絮凝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在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景成靳国良田丹田艺伟辛凯姜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