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25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包括行走装置、升降装置和钩盒装置,升降装置设置在行走装置上,钩盒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行走装置与升降装置可带动钩盒装置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移动;钩盒装置包括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钩盒单元和第二钩盒单元,第一钩盒单元可伸出承载平台,然后将养殖架上的养殖盒钩出并搭接在承载平台上,第二钩盒单元可将搭接在承载平台上的养殖盒完全钩动至承载平台上,以方便养殖盒的转运。本技术的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采用行走装置与升降装置的配合,承载平台可对任意养殖盒的钩取,实现了在养殖过程或者加料过程中可以将任意养殖盒抽出观察物料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黑水虻养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1、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垃圾再利用就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使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是关键的。

2、近几年,黑水虻被视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利用黑水虻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可以将有机废料转化为有价值的昆虫蛋白和虫沙。这些产物具有高营养价值,其中昆虫蛋白可以作为饲料使用,虫沙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因此,黑水虻在垃圾处理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大规模的集中处理需要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养殖,当前黑水虻养殖多采用人工槽式养殖和一组或一垛机械化养殖的方式,人工槽式养殖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环境脏乱差、效益低、人工多等问题,一组或一垛机械化养殖的方式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异味大,不方便工人进入,另外采用人工抽取养殖盒观察,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都是养殖完成后将一组或一垛整体一起移动,而养殖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养殖盒黑水虻幼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升降装置和钩盒装置,升降装置设置在行走装置上,钩盒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行走装置与升降装置可带动钩盒装置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移动;钩盒装置包括矩形的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钩盒单元和第二钩盒单元,第一钩盒单元可伸出承载平台,然后将养殖架上的养殖盒钩出并搭接在承载平台上,第二钩盒单元可将搭接在承载平台上的养殖盒完全钩动至承载平台上,以方便养殖盒的转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承载平台包括平面框架,平面框架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辊轴架,平面框架与辊轴架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升降装置和钩盒装置,升降装置设置在行走装置上,钩盒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行走装置与升降装置可带动钩盒装置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移动;钩盒装置包括矩形的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钩盒单元和第二钩盒单元,第一钩盒单元可伸出承载平台,然后将养殖架上的养殖盒钩出并搭接在承载平台上,第二钩盒单元可将搭接在承载平台上的养殖盒完全钩动至承载平台上,以方便养殖盒的转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承载平台包括平面框架,平面框架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辊轴架,平面框架与辊轴架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以连接固定辊轴架,辊轴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多根辊轴,辊轴架用于承载养殖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辊轴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块固定板,第一钩盒单元和第二钩盒单元设置在两个辊轴架之间,第一钩盒单元设置在平面框架上,第二钩盒单元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一钩盒单元和第二钩盒单元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钩盒单元包括相啮合齿轮和齿条,齿轮可转动的竖直设置在平面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齿条设置在齿轮的上方,齿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钩盒气缸,齿轮转动可使齿条移动,从而使齿条向左或者向右侧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二钩盒单元包括丝杠,丝杠的两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板上,丝杠上设置丝母,丝母与丝母固定板相连,丝母固定板上设置有移盒气缸,丝杠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景成田丹靳国良田艺伟郭莹吴霞辛凯张羽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