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滗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063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套筒式滗水器。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密封装置,出水管,驱动轴,驱动装置;所述的内套筒布置在外套筒内,内套筒的筒身上布置排水槽,外套筒筒上布置排水孔,外套筒的排水孔边缘布置密封装置,出水管与外套筒的下端连接,内套筒的顶端布置驱动轴,驱动轴与驱动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套筒式滗水器结构简单,撇水流量依靠机械匀速转动实现,出水均匀。无需返程,内套筒只需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滗水器出水孔口的封闭,缩短了工艺运行时间,同等池径下可有效提高处理水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套筒式滗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污泥浓缩工艺较多采用重力污泥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等。重力式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时间一般都在12小时以上,腐殖污泥与高负荷腐殖污泥经长时间浓缩后,比阻将增加,上清液BOD5升高,不利于机械脱水,也不宜采用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由于在好氧状态下完成,但对于初沉污泥、腐殖污泥、厌氧消化污泥等,由于相对密度较大,沉降性能好、絮凝性能差,不适用气浮浓缩。气浮浓缩系统所需配套的设备较多,工艺运行相对重力浓缩复杂,运行成本与维修费用较高。离心浓缩是利用污泥中固体与液体的相对密度差,运行成本维修费用高。间隙式浓缩池上清液一般通过设置在池壁上的排出管撇除,当需要撇水时,由人工开启相应的阀门,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出水管位置固定不变,滗水速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套筒式滗水器。本技术采用同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套筒式滗水器,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密封装置,出水管,驱动轴,驱动装置;所述的内套筒布置在外套筒内,内套筒的筒身上布置排水槽,外套筒筒上布置排水孔,外套筒的排水孔边缘布置密封装置,出水管与外套筒的下端连接,内套筒的顶端布置驱动轴,驱动轴与驱动装置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套筒式滗水器,所述的内套筒的排水槽成螺旋形。本技术所述的套筒式滗水器,所述的外套筒的排水孔成长条形。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套筒式滗水器结构简单,撇水流量依靠机械匀速转动实现,出水均匀。无需返程,内套筒只需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滗水器出水孔口的封闭,缩短了工艺运行时间,同等池径下可有效提高处理水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是内套筒,2是外套筒,3是密封装置,4是出水管,5是驱动轴,6是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套筒式滗水器,包括内套筒1,外套筒2,密封装置3,出水管4,驱动轴5,驱动装置6。内套筒I布置在外套筒2内,内套筒I的筒身上布置排水槽,外套筒2筒上布置排水孔,外套筒2的排水孔边缘布置密封装置3,出水管4与外套筒2的下端连接,内套筒I的顶端布置驱动轴5,驱动轴5与驱动装置6连接。内套筒I的排水槽成螺旋形。所述的外套筒2的排水孔成长条形。套筒式滗水器是为序批式储泥池浓缩技术配套的上清液撇除设备,其技术特点为通过固定安装的设有竖向排水槽的外筒与带有螺旋出水槽的可旋转内套筒,当需要滗水时,启动电动启闭装置,使内套筒旋转,出水槽与外套筒排水槽对接而出现r2个出水孔,该出水孔随着内套筒的旋转而逐渐下移,达到连续、均匀排水的目的。套筒式滗水器撇水到低位后,内套筒继续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而将撇水口关闭。内套筒的旋转速度是可调的,可根据工艺运行所需的滗水时间进行调整与设定。内套筒的缓慢旋转不会形成对上清液分离区的扰动,可最大限度地撇除上清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筒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筒(1),外套筒(2),密封装置(3),出水管(4),驱动轴(5),驱动装置(6);所述的内套筒(I)布置在外套筒(2)内,内套筒(I)的筒身上布置排水槽,外套筒(2)筒上布置排水孔,外套筒(2)的排水孔边缘布置密封装置(3),出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罗洪波张宏庆沙齐许丽华陈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